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渐渐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课程改革为标准,以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深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现阶段教育者应提高关注和重视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是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提升小学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即意味着从源头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和观念感,从而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教育;德育活动;时效性;应用策略
小学教育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感和观念感更健康更快速的形成。但纵观当下整体小学德育活动,发现其德育现状与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提升教育针对性,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新形势下的德育活动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致力于用德育活动引发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实际德育活动设计中,应充分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综合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理解程度等多个角度制订出更明确更贴切的德育活动方案。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童绘美好家,礼赞新时代”这一活动,以“美好生活我的家为主题”展开图文比赛主题活动;再如,开展“童说老物件,感恩新时代”创意活动,让老物件的精神在新时代中择优传承,生生不息;又或者是“童助小伙伴,梦想新时代”活动的展开,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弘扬正能量,以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德育精神,进而实现小学德育活动的高效性展开。
二、渗透德育精神和内涵,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德育这一门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衍生,形成了一种具有整体化和内涵化的学科,在小学开展德育活动的背后往往含着独特的社会主义精神。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劳动、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等精神,教师需要从社会常识、社会公德以及文明习惯等各个方面协助学生建立起养成式教育[1]。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遵循其发展规律,将德育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开展更近距离更细小化的德育活动。例如,针对于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母亲节”开展做家务活动,“感恩节”开展感恩活动等;再如,由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敬老院慰问活动以及城市清晨清洁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之间充分领悟德育活动的意义和精神。
三、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针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认真总结和思考德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突破传统德育工作中的壁垒和桎梏,引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及先进的教学设施,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开展更具实效性的小学德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童鞋奔跑,结彩中华”这一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公益事业,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深刻的感受到德育精神的意义和内涵;再如开展“童护大自然,绿色新时代”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意识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同时,渗透德育精神。又或者是“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活动的开展,将德育主题升华,促进德育活动更高质量高效率展开。
四、构建三位一体式体系,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吸收“德育”的三大至关重要的因素,故而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注意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认真思考三者在小学生思想之间的定位和联系,然后整合来自家庭、来自学校和来自社会的力量,进而开展更具实效性的德育活动[2]。例如,教师联合家长和学生一起开展蓝丝带志愿者服务和管理,该服务和管理涉及到的德育活动有亲子共同参与活动、授课老师团队志愿者活动等。该服务团队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其中学生志愿者的年齡为9-12岁,家长全程陪同学生参与活动,志愿者部分职责为协助老师工作。从开始报名对服务结束的时间为3-10天。活动期间具体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活动点名,当老师的助手,课后卫生打扫等。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巧妙联系在一起,在为学生渗透德育观念的同时,更为学生的锻炼和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五、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育者对于德育活动的展开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于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之上,进而忽略了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德育活动的方法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和要求。德育活动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最初制订的德育教育计划,方式和渠道是制订实施并且完成德育任务,媒介是师生之间共同勉励、共同影响、共同进步[3]。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评价机制,摒弃以往的单纯以成绩和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以促使学生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评价时可以开展多重评价体制,针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可以从师德、育人效果以及政治理论水平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针对于学生而言,建立学生自评机制、师生评价机制、生生互评机制以及家长评议机制等。定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两者有效反思,以提升未来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六、结束语
德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是精神文明传播的媒介和渠道,而小学德育活动的展开正是树立道德和观念的开始。本文主要根据小学德育活动的现状,从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内容、烘托课堂氛围、联合家庭社会以及改善评价模式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具体策略,望推动我国德育教育更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更全面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宋彬. 3+2学生德育课程活动评价模式时效性与方法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 2015(40):211-211.
[2]盛霞. 有滋有味,烧好德育这盘菜——浅谈德育活动的有效性[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6(5):60-61.
