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与中国现代文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9日至11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中日文化交流与中国现代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摩尔多瓦、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近40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中国文学与留日学生、日本与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现代作家与日本文化的关系、日本经验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翻译与现代文学、日本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宋元易代之际,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特盛,浙西和浙东虽只一江之隔,但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浙西以临安(杭州)为中心,浙东以越州(绍兴)为中心,词人结社之风先形成于浙西,继而向浙东转移。“杭越”不仅仅是地望上的并列,而是标志着词坛创作中心的转移。宋季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前期以风雅闲适的“西湖词社”创作为标志,其后则以幽深凄婉、咏物见长的“越中词社”为代表。在以地域为创作平台的文学研究中,有必要特别强调宋季“越中词社”实际存在的价值及其对于词史的意义。
一群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新生代”作家已经成为当前文学创作的重要角色。他们来自新中国第一代核心家庭,其处女作或成名作不约而同地将视野集中于对一代人成长家庭的回忆与想象,“失范”的母亲与“缺席”的父亲是他们共同的家庭记忆,在新生代作家笔下,那一代人不得不接受现代家庭生活“游荡者”的历史命运。
“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崛起,既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转折点,也为各类文体的革新带来了契机。然而与诗歌、小说、戏剧不同,散文因其表达的内容、诉诸的对象与启蒙事业相距较远,反而在吸收西方知性文化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性智慧,从而成为最有艺术成就的文学类型。一方面,散文家散漫随意的写作态度更接近于艺术创作的自由心态;另一方面,他们文白相间的语言运用、诗文交融的意义构成、文乐相通的形式追求更符合艺术发展的美学规律。于是,由“五四”时期所开创的随笔、杂感、时评等“杂文体”散文及游记、叙事、抒
郑振铎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在文学创作、文学史研究、编辑出版、翻译、考古、文物保护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他还是我国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文化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2008年是郑振铎先生诞辰110周年,也是他因公殉职50周年。为纪念郑振铎先生,总结他在多方面的学术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11月11日以“郑振铎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为主题,联合举办了第三次国学研究论坛。
2008年11月1日至3日,为纪念王国维《人间词话》发表100周年,由中国社科院《文学评论》杂志社、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苏州大学文学院、嘉兴学院以及嘉兴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文论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王国维的故乡浙江嘉兴南湖之畔召开。与会七十多位学者围绕“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文论创新”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和论域展开了热烈、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举国上下关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时刻,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于2008年10月24日至27日在济南隆重召开。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上,代表们认真回顾与总结新时期文学30年的历史经验,以全新的思维洞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新的格局与走向,进一步加强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推动了当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深入发展。
2008年12月7日、8日,“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隆重召开。大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重庆市图书馆、档案馆、地方史研究会和《红岩春秋》杂志社协办。大会开幕式由周晓风教授主持,专家大会发言由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任靳明全和《文学评论》杂志副主编王保生主持。
浙江省鲁迅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新时期鲁迅研究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1月21-23日在鲁迅故里绍兴市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50篇,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和国内的80多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