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 少走弯路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病,让患者烦恼多,一窝蜂地挤向大医院,又总盼着能早点排到,还希望医生能多听自己介绍病情。就诊时间有限,如何选择正确的科室和专家,并在短时间内向医生传达有效的内容,避免重复没用的信息呢?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黄德华主任医师,总结了自己看诊时的经验,向患者介绍看病的小诀窍!
  逆向思维少走弯路
  1.晚点去——
  现象:医院一般都在早晨8:00开诊。一天之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会集中在上午看病,而在开诊之后的两个多小时内,病人最为集中。
  剖析:不少患者习惯一大早去看病,是想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各项检查,免得多跑一趟。事实上,如果是新发疾病,且不是严重的急性病的话,第一次看病往往是为了明确病因,而绝大多数医院为了方便患者,全天都可以进行抽血、心电图、拍片和B超等常规检查。如果是慢性病患者,其就诊目的往往是定期复查,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等少数检查,大多如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脂、癌标志物、细菌和病毒检测等,很少能在当天出结果。
  对策:因此,看病可以避开高峰时间段,上午迟点去或者下午再去医院就诊。而且,避开上午看病高峰期,不仅看病快,取药也快。
  2.挑周末——
  现象:不少患者觉得,大专家们只有在上午和非周末时间看门诊。
  剖析:医院在周一的门诊量往往是最大的,如果能避开周一,看病会轻松一些。事实上,有些专家上午要查房或手术,下午反而有时间坐诊。现在许多大医院推行无假日门诊,周末或法定节假日,也可以找到专家。
  对策:根据自己的疾病和工作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看病时间,就能做到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留在医院的时间,可谓事半功倍。尤其是上班族,如果偶感不适且不严重,最适合选择周末看病。
  3.找对路——
  现象:几乎所有的三甲综合大医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即使是感冒咳嗽,患者也一定要到大医院找专家才觉得放心。还有许多患者习惯先通过网络搜索医生。
  剖析:对于突发严重外伤或急症的患者来说,应该选择就近医院抢救。而对许多常见病患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非大医院不去”。以最常见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例,如果疾病控制得比较理想,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选择区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定期复查和拿藥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到三级甲等医院排长队、挂专家号。
  对策:对于疑难杂症或者重危疾病患者而言,在选择医院时不仅要考虑医院的规模,更要关注医院的医疗特色。需特别提醒的是,在网络上搜索出的医生及医院信息,一定要注意信息来源,不要轻信虚假宣传。
  挂对号的“小学问”
  初诊病人第一次上医院,如果不明确该上哪个科室挂号就诊,可到门诊咨询台询问;就诊后应保留好在这家医院的检查、诊断资料。
  1.分缓急
  在挂号前病人首先要甄别自己病情的缓急,决定是该挂门诊还是挂急诊。门诊和急诊的处理程序和医生配备是不一样的,门诊医生的治疗过程比较系统和细致,医生对本科疾病的治疗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而急诊则擅长于处理紧急出现的症状,例如剧烈的疼痛、创伤、高热、休克、呼吸困难等。
  小医院分科比较简单,只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等五六个门诊科室。在大医院,仅内科就可能分为近十种不同的内科,例如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变态反应内科等。每一个专科又可以按照疾病的名称分出专病门诊,例如冠心病门诊、高血压门诊、糖尿病门诊、胃病门诊等。
