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改革,传统的教育是以学科为主,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和“任老师加工的材料”。而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一、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然而,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传统的教育教学不是培养人和塑造人,而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它割裂了知识与智慧、知识与情感以及教学与个性的内在联系。在应试教育的历史背景下,教师往往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进行扼杀人性的填压式的教学和机械性训练,学生被教师和频繁的考试逼得“自觉”地接受、接受、再接受,整天死记硬背,背得晕头转向,到头来高分数低修养,学生违反纪律、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何在?我们陈旧的教育观念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实际上,思想品德课本身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求知、学会生存的课程。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而且必须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性质,明确这门课程的功能,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充分显现出来。
二、以人为本,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式
曾听到过这么一个真实发生在课堂的故事:“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有些学生的答案是“春天”,老师却宣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体现的是一个旧的教师角色观,即教师知道的总比学生多,师生接触的目的只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当学生知道的东西与教师“不对应”时,就应征服学生、维持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成了管孩子,教师就是权威,就是课堂上的绝对统治者。这种角色观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应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今天,当我们走进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时,教师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授之以鱼,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授之以渔,应更多地培养他们充满想象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特征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自由思考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间。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认识到: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现代科学知识的数量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快,教师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中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而且,当今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其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社会是复杂的多面体,它对每个人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对于处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未成年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辨别是非、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改变学生观念,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探究过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投入课程改革,改变以往被动的纯粹接受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知识,增长才智。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学生要首先明白思想品德课是帮助我们增长才智、修身养性、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课程,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现实意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配合教师观察、感知、思考、分析和创新,实现自己内在的德智融合发展。
四、以人为本,创建和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面向新时代,以人为本,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
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具有敬业精神,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漫画《羊和长颈鹿》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争吵的起因、经过、结果(可能是多种的)。稍后,教师请两位同学扮演羊和长颈鹿。当长颈鹿为自己的个子高能吃到树叶和羊为自己个子矮可吃到围栏外的草争得面红耳赤时,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接着有学生为它们“主持公道”了……可由此得出结论——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教师可接着提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优点和缺点的?”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像翅膀又展开了……其次,要真情对待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暂差生”要多一些关爱和鼓励,引导和帮助他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平。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必然会使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温馨,这种师生关系反过来又会促进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顺利进行,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雪融化了是什么?”在这里我要大声说:是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中走进新课程,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然而,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传统的教育教学不是培养人和塑造人,而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它割裂了知识与智慧、知识与情感以及教学与个性的内在联系。在应试教育的历史背景下,教师往往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进行扼杀人性的填压式的教学和机械性训练,学生被教师和频繁的考试逼得“自觉”地接受、接受、再接受,整天死记硬背,背得晕头转向,到头来高分数低修养,学生违反纪律、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何在?我们陈旧的教育观念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实际上,思想品德课本身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求知、学会生存的课程。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而且必须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性质,明确这门课程的功能,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充分显现出来。
二、以人为本,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方式
曾听到过这么一个真实发生在课堂的故事:“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有些学生的答案是“春天”,老师却宣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体现的是一个旧的教师角色观,即教师知道的总比学生多,师生接触的目的只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当学生知道的东西与教师“不对应”时,就应征服学生、维持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成了管孩子,教师就是权威,就是课堂上的绝对统治者。这种角色观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应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今天,当我们走进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时,教师已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授之以鱼,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授之以渔,应更多地培养他们充满想象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特征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们更多的自由思考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能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间。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认识到: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现代科学知识的数量越来越大,发展越来越快,教师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中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而且,当今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其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社会是复杂的多面体,它对每个人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对于处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未成年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辨别是非、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改变学生观念,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探究过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投入课程改革,改变以往被动的纯粹接受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知识,增长才智。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学生要首先明白思想品德课是帮助我们增长才智、修身养性、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课程,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现实意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配合教师观察、感知、思考、分析和创新,实现自己内在的德智融合发展。
四、以人为本,创建和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建和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面向新时代,以人为本,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师生心灵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
作为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具有敬业精神,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展现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教学“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漫画《羊和长颈鹿》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争吵的起因、经过、结果(可能是多种的)。稍后,教师请两位同学扮演羊和长颈鹿。当长颈鹿为自己的个子高能吃到树叶和羊为自己个子矮可吃到围栏外的草争得面红耳赤时,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接着有学生为它们“主持公道”了……可由此得出结论——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教师可接着提出:“你自己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优点和缺点的?”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那轻灵善飞的想像翅膀又展开了……其次,要真情对待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暂差生”要多一些关爱和鼓励,引导和帮助他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平。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必然会使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温馨,这种师生关系反过来又会促进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顺利进行,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思想,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雪融化了是什么?”在这里我要大声说:是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观念,转变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中走进新课程,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