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中小学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些都阐释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学生成长方面,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的下滑.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新课改,在新课程中致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应该怎样呢?
  首先,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一些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过于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于是便有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互动、闹哄哄的辩论、看似华丽多彩,实则上完全是低效或无效的做秀.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其次,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要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最后,要精心设计有高质量的课堂练习.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老师上课时讲的新课我都听得明白,但是课后做习题时就是不会做,老师评讲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难嘛!其实,出现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没有及时训练而得不到巩固,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要事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 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在每节课中给学生一定的练习时间,并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功夫,练习要形式多样,还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实用性、以及练习的检测功能和思维训练功能,做到精心编排,巧妙练习.例如,在学习杠杆的内容时,课堂上应适当加入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杠杆力臂的作图练习,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促成学生思维的灵活、敏捷.
  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须讲究策略,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要优化课堂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速度、难度、时间的调控,课堂结构的安排,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重新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少、详略和编排,以尽可能的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而浪费的时间.要优化课堂结构,首先要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如新知的教学、巩固练习.但是有些教学环节则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如:有些知识与旧知联系不太紧密,检查复习可有可无,复习旧知的环节要态度坚决地省去;其次要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灵活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使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得到充分的利用.
  2.2 要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
  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关注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外国某教育研究机构曾就教师的视野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作过探究,结果表明,在老师扇形视野区里的学生成绩往往优于这个区域之外的同学,这说明教师的关注是很重要的.
  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教师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与鼓励;教师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使学生感到自己很优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教师要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可感,觉得老师关注我,器重我.
  2.3 要有效使用教育资源,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有灵活性
  因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机、学生构成等不是一成不变的,故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应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手段与方法要灵活多变.我们要深知,所有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都有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高效.“课堂热闹了”“形式多样了”“现代化了”并不代表课堂效率提高了.有些教师往往为了使课堂热闹些,内容丰富些、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点,教育资源的使用占了大半堂课,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训练.也有些老师乱用教育资源,其目标可能只是为了让课变得“花俏”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略了教育资源与教材的联系.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良好的能力和习惯.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常常要做实验.但有时由于环境、实验器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实验过程往往难以完成,此时教师可有效利用flash动画或录像视频播放等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同种色光,吸收其他色光”的内容时, “绿光照在红苹果上时,苹果呈现黑色”这一实验现象在教室明亮的环镜中难以完成,此时若在晚上拍成录像后在课堂上播放,不但实验现象明显,具有说服力,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2.4 课程探究要多引导,少牵引,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既是自主探究,就要彰显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探究的“原创”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师生的合作研究中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就是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这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但有些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走叉路、弯路,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多引导,少牵引,这样才达到探究的目的,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 教后反思,以思促教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养成教后反思的习惯.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随笔记录下来.随笔的长短不限,哪怕只有一句话.它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如果不随时进行记录,这些宝贵的总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记忆模糊甚至遗忘.
  教师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环节,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完成;习题是否另有解题方法;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表达清晰精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
  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备课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现在有了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如今,随着一些网上订餐平台的兴起,网上订餐也逐渐成为了白领阶层中的一种潮流。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并把此作为教学追求之目标.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生学习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渠道.“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物理具有知识面广,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As a man was passing the elephants, he suddenly stopped, confused by the fact that these huge creatures were being held by only a small rope tied to their front leg. No chains, no cages. It was obviou
“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知识教学与应用的载体,我们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构建并运用物理模型,既培养了学生获知的方法,也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就物理模型构建的策略及实践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并探讨在建立和使用物理模型时的注意点,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物理模型的构建步骤  1.1 分析物理对象原型  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是对实际的物理对象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对原型或实际问题做出准确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所接受.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结构上体现出与传统教材的明显不同.教材中“动手动脑学物理”栏目以课后习题形式出现,共431道题,分为问题讨论、练习、实验、社会实践、小论文等五方面内容.这些内容都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一定作用.  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用问题可以启迪学
I.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rnA1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填写适当的单词。rn1.How much is your__(衬衫)?rn2.The yellow__(短裤)on the bed are Tom’s
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是指研究物理现象、描述物理现象、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它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科学方法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并结合课程改革的目标研制了课程标准,在物理学科课程内容上增加了很多科学方法及信息拓展的内容,体现出对物
高中语文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科目,而作文又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在探索的话题.作文有着很强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