  每个科室会按照医生水平的高低,分为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如果不确定自己的疾病属于什么情况,可先挂普通门诊号,经检查后再看专病门诊或专家门诊。如果病情比较复杂或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应当挂专家门诊号,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如果需要多个科室的医生会诊或转诊,可找第一次挂号的医生,会诊通过他去进行,即“首诊责任制”。
  2.对症状
  ▲呼吸内科------发热、咯痰、流鼻涕、咽痛、咯血、呼吸困难、哮喘、胸痛等。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泻、吞咽困难、食欲异常、胃肠胀气、呃逆、呕血便血、黄疸等。
  ▲心血管内科----心悸、胸闷气短、紫绀、心前驱疼痛、高血压、低血压、脉搏异常等。
  ▲肾内科--------尿常规检查异常、尿色异样、尿量异常、血尿、浮肿、肾区不适、尿频、尿急、尿痛等。
  ▲神经内科------头痛、失眠、面瘫、瘫痪、肌无力、昏迷、抽搐、眩晕、肌肉委琐、不自主运动、步态障碍、痴呆等。
  ▲内分泌科------肥胖、消瘦、生长发育异常、尿糖高、血糖高、甲状腺肿、突眼、易激动、闭经秘乳、垂体瘤、肥胖症等。
  ▲血液科--------出血(不含妇科出血)、贫血、紫癜、血常规异常、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肿瘤科--------所有肿瘤患者应先到肿瘤专科就诊,并由专业医生针对各类检查提出治疗方案,包括分科手术治疗等。
  ▲普外科--------腹痛、腹胀、黑便、腹部包块、乳腺钟块、肛肠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
  ▲胸外科--------咯血、食道疾病、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等。
  ▲心血管外科---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畸形、心脏瓣膜病变等。
  ▲泌尿外科-----肾、输尿管、膀胱、外生殖器畸形、损伤、结石,男性不育、性功能损伤等。
  ▲骨科---------腰腿疼痛、骨外伤、四肢疾病、关节疾病、颈椎病、骨骼炎症、畸形等病变。
  ▲烧伤科-------各种物理、化学烧伤以及皮肤整形。
  ▲神经外科-----脑中风、头颅外伤、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等。
  ▲妇科---------外阴炎、白带异常、阴道炎症、出血、闭经、痛经、下腹部包块、盆腔炎、女性不孕、宫外孕等。
  ▲产科---------围产期保健、生育检查、分娩、产前产后疾病等。
  ▲儿科---------14周岁以下儿童除眼、鼻、耳、喉、皮肤、外科等的疾病,包括儿童脑瘫治疗。   ▲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生殖感染科等,可以根据各自患病部位,及时就诊即可。中医科根据各医院自身特色定位。
  学会当聪明的病人
  在医院门诊,时常见到两类病人,要么在医生面前喋喋不休重复没用的信息,要么噤若寒蝉不敢发问。聪明的病人,要懂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给医生有用的信息,懂得如何提问。
  1.说清楚
  哪里不舒服?症状出现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例如肚子痛,是上腹痛、下腹痛、左边痛、还是右边痛?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导致不同的诊断。
  怎样不舒服?痛、痒、麻,还是酸?痛是闷痛、绞痛、抽痛、刺痛,还是像刀割的痛?有没有合并其他的症状(例如发烧、呕吐)?尽量找出最贴切的形容词。
  不舒服多久了?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不舒服,还是一阵一阵间歇性地发作?有没有什么特定的时间(例如饭后、睡前、白天或晚上)?
  看医生前,曾经如何处理不舒服的症状? 例如自行先吃止痛药、冰敷、擦了药膏,还是接受过其他的治疗?处理后,症状是否好转?
  有没有其他的疾病?或正在做其他的治疗?有无家族遗传病史?是否有过敏史?女性是否正在怀孕或准备怀孕,是否在月经期?
  把以前的一些诊断结果和检验报告、影像图片等带上。上一次就诊用药的名称、剂量和效果,在复诊时需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服用药品、保健品较多,可列一张清单带去,最好保留药物的包装盒。
  2。问明白
  建议事前列一张问题清单,可以避免因为紧张而忘了该问什么,也可节省思考的时间。
  造成疾病的原因?如何预防再发生?
  生活、飲食、活动等方面,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若有开药,应该要了解:为什么要吃这个药?如何才知道有没有效?有什么副作用?要吃多久?
