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吃人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世上的有些事,或者是太平盛世里的人们永远也不能想象的。
  比如在酒足饭饱,安然睡去的夜里,这地球上居然还有8.5亿人食不果腹,肌肠辘辘;比如在我们厌弃巧克力饼干热量过高的同时,许多海地人正在吃着一种用黄土、植物油和盐巴做成的“泥土饼干”。而就是这种饼干,也从过去的每100个5美元涨到6.5美元;再比如:全世界每天约有2.5万人死于饥饿,也就是说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个孩子或妇女因为饥饿而死去。
  这一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粮价的疯长。2008年,整个农作物产品的价格涨幅达到三十年来的最高点。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三年中,全球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仅今年3月和4月两个月里,国际大米价格就猛涨了75%。而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塞拉利昂,大米价格已经狂涨了300%。专家预见,“高粮价时代”即将来临。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人,依赖粮食而生存,而粮食有时也是会“吃”人的,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数不胜数。
  
  据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大诗人杜甫就死于这吃人的饥荒。大历五年(公元770)夏天,杜甫因避兵乱到衡州。中途到了耒阳,恰遇大水,船只好泊在方田驿。因无食物,挨饿了十天左右。耒阳县令聂某得知后,送来了牛肉白酒。杜甫吃得过多过快,就一命呜呼了。
  很多时候,我们宁愿相信以上事实只是一种传说,但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四川的事实却由不得我们不信。1930年到1937年,是四川近代历史上天灾人祸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旱灾、水灾、雹灾、虫灾、匪灾……连年不断,粮食自然就成了大问题。
  民以食为天。1936年5月4日的《天津日报》载《成都通讯》说:“今年树皮吃尽,草根也吃完,就想到了死人身上,听说死尸的肉每斤卖五百文,活人肉每斤卖一千二百文。‘省赈会’特派员王匡础到六口场视察,在一肖姓的屋里发现女饥民张彭氏、何张氏等围食死尸。通江麻柳坪有一妇女杨张氏因生活艰难,携其六七岁及九岁的两个女儿向他处逃荒。不料走不远时该妇倒毙道旁,二女饥极,就在她娘身上啮面部及身上的肉充饥。”饿极小儿啃食母亲尸肉的残酷情景,令人咋舌。
  更加可怕的是用小孩充饥。1936年4月10日《重庆快报》载《邻水通讯》说:“近有桐木洞贫妇邱氏因迫于饥饿,将其3岁小女杀而食之,以延旦夕之命。”同一天的《赈务旬刊》载:“涪陵饥民、丰都饥民,烹子充饥,杀食胞弟。苍溪饥民,阆中饥民惨食子女,烧食小孩。”
  饥饿要的不仅仅是大诗人的命,还有那个时代千千万万老百姓的人性。
  照片——《饥饿的苏丹》,获得了1994年的美国新闻的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画面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
  这张照片一出世便引起了人们的非议,人们关心女孩的下落,近而质问作者的良知。而作者凯文·卡特本人则几乎是从看到这个画面一开始就注定在痛苦中毁灭。抢拍完成后,他轰走了秃鹰。过了一段时间,他看到,那个小女孩用尽所有力气爬起来,艰难地向救济中心挪动……望着小女孩的身影,凯文·卡特内心充满了矛盾、愧疚和痛苦。也正因为这些,他获普利策奖两个月后在自己的汽车里自杀。人们在他的座位上找到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其他文献
天阴沉沉的,像要坠下来。通往平城南面刑场的路上,一大队皇家禁卫军押禁着一个个囚车,缓缓前行。车轮吱吱嘎嘎的响声伴随着枷锁的碰撞,划破了清晨的宁静。最前面的囚车里半蹲着一位囚犯,白发苍苍,披散着,凌乱而肮脏。囚车被押送到平城南郊,还未停稳,押车的数十名士卒就对着囚犯轮流撒尿,即将被处斩的囚犯嗷嗷呼叫,仿佛杀猪一般,全城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个备受凌辱的囚犯就是北魏名相崔浩,中国历史上死地最惨的文
期刊
婚礼那天,高朋满座,红灯高悬。  司仪刚要开口,新郎突然咳嗽了一声,示意自己有话要说。只见新郎向前迈了一小步,微笑着从长袖中掏出结婚证,把它高高扬在空中。宾客们发出了轻微的笑声。在他们看来,这个幽默的年轻人,也许又要有什么浪漫的举动了。谁知道,他竟然把证书放到喜烛上点燃了。写有“林语堂”和“廖翠凤”名字的红色证书,瞬间变成了一团火焰。  满座的人都惊异地看着林语堂,他却大笑起来,之后马上收拢了笑容
