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man_Z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倒推”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所以教师应注重“倒推”策略的教学。通过探究如何使用优质资源,从“灵活选择生活资源,渗透‘倒过来推想’的思想”“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倒推’策略”“拓展教学资源,深化与运用‘倒推’策略”三方面,设计“倒推”策略的教学。
  [关键词]整合 优质资源 倒推策略 选择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51
  “倒推”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是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想的一种策略。在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中,学生要进行分析、选择、判断、对比、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最终通过“倒过来推想”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束总是有过程的,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是在数量的多少上发生变化,或是在方向、路线、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或是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研究这些事情中的数学问题,通常有两条线索:一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二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追溯到起始状态。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用后一种思路去解决是比较方便、快捷的。“倒推”策略,通俗地讲就是“倒过来推想”,即从事情的结果倒过去想它在开始的时候是怎样的。
  江苏省“优质资源光盘进课堂”活动的开展,给农村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在优质资源光盘的使用过程中,课堂中的学生活了,真正动起来了,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使用优质资源设计“倒推”策略一课的教学。
  一、选择生活资源,渗透“倒过来推想”的思想
  如何将江苏省推出的小学数学优质资源光盘引入课堂,让学生接受?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让学生先了解主讲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教育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剪切工具,剪下光盘中主讲教师的一段开场白“同学们,解决问题就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导入,这样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接触到课堂上的第二位老师。这节课我秉承生活化数学的设计理念,创设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生活情境:“4只小猫钓着了一条鱼,要想知道是哪只猫钓着了鱼,怎么办?”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在生活中寻找倒过来推想的思想源,再揭示“倒过来推想”思考问题的策略,把数学由生活化引向数学化,发展学生的类比能力,使他们抽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二、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倒推”策略
  本节课通过例1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倒推”策略,让学生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会“倒过来推想”是一种策略,再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倒推”策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倒推”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将配套光盘的内容与以前上课的课件进行有机整合,即将从flash课件中截取动画文件与光盘中主讲教师关于例1的一段讲解视频文件以及演示例2的PPT课件整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flash课件中截取的动画文件演示了例1甲乙两杯果汁的变化情况,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体会并想到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这样教学,既让学生构建了“倒推”策略,又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将光盘中例2的教学内容做成PPT演示文稿,引导学生通过选择与整理题中的条件,帮助学生形成“倒推”策略。特别是演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有序倒推的重要性。
  三、拓展教学资源,深化与运用“倒推”策略
  教学练习十六第1和第2题时,主要通过光盘中主讲教师使用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而“练一练”中的习题相对较难,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明白要使用“倒推”策略,却往往不能有序倒推而错解了题。这里,教学时,我一方面让学生摘录条件,对题目进行整理,理解“送出一半还多一张”的意思;另一方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再次剪切光盘中主讲教师结合线段图的讲解视频,在学生交流时适时进行播放,从而解决并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这一设计,使学生在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倒过来推想”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选择策略的过程,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展开数学思维时的尝试、选择、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内隐在学生的头脑中,这就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需要教师努力地去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和思维脉搏。对于学习数学来说,策略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概括。同时,策略是方法的积淀,没有方法的积累就不会有策略。方法是策略的构成要素,策略是方法的概括。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堂上成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方法的策略课,才能让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想到“倒过来推想”。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村学校,人文底蕴相对比较弱,如何提升人文素养呢?“以读促养”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以读促养 ;农村学校;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20094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
[摘 要]学生的解题错误层出不穷,追根究底,是学生没有仔细阅读题目所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如提取关键信息、借助画图直观分析等,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解决问题。而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师应让学生做到图文对照,从中找到有用信息,并能提取关键信息来分析与解决问题。  [关键词]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高;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供电接地系统的概括介绍,筛选出适合作为微机室的供电接地系统。  关键词:负荷平衡 电位基准点 TN-S 防静电接地    在建筑物供配电设计中,接地系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不管哪类建筑物,在供电设计中总包含有接地系统设计。而且,随着建筑物的要求不同,各类设备的功能不同,接地系统也相应不同。尤其进入90年代后,大量的微机室的出现对接地系统设计
[摘要]画信是一种绘画与文字相融的交流方式,由构思巧妙的绘画和干净简练的文字构成。因此,教师应把画信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载体,让它走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积极促进人与人之间真善美的沟通。  [关键词]实践课程;画信;立足实践;创建特色;把握动态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7802  画信是一种绘画与文字相融的交流方式,由构思巧
[摘 要]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乐于倾听,善于质疑,勤于思考,并长期坚持训练,使之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习惯,让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习惯;乐听;善疑;勤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不是固定的公式,也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丰富多彩的思维空间和美轮美奂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正确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表达,淡化传统的评价标准,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学生的智力才能进一步得以开发,创作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正所谓:水中映月,锦上添花。艺术教学就应产生这样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一个适合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要培养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兴趣  《九年义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根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课堂上应“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立足课标,通过对执教《衣食的来源》一课,探索在课改中结合教学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激活品德课堂。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有效活动 激活 品德课堂 衣食的来源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教师表扬学生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给予好评和赞美,有人认为表扬学生不过是给学生戴“高帽”,反正“油多不坏菜”,好话多说点不会错。其实,并不尽然。只有恰当而准确的表扬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使大家产生一种羡慕、向往的心理。相反,那些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表扬,有时不但起不到鼓舞激励作用,反而会使教师威信下降。因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表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