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必须使学生掌握合作的规则与方式,做到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本文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方法;教师;问题;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它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首先,帮助各小组制定小组目标。目标中要明确规定各组员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的成功。目标中还要制定出互帮政策,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其次,要教给学生彼此互相尊重。他人发言时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不能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商讨,不能因此阻断交流而完不成任务。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多交流增进理解,达到默契。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可指定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组长,由组长来带领小组学习。步入正轨后,组长每周轮换一次,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先由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使小组发言更完整,更有序。也可以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换看,使资料共享。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合作方法,久而久之,各小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合作、亲身体验、自觉内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的“自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师引导、启迪、点拨的神圣职责不能否定。学生的自主必须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不然学生的学习很容易陷入盲目状态。作为体现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是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有效开展时,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合作、亲身体验、自觉内省,而且也更要强调教师有效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教师积极参与和不失时机地点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好比演奏交响曲,如果没有指挥家,那就很难奏出美妙的音乐;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要提高讨论问题的价值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核心环节就是问题的安排。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有价值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及学生特点的不同,很难找出一种确定的标准,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使合作学习的问题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合理性,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问题难易程度上,不妨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或参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以“可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为准则。这样,才能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或想像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成为可能。否则,对无价值的问题(如太难、太易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能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徒劳无功。
四、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你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五、要重视成果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洽”,还会使学生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汇报或以不同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即使前面开展得都合理有效,对成果评价总结却含糊而过或草草收场,那么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又从“终点”退回到了“起点”。讨论了大半天,老师却没有提供明确有效的反馈,学生对于要解决问题依然是困惑不解。所以,对于成果评价,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哪怕是“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以后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如果学生连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弄不清楚,从何谈提升自我。不过,在评价用语上讲点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也是体现师生价值观、焕发师生生命力的崭新舞台。只要教师能真正理解并落实好新课改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方法;教师;问题;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它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首先,帮助各小组制定小组目标。目标中要明确规定各组员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的成功。目标中还要制定出互帮政策,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其次,要教给学生彼此互相尊重。他人发言时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不能随意打断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要商讨,不能因此阻断交流而完不成任务。要互相谦让,互相理解,多交流增进理解,达到默契。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可指定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组长,由组长来带领小组学习。步入正轨后,组长每周轮换一次,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先由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使小组发言更完整,更有序。也可以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换看,使资料共享。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合作方法,久而久之,各小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合作、亲身体验、自觉内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的“自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师引导、启迪、点拨的神圣职责不能否定。学生的自主必须以教师的主导为前提,不然学生的学习很容易陷入盲目状态。作为体现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是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有效开展时,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合作、亲身体验、自觉内省,而且也更要强调教师有效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教师积极参与和不失时机地点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好比演奏交响曲,如果没有指挥家,那就很难奏出美妙的音乐;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要提高讨论问题的价值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核心环节就是问题的安排。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有价值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及学生特点的不同,很难找出一种确定的标准,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制宜,使合作学习的问题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合理性,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问题难易程度上,不妨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或参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以“可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为准则。这样,才能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或想像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成为可能。否则,对无价值的问题(如太难、太易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能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徒劳无功。
四、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既然所有这些合作学习的类型都采用了一定数量的独立学习,那么你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独立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五、要重视成果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机制。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洽”,还会使学生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汇报或以不同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即使前面开展得都合理有效,对成果评价总结却含糊而过或草草收场,那么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又从“终点”退回到了“起点”。讨论了大半天,老师却没有提供明确有效的反馈,学生对于要解决问题依然是困惑不解。所以,对于成果评价,教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哪怕是“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以后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如果学生连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弄不清楚,从何谈提升自我。不过,在评价用语上讲点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新课改下的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它也是体现师生价值观、焕发师生生命力的崭新舞台。只要教师能真正理解并落实好新课改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