  若需要检查,则应了解:检查的意义及程序?检查前、中、后应注意的事项?何时可以得知结果?
  3.多信任
  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医生最不喜欢的患者类型依次为:不懂装懂型(29%);直接叫板型(28%);期望过高型(22%)。门诊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喜欢充“专家”的病人,进门就摆出一副专家的摸样,甚至指导着医生该给自己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黄德华主任医师提醒您,聪明的病人在同医生沟通时,不妨记住这些技巧。
  别说自以为是的话。有些人还没听医生说完,便主动提要求,这样有可能导致误诊。因此一定要先听完大夫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觉得和自己的认识有差距,再提出疑问,然后听听大夫的意见,看有没有必要调整。
  别说装懂的话。千万别好面子,让大夫误认为你对疾病非常了解而没有过多嘱咐。结果,您该注意哪些细节,一句也没听到。
  别说指责大夫的话。看病和大夫说话,要学会谦和。说话时带些微笑,多说些感谢的话语,会让医生感到温暖,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益无害。
  初次见了主管医生,不要一直强调你认识医院的好多人,特别是认识医院领导或当地政府官员。医生很容易理解为你是在炫耀自己,给医生施加压力,结果适得其反。
  看病前,如何“临阵磨枪”?
  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背思想包袱,不要喝酒熬夜,不要吃猪血之类的血制品,不做剧烈运动,注意充分休息。
  检查前一天最好洗个澡,如果第二天要做脑电图检查,还要洗个头。
  早晨最好不要吃早餐,以免一些需要空腹抽血检查的项目因进食而不能进行。
  出门前不要抹口红、搽粉、涂指甲油、贴假睫毛等,以免掩盖真实病情。
  看中医科前,不要吃容易影响舌苔颜色的食物,如辣椒、牛奶、豆浆、葡萄、杨梅、乌梅、橘子等。
  看口腔科、肛肠科、妇科等专科疾病时,最好先把局部清洗干净。
  衣服尽量宽松,女士不要穿连腿裤袜、紧身束身衣,也不要戴过多的首饰,以免给检查带来不便。
  如需做胃镜、钡餐,不要穿高领衣服,以免胃内容物反流,弄脏衣服。
  需要拍胸片或胸部透视的,不要穿胸部有金属、大纽扣或大印花的衣服,以免影响拍片结果,造成医生误诊。
  需要做CT或核磁共振的,不要穿有金属制品、金属纽扣的衣服,也不要携带各种磁卡、信用卡、手机,以免影响成像,或将银行卡、信用卡消磁破坏。
其他文献
亲爱的小鱼:  我发现自己很难和男生建立起亲密关系,无法做到心灵上的交流。我估计和我家的情况有关系吧,爸爸和我们的关系没有和妈妈的亲密。我的理解是:家庭里父亲少了对孩子的互动,他们的孩子就会是回避型人格。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对号入座了,我不清楚如何开展一段爱情和维持爱情,看到其他女孩子和男朋友关系很亲密,我总是很羡慕。所以现在希望自己变漂亮了以后再慢慢找合适的,而且和男朋友在一起我会觉得紧张,担心
看口型选牙刷  牙刷是清洁牙齿的必备工具,但也是对牙齿造成摩擦的主因。所以在选择牙刷时,要选用柔软舒适的细毛牙刷,它不仅可以深入牙龈沟(牙龈与牙齿的间隙),清洁容易被忽视的部位,而且刷牙即使再用力,也可减轻对牙齿牙龈造成的伤害。  最主要的是须根据口型选刷头:如口腔大的男士宜选择刷头大一些的牙刷,口腔小的女士宜选择刷头小一些的牙刷,以保证牙刷头在口腔内(特别是口腔后部)转动自如。  不同部位不同动
我非常惊讶:“怎么统治?12区指挥部的人不会阻止她吗?”  “他们已经被洗脑了,这也是我逃离12区的原因之一。”周成无力地摇摇头,“之前跟你说过,他们是用脑电波与人交流的,人类在这种对话方式中完全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根本无法抵抗珍妮强制输入的各种意识。现在12区的人完全被珍妮操控了,如果不是及时逃出来,我可能也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工具。”  我目瞪口呆。  周成不知什么时候把空烟盒在手中攥成了一团,此