期刊
1950年,金庸在国际法专家梅汝的邀请下,来到了北京,想要在外交部一展身手。但乔冠华直言相告,外交部是一个特殊机构,工作人员必须根正苗红,金庸的家庭出身按当时的阶级划分属于地主,他本人又在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上过学,这种背景注定了他是无法进入外交部的。  金庸深思熟虑后,回到了香港《大公报》,金庸成了华人圈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有人说,他的武侠小说印数之巨,大概除了《毛泽东选集》外,无出其右者。金庸
期刊
一百年来,岳飞墓的旁侧一直伴着这样两个人,一个是跪在岳飞墓前遭万人唾骂的大奸贼秦桧,因为他坏;另一个则是一个女子,她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她就是秋瑾。她有什么资格可以长眠于岳飞之侧呢?    一生小脚    一直以来,印象中的秋瑾都是个英姿飒爽,喜欢舞枪弄棒的男装英雄。但事实上她却被迫承袭了古时大家闺秀的  一个陋习,就是缠足。    但拖着“三寸金莲”的秋瑾都丝毫没有为其所
期刊
[编者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积累财富的三十年,观察和评述这三十年有很多角度。胡润,一个英国小伙,给中国富豪排榜。富豪榜是一份财富清单,一张英才目录,一个总结的视角。    一    说到胡润,我常常会想起另外一个“四肢发达、长得十分英俊”的英国人。  1942年11月,李约瑟(JosephNeedham 1900-1995)从伦敦出发,过了四个月,才由昆明辗转抵达重庆。他是英国
期刊
柳林镇,集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荡。“打倒臭乞丐!”一声嘹亮的口号停滞了集市的喧哗与吵杂,之后便是叽叽喳喳地议论。只见,一群红卫兵抬着一副尸骨,敲着锣,高喊着口号,迎面而来。穿过大街,他们把尸骨抬到柳林镇北门外的一个小土窑前,用铁锤把尸骨砸烂了。 这个被挖出来砸碎的尸骨就是武训。    文盲受辱      武训生于道光十八年。十八岁那年,武训和大地主李老辫,签了三年的
期刊
寸草心与三春晖    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于是,有连续卖血十五载的母亲,有把疯妻锁在家里十二年的丈夫,更有千千万万节衣缩食、全家举债的贫苦父母。这么多人只为着一个心愿:儿女能够上学。  人们的心一次次的被揪起来,泪也一次次被勾出来,于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媒体的用意自然无可厚非。可当这些赤裸裸的现实横在面前时,我想问一句:这位名身负众望的贫苦学子(学女),他们在哪里?更想追问的是:这用父母亲的鲜
期刊
明朝是汉服离我们最近的时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新确立了汉人衣冠制度,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崇尚节俭,连带着影响了宫中的后妃,她们从不过分打扮,穿的衣裳也是一洗再洗。同时节俭的朱元璋确立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不同阶级的人贵贱有别,服饰有等,只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使用锦绣、绫史,平民则只能用绸、素纱,至于商人,地位最低,连绸、纱都不准使用,只能用绢和布,违者通通重罚。如此以来,明朝近一半时期,人们的
期刊
王朝更迭,末路的昔日贵族将何以自处。To降,or not to降,这,确实是个问题。    有人曾做过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个选择,成就了一个英雄。在齐鲁大地上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岛屿,在中华艺术史上有一幅以他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著名油画。这个人,就是田横,当年,他的自杀让五百余人激于义气而集体投海而死,中国历史上惟此一例。  要了解田衡,我们就不得不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一遍田氏家庭
期刊
所谓顺应自然的状态养生,实际上是指人们只有效法自然本身所具的内在客观规律,并依循这种规律养生,才可能健康长寿。具体来说,  就是善于领悟自然的语言,顺之勿逆。    叶天士的梧桐叶    清末,某人久咳不愈,遍请名医无效,最后请名医叶天士诊治。叶天士问明症状后,检视患者刚服过的药方,连声称赞前面的医生医术高明,方药精当,自己的水平实无出其右,继续吃原方即可。病家觉得叶天士一方面是自谦,一方面是顾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