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探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感染的原因,总结感染特点,从而提出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消化内科院内55名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对55名患者的样本进行全面的检查,总共分离出40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结论:正确地使用抗生素,加强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感染患者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 院内感染 消化内科 大肠埃希菌 老年病 病原菌
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消化内科院内55名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有55名院内感染者,其中男性35名,女性20名,年龄18岁一95岁,平均年龄(66. 38士10. 76)岁,小于50岁的患者有15名,50-60岁的患者有19名,60-95岁的患者有21名。
1.2 方法:选取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2013年3月一2014年3月1年间消化内科55名院内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将每个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因素有感染部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的时间)等,并结合并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菌学培养等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2.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的方法,用x2检验计量资料,当P<0.05时统计学则有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情况:消化内科的院内感染率在各个医院一直以来普遍较高,均作为重点控制的科室。55名患者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 54. 661,P﹤0. 002),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随着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老年患者(60-95岁)在院内感染的几率是最大的。
2.2 感染部位:55名患者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居多。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8名(占47.5%),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15名(占30%),胃肠道感染的患者有5名(占10%),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有4名(占7.5%),其他感染的患者有2名(占5%)。
2.3 分离出的病原株:55名患者体内总共分离出40株病原株,其中大肠埃希菌8株(占20%,铜绿假单胞菌12株(占30%),阴沟杆菌8株(占20%),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15%),鲍氏不动杆菌3株(占7.5%),产气杆菌2株(占5%,其它真菌1株(占2.55)。
2.4 住院時间:55名消化内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4. 6士4. 7 )d,其中35名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7. 4士6. 4)d,没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2.5士4. 6)d,这两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 01)。由此分析,住院时间的长短与院内感染几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3 讨论
由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消化道内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住院时间;二是患者的年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患者是否患有原发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患者的年龄都与院内感染的几率成正相关,而原发病决定了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大小,原发病严重的患者其身体的抵抗力就弱,因而越易引发院内感染。如一些肿瘤患者,他们的的后续治疗需采用放疗、化疗等各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使患者无法很好地抵御细菌的侵扰。至于当一些患者患有肝硬变、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时,会因为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而更加容易被感染。
对55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被感染的患者其感染位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居多,是一种最普遍且最严重的感染;泌尿道感染的几率低,原因可能是对小便检测的相关程度不够高,患者的年龄偏大,肌体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越来越差,病情较严重时,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并且由于医务人员只注意对患者进行病情治疗而忽略了对其口腔异物及分泌物进行早期清除,从而导致这些患者口腔内的异物以及分泌物不能及时地清除,进入到支气管的异物会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和肺部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更加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发生返流,血液、呕吐物、以及口鼻腔分泌物误吸入肺,使病情加重。
通过对分离出的病原株的种类进行简单分析,显示的结果是院内感染菌种最多的是革兰氏阴性菌,其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会导致患者感染继发性肺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之前就有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身上。年老体弱的患者也是易感人群之一,相对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衰退、营养不良、广泛地使用抗生素,更加容易发生消化内科的院内感染,所以平时医护人员应该更加注意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定期评估其营养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患者的酸碱、水分和电解质在治疗过程中达到平衡状态,从而降低院内感染,防止病情加重,使住院时间得到缩短,帮助老年患者尽早康复。
院内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的表现出一种逐渐提高的趋势,近年来的其他相关研究也能得出这种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医源性因素密不可分。不科学的医疗处理手段与医院滥用抗生素共同造成了这种结果。
参考文献
[1] 葛勤.刘海云.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4):122-123.
[2] 陈刚.18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13-1013.
[3] 张其兵.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459-461.
[4] 孙兰芳,陈家氣,曹小萌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4(10):1072-1075.
【关键词】 院内感染 消化内科 大肠埃希菌 老年病 病原菌
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消化内科院内55名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有55名院内感染者,其中男性35名,女性20名,年龄18岁一95岁,平均年龄(66. 38士10. 76)岁,小于50岁的患者有15名,50-60岁的患者有19名,60-95岁的患者有21名。
1.2 方法:选取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2013年3月一2014年3月1年间消化内科55名院内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将每个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因素有感染部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的时间)等,并结合并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菌学培养等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2.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的方法,用x2检验计量资料,当P<0.05时统计学则有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情况:消化内科的院内感染率在各个医院一直以来普遍较高,均作为重点控制的科室。55名患者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 54. 661,P﹤0. 002),并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随着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老年患者(60-95岁)在院内感染的几率是最大的。
2.2 感染部位:55名患者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居多。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8名(占47.5%),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15名(占30%),胃肠道感染的患者有5名(占10%),泌尿道感染的患者有4名(占7.5%),其他感染的患者有2名(占5%)。
2.3 分离出的病原株:55名患者体内总共分离出40株病原株,其中大肠埃希菌8株(占20%,铜绿假单胞菌12株(占30%),阴沟杆菌8株(占20%),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15%),鲍氏不动杆菌3株(占7.5%),产气杆菌2株(占5%,其它真菌1株(占2.55)。
2.4 住院時间:55名消化内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4. 6士4. 7 )d,其中35名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7. 4士6. 4)d,没有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2.5士4. 6)d,这两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 01)。由此分析,住院时间的长短与院内感染几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3 讨论
由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消化道内科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住院时间;二是患者的年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患者是否患有原发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患者的年龄都与院内感染的几率成正相关,而原发病决定了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大小,原发病严重的患者其身体的抵抗力就弱,因而越易引发院内感染。如一些肿瘤患者,他们的的后续治疗需采用放疗、化疗等各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使患者无法很好地抵御细菌的侵扰。至于当一些患者患有肝硬变、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时,会因为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而更加容易被感染。
对55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被感染的患者其感染位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居多,是一种最普遍且最严重的感染;泌尿道感染的几率低,原因可能是对小便检测的相关程度不够高,患者的年龄偏大,肌体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越来越差,病情较严重时,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并且由于医务人员只注意对患者进行病情治疗而忽略了对其口腔异物及分泌物进行早期清除,从而导致这些患者口腔内的异物以及分泌物不能及时地清除,进入到支气管的异物会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和肺部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更加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发生返流,血液、呕吐物、以及口鼻腔分泌物误吸入肺,使病情加重。
通过对分离出的病原株的种类进行简单分析,显示的结果是院内感染菌种最多的是革兰氏阴性菌,其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会导致患者感染继发性肺炎,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之前就有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身上。年老体弱的患者也是易感人群之一,相对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衰退、营养不良、广泛地使用抗生素,更加容易发生消化内科的院内感染,所以平时医护人员应该更加注意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定期评估其营养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患者的酸碱、水分和电解质在治疗过程中达到平衡状态,从而降低院内感染,防止病情加重,使住院时间得到缩短,帮助老年患者尽早康复。
院内感染细菌的耐药性的表现出一种逐渐提高的趋势,近年来的其他相关研究也能得出这种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医源性因素密不可分。不科学的医疗处理手段与医院滥用抗生素共同造成了这种结果。
参考文献
[1] 葛勤.刘海云.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4):122-123.
[2] 陈刚.18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13-1013.
[3] 张其兵.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459-461.
[4] 孙兰芳,陈家氣,曹小萌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4(10):107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