跑步是一项如此特别的重复性运动,特定的肌肉群负担过重。这些包括腿后肌群、髋部屈肌和小腿,同时稳定外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包括那些麻烦的髂胫带。瑜伽可以帮助延长这些紧绷的肌肉群,加快复原和恢复运动的自然范围。因此它可能帮助跑步者避免常见的过度伤害,比如髂胫带综合症或足底筋膜炎。  在增强气力方面,瑜伽有助于增强潜在的薄弱点,如心部、脚和脚踝的肌肉。角和脚踝的肌肉在我们每走一大步时,就吸收身体重量两到三次
发明背景    进入初三学习后,每堂课的内容量大大提高,时间显得越来越紧。在学习电路连接的时候,老师为了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短路和断路的区别,反复地插拔电路上的插头,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因此,我就萌发出了这样一个念头:能不能设计出一个能够快速连接,而且又简单便捷的电路实验板。这样,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节约课堂时间。    发明思路    为了寻找快速连接的方案,我查询了许多
近日,科学家提出最适宜入睡的温度,在此温度下入睡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专家表示,为了使人体在睡眠中得到最好的恢复,适宜的睡眠温度十分必要。当人们不盖被子或不穿睡衣睡觉时,睡眠温度最好应达到30至32摄氏度。当人们穿睡衣睡觉时,最适宜的室温应为16至19摄氏度。在供暖季节里,室内平均温度最好在22至24摄氏度。  科学家解释称,室温较低时,褪黑激素分泌最旺盛,它能有效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工作,增
在一个演讲会场,我问听众朋友,请大家用1分到5分的标准,举手表示自己的快乐程度,1分是很不快乐,5分则是很快乐。  结果,大部分的人都举3。就是不好不坏。普通快乐的意思。  突然有位男性起身发言,他说:“我快乐吗?我的老天,我最怕人家问我这个问题了。一问我就不知所措,天知道什么叫快乐?这叫我怎么回答啊!所以不问还好,一问,我反而不快乐起来。”  接着另一位女士站起来笑着补充:“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人
1  误区一:每天应排便一次  每天排便几次“正常”因人而异。有些人一天跑三次厕所,而有些人则一星期三次。虽然每天排便一次最为普遍,但并不是说只有每天排便一次才算正常。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三次。如果一周排便少于一次则被认为患有严重便秘。若突然出现便秘或便秘时间持续超过两个星期,则需要看医生,寻求医疗帮助。    2  误区二:便秘会产生毒素并带来健康问题  有些人认为,便秘会导致人体吸收粪便中的有
很多肿瘤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胃口还凑合,但一做化疗、放疗,食欲立刻下降,亲戚朋友给带了一堆山珍海味,也引不起丝毫兴趣,严重的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导致体质急剧下降,治疗无法继续,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致在肿瘤患者中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放疗化疗食欲差,好饭好菜难咽下,恨病吃饭应坚强,多吃多喝身不垮。”  肿瘤放化疗患者为何易厌食?  出现厌食情况是因为:  1.肿瘤组织本身
女性分娩从来就是与疼痛相伴的。然而,今天的科学技术已很慈爱地让女性在冥冥的昏迷中不知不觉地就做了母亲,痛苦的体验被人为地消除在手术台上。  医学认为,疼痛令人不快的性质正是疼痛得以保护人体的关键。误解了疼痛,也就误解了生命的快乐。经历一次生理的苦痛,会真正地认识自己,从而走向成熟。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因为生产而大闹产房。她提前10天住进了医院,出现阵痛后,她有些紧张,但还能坚持。后来疼得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