[3]樊璐,丁光富, 陈希君. 铸造德育品牌增强德育实效——青岛西海岸新区德育工作综述[J].中国德育,2018,No. 228(12):56-59.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教育;德育活动;时效性;应用策略
小学教育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感和观念感更健康更快速的形成。但纵观当下整体小学德育活动,发现其德育现状与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提升教育针对性,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新形势下的德育活动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主,致力于用德育活动引发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和道德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实际德育活动设计中,应充分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综合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理解程度等多个角度制订出更明确更贴切的德育活动方案。例如,学校可以开展“童绘美好家,礼赞新时代”这一活动,以“美好生活我的家为主题”展开图文比赛主题活动;再如,开展“童说老物件,感恩新时代”创意活动,让老物件的精神在新时代中择优传承,生生不息;又或者是“童助小伙伴,梦想新时代”活动的展开,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弘扬正能量,以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德育精神,进而实现小学德育活动的高效性展开。
二、渗透德育精神和内涵,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德育这一门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衍生,形成了一种具有整体化和内涵化的学科,在小学开展德育活动的背后往往含着独特的社会主义精神。小学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劳动、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等精神,教师需要从社会常识、社会公德以及文明习惯等各个方面协助学生建立起养成式教育[1]。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遵循其发展规律,将德育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开展更近距离更细小化的德育活动。例如,针对于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母亲节”开展做家务活动,“感恩节”开展感恩活动等;再如,由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敬老院慰问活动以及城市清晨清洁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之间充分领悟德育活动的意义和精神。
三、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针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认真总结和思考德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突破传统德育工作中的壁垒和桎梏,引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及先进的教学设施,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开展更具实效性的小学德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童鞋奔跑,结彩中华”这一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公益事业,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深刻的感受到德育精神的意义和内涵;再如开展“童护大自然,绿色新时代”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意识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同时,渗透德育精神。又或者是“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活动的开展,将德育主题升华,促进德育活动更高质量高效率展开。
四、构建三位一体式体系,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吸收“德育”的三大至关重要的因素,故而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应注意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认真思考三者在小学生思想之间的定位和联系,然后整合来自家庭、来自学校和来自社会的力量,进而开展更具实效性的德育活动[2]。例如,教师联合家长和学生一起开展蓝丝带志愿者服务和管理,该服务和管理涉及到的德育活动有亲子共同参与活动、授课老师团队志愿者活动等。该服务团队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其中学生志愿者的年齡为9-12岁,家长全程陪同学生参与活动,志愿者部分职责为协助老师工作。从开始报名对服务结束的时间为3-10天。活动期间具体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活动点名,当老师的助手,课后卫生打扫等。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巧妙联系在一起,在为学生渗透德育观念的同时,更为学生的锻炼和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五、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育者对于德育活动的展开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于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之上,进而忽略了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德育活动的方法提出了全新的定义和要求。德育活动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最初制订的德育教育计划,方式和渠道是制订实施并且完成德育任务,媒介是师生之间共同勉励、共同影响、共同进步[3]。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的时候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评价机制,摒弃以往的单纯以成绩和分数评价学生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以促使学生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评价时可以开展多重评价体制,针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可以从师德、育人效果以及政治理论水平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针对于学生而言,建立学生自评机制、师生评价机制、生生互评机制以及家长评议机制等。定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两者有效反思,以提升未来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六、结束语
德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是精神文明传播的媒介和渠道,而小学德育活动的展开正是树立道德和观念的开始。本文主要根据小学德育活动的现状,从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内容、烘托课堂氛围、联合家庭社会以及改善评价模式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小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具体策略,望推动我国德育教育更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更全面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宋彬. 3+2学生德育课程活动评价模式时效性与方法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 2015(40):211-211.
[2]盛霞. 有滋有味,烧好德育这盘菜——浅谈德育活动的有效性[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6(5):60-61.
[3]樊璐,丁光富, 陈希君. 铸造德育品牌增强德育实效——青岛西海岸新区德育工作综述[J].中国德育,2018,No. 228(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