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实验操作人员经常接触具有感染性微生物,因此,为避免人员遭受感染及由于感染因素危害环境需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为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避免实验人员受感染,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核心管理内容之一,由于其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遭受感染。现阶段,由于医院接收患者数量多,且病情不尽相同,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員工作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相关安全管理存在部分不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缺乏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作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导向,其包含内容较多,不仅包含安全手册、操作标准,而且涉及记录操作。其管理体系文件缺失,造成实验操作安全性及规范化难以保证。②实验室环境设施需完善。医疗机构通常将核心放置于大型治疗、诊断仪器层面,对实验室内部基础设施完善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其内部设施及面积均无法达标。主要体现在实验室整体规划布局缺乏合理性、区域未依照相关标准严格划分明晰、未布设相应的缓冲区域、设施缺乏完善、洗眼器、淋浴装置缺失、生物安全柜级使用缺乏合理性。③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不足。实验室内部人员缺乏定期培训,导致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如对实验室内部区域划分不明晰、个人综合防护安全知识匮乏、未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处理废弃物。④样本采集、运送及存储缺乏规范性。实验室内部每天需接收大量样本,且样本从采集至最终处理需历经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工作人员未严格依照相关流程操作,导致各环节的操作缺乏规范性。
2.1建立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核心目的在于开展有计划、针对性及规范化的管理。针对实验室准入要求、操作规范、个人防护、消毒、废弃物处理等均需明确规定,并依照相关医疗机构实际状况,制定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应明确其首级负责人,并将管理部门、检测部门等部门负责人权责明晰。要求其全面落实自身职责,并做好沟通及信息共享。建立生物安全监督及审核小组,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监督,保证各项操作趋于规范化。各部门应严格依照实验室质量与生物管理体系文件,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2.2环境与设备管理
严格依照我国相关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19),对实验室进行分级管控。实验室环境与设备应依照生物安全二级管控,并加大基础设施配备,如洗眼设施、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同时,应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正常使用。实验室各类材料应严控其质量,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要求。针对高浓度的感染材料,需在生物安全柜操作。各类尖锐器具均需妥善放置,消毒器具种类不仅需满足实验室配备要求,而且应保证其处于有效期限内。
2.3人员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核心的主体是人员。工作人员是各项操作实施者,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增加了各环节产生暴露风险。所以,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现有的实验室人员需通过防护知识、安全操作等相关内容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持资格证上岗。同时,实验室内部所有人员,每天需定期更新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培训方式可根据实际状况确定,核心培训内容是操作方面,如锐器的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正确操作、防护用具穿戴、样品运输等。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作为实验室核心管理工作之一,需充分掌握各生物危害性,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配备预防性药物,增强预警能力。
2.4废弃物安全管理
废弃物管理也是实验室安全管控要点,其是避免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物、存储物等进行处理过程中,均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及标准实施,确保其处理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及时进行就地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各类利器需放置于坚固、防漏容器内,待其密闭之后运出实验室进行销毁。实验室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配备消毒剂,且保证其处于有效期内使用。
2.5个人防护和应急预案
不同防护等级与之匹配的防护管理要求不尽相同。根据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管理要求,应配备全面的防护用品,不仅包含头部、面部,而且涉及身体、手部等。常用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应处于有效期内。若实验室出现意外状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物资储备方面做好全面准备工作,主要是应急照明、急救、消毒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成为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其若出现安全问题,给实验室人员、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其生物安全管理存在部分不足,需从多维度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不断增强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实验操作人员经常接触具有感染性微生物,因此,为避免人员遭受感染及由于感染因素危害环境需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为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避免实验人员受感染,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核心管理内容之一,由于其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可保障工作人员安全遭受感染。现阶段,由于医院接收患者数量多,且病情不尽相同,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員工作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相关安全管理存在部分不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缺乏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作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导向,其包含内容较多,不仅包含安全手册、操作标准,而且涉及记录操作。其管理体系文件缺失,造成实验操作安全性及规范化难以保证。②实验室环境设施需完善。医疗机构通常将核心放置于大型治疗、诊断仪器层面,对实验室内部基础设施完善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其内部设施及面积均无法达标。主要体现在实验室整体规划布局缺乏合理性、区域未依照相关标准严格划分明晰、未布设相应的缓冲区域、设施缺乏完善、洗眼器、淋浴装置缺失、生物安全柜级使用缺乏合理性。③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不足。实验室内部人员缺乏定期培训,导致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如对实验室内部区域划分不明晰、个人综合防护安全知识匮乏、未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处理废弃物。④样本采集、运送及存储缺乏规范性。实验室内部每天需接收大量样本,且样本从采集至最终处理需历经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工作人员未严格依照相关流程操作,导致各环节的操作缺乏规范性。
2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核心目的在于开展有计划、针对性及规范化的管理。针对实验室准入要求、操作规范、个人防护、消毒、废弃物处理等均需明确规定,并依照相关医疗机构实际状况,制定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应明确其首级负责人,并将管理部门、检测部门等部门负责人权责明晰。要求其全面落实自身职责,并做好沟通及信息共享。建立生物安全监督及审核小组,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监督,保证各项操作趋于规范化。各部门应严格依照实验室质量与生物管理体系文件,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2.2环境与设备管理
严格依照我国相关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19),对实验室进行分级管控。实验室环境与设备应依照生物安全二级管控,并加大基础设施配备,如洗眼设施、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同时,应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正常使用。实验室各类材料应严控其质量,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要求。针对高浓度的感染材料,需在生物安全柜操作。各类尖锐器具均需妥善放置,消毒器具种类不仅需满足实验室配备要求,而且应保证其处于有效期限内。
2.3人员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核心的主体是人员。工作人员是各项操作实施者,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增加了各环节产生暴露风险。所以,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现有的实验室人员需通过防护知识、安全操作等相关内容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持资格证上岗。同时,实验室内部所有人员,每天需定期更新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培训方式可根据实际状况确定,核心培训内容是操作方面,如锐器的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正确操作、防护用具穿戴、样品运输等。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作为实验室核心管理工作之一,需充分掌握各生物危害性,制定完善的防护措施,配备预防性药物,增强预警能力。
2.4废弃物安全管理
废弃物管理也是实验室安全管控要点,其是避免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举措。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物、存储物等进行处理过程中,均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及标准实施,确保其处理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同时,及时进行就地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针对各类利器需放置于坚固、防漏容器内,待其密闭之后运出实验室进行销毁。实验室应严格落实消毒制度,配备消毒剂,且保证其处于有效期内使用。
2.5个人防护和应急预案
不同防护等级与之匹配的防护管理要求不尽相同。根据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管理要求,应配备全面的防护用品,不仅包含头部、面部,而且涉及身体、手部等。常用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应处于有效期内。若实验室出现意外状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物资储备方面做好全面准备工作,主要是应急照明、急救、消毒等。
3结束语
实验室生物安全成为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其若出现安全问题,给实验室人员、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其生物安全管理存在部分不足,需从多维度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不断增强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