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教师效能感则是对优秀教师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反映着教师素质的高低。本研究聚焦于中小学教师效能感现状,对北京市四所学校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整体良好,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两个维度上,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不同群体方面,教师效能感:不同学段、教龄、职称和学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质学校、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不同性质学校、学段、性别、职称和学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不同学段、性别和学历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质学校、教龄、职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师效能感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69-02
一、研究背景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教师效能感高低则是对优秀教师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维度,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研究表明,教师效能感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学投入以及教学成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显著作用于学生个体。西方学者Armor和Berman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研究中证实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改革的具体推动者在实践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与困难,研究证实高效能感的教师更能以积极的心态和有效行动来应對挑战。本研究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展开调查,了解目前教师效能感所处水平与阶段,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采取行动提高教师效能感,确保教育教学稳步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兼顾城乡及学校办学水平等因素,从北京市抽取了四所学校,涵盖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其中公办学校三所,民办学校一所,共获被试210名,获得有效问卷192份,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分类特征统计情况
(二)调查工具
采用俞国良、辛涛等人在Ashton和Glbson量表的基础上设计的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教师效能感量表,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维度。本研究对量表采用了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用分值的大小表示教师效能感的高低。
(三)调查结果
1.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总体情况
表2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得分情况
整体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均值为3.85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个人教学效能感为4.18分,一般教育效能感为3.29分,两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检验发现,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值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P〈0.001)。
2.不同群体的教师效能感情况
(1)不同性质学校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调查发现,公办学校教师效能感(3.77分)显著低于民办学校教师效能感(4.00分)(P〈0.01)。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公办学校(4.15分)和民办学校(4.30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公办学校(3.18分)显著低于民办学校(3.58分)(P〈0.01)。
(2)不同学段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小学(3.95分)和中学(3.87分)两个学段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小学和中学均值分别为4.25分、4.24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二者均值分别为3.47分、3.26分,检验后发现,两个维度不同学段间无显著差异。
(3)不同性别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男教师效能感均值(4.01分)显著高于女教师(3.31分)(P〈0.05)。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男、女教师均值分别为4.31分、4.15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二者均值分别为3.49分、3.25分,检验后发现,两个维度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
(4)不同教龄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5年及以下(3.75分)、6-10年(3.83分)、11-20年(3.95分)和21年及以上(3.80分)不同教龄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随着教龄的增长,分值呈上升趋势。检验后发现,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比较发现,5年及以下教龄均值为3.96分,显著低于6-10年教龄(P〈0.05)和11-20年教龄(P〈0.01)以及21年及以上教龄(P〈0.01),而后三者教龄之间无显著差异。
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5年及以下和11-20年教龄均值最高,均为3.39分;6-10年教龄次之;21年及以上教龄均值最低。检验后发现,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21年及以上教龄均值显著低于5年及以下、6-10年和11-20年教龄均值(P〈0.05)。而后三者教龄之间无显著差异。
图1不同教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值
图2不同教龄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均值
(5)不同职称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小学学段,小教二级及以下(3.86分)、小教一级(3.63分)和小教高级(4.01分)三类职称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小学二级及以下均值为4.09分,小教一级为3.98分,小教高级为4.39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三类职称均值依次为3.46分、3.03分、3.40分;经检验后发现,两个维度上小学学段不同职称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中学学段,中教二级及以下(3.90分)、中教一级(3.78分)和中教高级(3.82分)三类职称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中教二级及以下(4.17分)、中教一级(4.16分)和中教高级(4.32分)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随着职称升高,分值呈下降趋势,检验后发现,不同职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中教二级及以下职称均值(3.43分)显著高于中教高级(3.00分)(P〈0.05),而中教一级和高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6)不同学历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调查发现,本科及以下(3.84分)和硕士及以上(3.86分)两类学历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本科及以下均值为4.18分,硕士及以上均值为4.21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上,两学历均值依次为3.27分、3.37分,检验后发现,两维度不同学历间无显著差异。
三、结论与分析
(一)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良好,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两个维度上,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
从调查结果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呈现较好状态,满分5分,均值为3.85分,高于理论中值1.35分,但也出现了最低值2.56分,这说明还存在部分教師效能感较低现象。
两个维度上,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值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多数教师对自己个人教育教学能力是比较自信的,这和近些年我国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有关。然而,面临孩子的成长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培养现状,使得部分教师降低了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影响程度的信任度,导致了一般教育效能感较低。在如今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教师是基层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推动者和实践者,这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与困难,对自身业务、工作态度等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提高教师效能感势在必行。
(二)教师效能感上,不同学段、教龄、职称和学历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类型、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中小学教师在不同学段、教龄、职称和学历之间教师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发现民办校教师效能感显著高于公办校,这和样本选取有关,本研究中选取三所公办校和一所民办校,其中民办校属于教育教学成绩排名较为靠前的私立国际学校,其办学思想和管理体制等都比较先进和完善。本结论能否推广,还需扩大调查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证实。性别上,发现男教师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教师,这和国内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在中小学学段,女教师数量远大于男教师,女教师效能感的高低显著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女教师效能感。
(三)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 不同学校类型、学段、性别、职称和学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不同学校类型、学段、性别、职称和不同学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不同教龄之间,发现5年及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之间随着教龄增长,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呈现上升趋势,但5年及以下教龄均值显著低于后三者。这是由于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个体专业技能等都有了发展和提高,自然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自信度逐渐增强,5年及以下教师由于刚刚步入教学岗位,一切都处于适应阶段,对于组织教学、班级管理、德育沟通等方面经验尚少,遇到突发问题较多,可能会应付不暇,难免不够自信。
(四)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不同学段、性别和学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类型、教龄和职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不同学段、性别和学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学校类型上,发现民办校显著高于公办校,这和选取样本有关,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调查证实结论;不同教龄间发现,21年及以上教龄均值显著低于5年及以下、6-10年、11-20年教龄均值。这是由于随着教龄的增长,工作经验和自身家庭教育经验的丰富,老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持有保守态度,而更相信孩子的成长是由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中学学段,二级及以下职称显著高于中教高级,这是由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受师范学校教育影响,对于学校教育充满自信,相信学校教育可以改变学生个体。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方式固化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2]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22-26.
[3]杨敏生.教师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17-19.
[4]龙君伟.国外教师效能感研究30年:回顾和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6-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师效能感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69-02
一、研究背景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而教师效能感高低则是对优秀教师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维度,前者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后者指教师对教育教学作用的一般信念。研究表明,教师效能感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教学投入以及教学成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会显著作用于学生个体。西方学者Armor和Berman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研究中证实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预测变量。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改革的具体推动者在实践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与困难,研究证实高效能感的教师更能以积极的心态和有效行动来应對挑战。本研究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展开调查,了解目前教师效能感所处水平与阶段,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采取行动提高教师效能感,确保教育教学稳步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兼顾城乡及学校办学水平等因素,从北京市抽取了四所学校,涵盖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其中公办学校三所,民办学校一所,共获被试210名,获得有效问卷192份,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分类特征统计情况
(二)调查工具
采用俞国良、辛涛等人在Ashton和Glbson量表的基础上设计的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教师效能感量表,包括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维度。本研究对量表采用了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用分值的大小表示教师效能感的高低。
(三)调查结果
1.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总体情况
表2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得分情况
整体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均值为3.85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个人教学效能感为4.18分,一般教育效能感为3.29分,两个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检验发现,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值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P〈0.001)。
2.不同群体的教师效能感情况
(1)不同性质学校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调查发现,公办学校教师效能感(3.77分)显著低于民办学校教师效能感(4.00分)(P〈0.01)。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公办学校(4.15分)和民办学校(4.30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公办学校(3.18分)显著低于民办学校(3.58分)(P〈0.01)。
(2)不同学段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小学(3.95分)和中学(3.87分)两个学段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小学和中学均值分别为4.25分、4.24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二者均值分别为3.47分、3.26分,检验后发现,两个维度不同学段间无显著差异。
(3)不同性别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男教师效能感均值(4.01分)显著高于女教师(3.31分)(P〈0.05)。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男、女教师均值分别为4.31分、4.15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二者均值分别为3.49分、3.25分,检验后发现,两个维度不同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
(4)不同教龄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5年及以下(3.75分)、6-10年(3.83分)、11-20年(3.95分)和21年及以上(3.80分)不同教龄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随着教龄的增长,分值呈上升趋势。检验后发现,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比较发现,5年及以下教龄均值为3.96分,显著低于6-10年教龄(P〈0.05)和11-20年教龄(P〈0.01)以及21年及以上教龄(P〈0.01),而后三者教龄之间无显著差异。
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5年及以下和11-20年教龄均值最高,均为3.39分;6-10年教龄次之;21年及以上教龄均值最低。检验后发现,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21年及以上教龄均值显著低于5年及以下、6-10年和11-20年教龄均值(P〈0.05)。而后三者教龄之间无显著差异。
图1不同教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值
图2不同教龄教师一般教育效能感均值
(5)不同职称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小学学段,小教二级及以下(3.86分)、小教一级(3.63分)和小教高级(4.01分)三类职称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小学二级及以下均值为4.09分,小教一级为3.98分,小教高级为4.39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三类职称均值依次为3.46分、3.03分、3.40分;经检验后发现,两个维度上小学学段不同职称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中学学段,中教二级及以下(3.90分)、中教一级(3.78分)和中教高级(3.82分)三类职称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中教二级及以下(4.17分)、中教一级(4.16分)和中教高级(4.32分)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随着职称升高,分值呈下降趋势,检验后发现,不同职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中教二级及以下职称均值(3.43分)显著高于中教高级(3.00分)(P〈0.05),而中教一级和高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6)不同学历教师效能感情况及差异比较
调查发现,本科及以下(3.84分)和硕士及以上(3.86分)两类学历之间教师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本科及以下均值为4.18分,硕士及以上均值为4.21分;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上,两学历均值依次为3.27分、3.37分,检验后发现,两维度不同学历间无显著差异。
三、结论与分析
(一)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良好,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两个维度上,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
从调查结果来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效能感呈现较好状态,满分5分,均值为3.85分,高于理论中值1.35分,但也出现了最低值2.56分,这说明还存在部分教師效能感较低现象。
两个维度上,个人教学效能感均值显著高于一般教育效能感。多数教师对自己个人教育教学能力是比较自信的,这和近些年我国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有关。然而,面临孩子的成长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培养现状,使得部分教师降低了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影响程度的信任度,导致了一般教育效能感较低。在如今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教师是基层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推动者和实践者,这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与困难,对自身业务、工作态度等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提高教师效能感势在必行。
(二)教师效能感上,不同学段、教龄、职称和学历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类型、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中小学教师在不同学段、教龄、职称和学历之间教师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发现民办校教师效能感显著高于公办校,这和样本选取有关,本研究中选取三所公办校和一所民办校,其中民办校属于教育教学成绩排名较为靠前的私立国际学校,其办学思想和管理体制等都比较先进和完善。本结论能否推广,还需扩大调查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证实。性别上,发现男教师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教师,这和国内多数学者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在中小学学段,女教师数量远大于男教师,女教师效能感的高低显著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女教师效能感。
(三)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 不同学校类型、学段、性别、职称和学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个人教学效能感维度,不同学校类型、学段、性别、职称和不同学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不同教龄之间,发现5年及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之间随着教龄增长,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呈现上升趋势,但5年及以下教龄均值显著低于后三者。这是由于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个体专业技能等都有了发展和提高,自然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自信度逐渐增强,5年及以下教师由于刚刚步入教学岗位,一切都处于适应阶段,对于组织教学、班级管理、德育沟通等方面经验尚少,遇到突发问题较多,可能会应付不暇,难免不够自信。
(四)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不同学段、性别和学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类型、教龄和职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教育效能感维度,不同学段、性别和学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学校类型上,发现民办校显著高于公办校,这和选取样本有关,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调查证实结论;不同教龄间发现,21年及以上教龄均值显著低于5年及以下、6-10年、11-20年教龄均值。这是由于随着教龄的增长,工作经验和自身家庭教育经验的丰富,老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持有保守态度,而更相信孩子的成长是由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中学学段,二级及以下职称显著高于中教高级,这是由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受师范学校教育影响,对于学校教育充满自信,相信学校教育可以改变学生个体。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方式固化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教育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2]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量表试用常模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22-26.
[3]杨敏生.教师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9):17-19.
[4]龙君伟.国外教师效能感研究30年:回顾和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