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6—2017年我国短视频行业出现了井喷态势,短视频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定会成为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风口。文章在结合“梨视频”的相关发展情况基础上,对新闻短视频的国际发展形式以及目前国内新闻短视频的品牌特点与生产方式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国内新闻短视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短视频;新闻报道;“梨视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5-0061-02
2018年3月2日,两会前,人民日报的人民视频客户端一上线,便投入两会报道的媒体方阵中。其短视频栏目《两会夜归人》,将镜头对准参与两会报道的媒体人,近距离感受媒体人的所见、所闻、所思,在秒拍总播放量近500万次。
除此以外,眾多主流媒体也纷纷在两会报道中大显身手,并结合全新的报道模式,对两会现场情况实施VR采集,并将内容通过客户端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平台用户,最终实现用户在家就能全方位体验两会现场情景的效果……
短视频一跃变成了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一大
特色。
1 在“记录世界记录你”中崛起
实际上,国外新闻报道很早之前就出现过短视频元素。早在2012年,《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联合创始人、前主席及该报前首席执行官创办了Now is the News。而Now is the News就是最早开创短视频新闻的公司。随后,前AOL新闻频道总监吉姆·斯潘塞创立了Newsy;BBC全新打造的Instafax的短视频新闻服务等……由此可见,国外的短视频新闻市场早已形成,并且经过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发的激烈,众多传媒大亨也纷纷开始投资,进驻短视频新闻行业[1]。
国内短视频虽然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强劲。根据《2017年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的显示,2017中国短视频移动客户端在线用户达到了5亿多人,播放量以平均每月10%的速度爆炸式增长。并且,在引领时代的年轻人当中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凸显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国内短视频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2]。
作为众多短视频中的一个分支,国内新闻短视频在2016年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这一年10月,腾讯视频联合新京报推出了一款新型新闻视频栏目,叫“我们视频”。该栏目在上线不到7天的时间内,就翻新了界面,打造了一支视频纪录片品牌;10月末,南方日报又开始进军视频制作领域,旗下“南瓜视业”即是为做纪录片等视频节目而生;11月,“梨视频”幕后团队开始换水上线;一个月后,“辣焦视频”微信公众号登上浙江日报……而这之中“梨视频”的正统媒体基因最多,包含了众多原“澎湃”人,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以及独到的眼光,保障了新闻的质量以及平台的水准。这也使得“梨视频”上线后,就在新闻短视频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了影响力。
2 高度迎合时代发展需要
1)高度适配移动端,迎合碎片化体验。国内外媒体在短视频领域的实践,具有3种共性:
第一,角度独特。即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大而全”,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并进行深度挖掘。第二,开门见山。放弃渲染气氛的空镜头,直奔主题。第三,短小精悍。以“梨视频”为例,视频多在1~2分钟之间,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时间的观看需求,并且随着用户内容获取的移动化趋势,也更适合用户任意内容接收场景。
2)“PGC+UGC”内容生产,引进媒体合作伙伴。当下,资讯类短视频的生产模式共有两大类,即PGC与UGC,前者又叫做专业生产内容模式,而后者又叫做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而就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这两种模式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甚至合二为一[3]。“梨视频”目前采用的就是PGC与UGC相结合的PUGC模式,追求短时间、专业性和高效率。为此,“梨视频”在上线之前,就做足了准备,专门聘请了3 000多名拍客,目的就是使平台内的新闻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及时。而当“梨视频”上线以后,先前做的准备渐渐开始发挥效用,“常熟童工”等新闻都与拍客的贡献息息相关。这种专业幕后团队结合非专业拍客团队的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信息来源,更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互动。
3 本土经验的曲折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野蛮式增长后,国内资讯类短视频众多的短板也逐渐显现。“梨视频”由于自身条件达不到有关部门的要求,在2017年2月初,被迫整改。其后的“梨视频”出于追求用户的参与度与互动性,放弃了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的独家视角,更加专注于社会娱乐新闻,这也造成其新闻短视频的内容价值大大下降。在众多新闻短视频的冲击下,“梨视频”并没有能够出奇制胜,反而逐渐陷入了尴尬境地。
“梨视频”的尴尬其实也是目前国内其他新闻短视频面临的普遍问题。新媒体时代,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传播渠道,“内容为王”始终都是其进步与发展的金科玉律,这就要求信息传播媒体不断挖掘更加优质的内容,进而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4]。国内各新闻短视频目前普遍存在信息内容类似的问题,比如“宁波老虎咬人事件”在短时间内就得到迅速扩散,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梨视频”、今日头条、各大自媒体平台都成为该新闻事件的传播渠道,在内容价值下降的情况下,“梨视频”的原有客户就会被其他大型新闻短视频客户端所
分流。
另外,“梨视频”也存在网站关系缺乏导入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用户观看视频的行为逐渐发生社会化转变,而“梨视频”还不具备形成用户社区的条件,因此用户的社会化观看行为就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表现为“梨视频”的视频传播受到传播渠道与传播效力的影响。“梨视频”通过微博作为其主要的发布平台,其自身网站的关注度并不明显,同样的视频内容,通过“梨视频”网站发布的关注度远远不如通过微博平台的关注度,社交微博对“梨视频”造成了严重的分流。 4 让主流声音传得更远
1)挖掘内容深度。现阶段新闻短视频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用户前期在传播渠道影响下仅仅是兴趣使然。随着新闻短视频内容质量重要性的不断凸显,用户将更加关注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关注符合时代发展的传播手段。届时,无论该新闻信息是视频、图像还是其他形式,都不再是用户首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新闻短视频不但需要加快内容的更新与迭代,还需要追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推动模式创新。“梨视频”选用了成本较高的PUGC模式进入市场,定位在优质视频方面。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内容优势并未体现出来。可见,对于新闻短视频来说,能否取胜的关键不仅在于高质量的内容,还需探索更加新颖有效的传播模式。特别是在“内容为王”与“体验经济”的时代下,新闻短视频要想取胜,就必须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效果,不断创新视频生产模式与传播方式,不断向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喜好与不同性格的用户对于新闻短视频的需求。
3)加强内部优化。新闻短视频是迎合受众高效碎片化阅读习惯的产物,在整体服务中应更注重用户感受[5]。一方面,要在功能上体现社交属性,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如转发分享、社区生态圈打造等。或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开发出更加智能、“傻瓜”式的一键剪辑技术,让更多毫无新闻素养的大众用户也能够做出专业水准的新闻短视频;另一方面,新闻短视频在平台打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和定位,体现协调和统一,让用户有更好的观感和体验。在这方面,“梨视频”还需要深耕。无论是界面的设计、视频的深度,还是标题的制作,有时不乏夹带哗众取宠、搏人眼球元素。
5 结束语
对于新闻短视频来说,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探索新闻短视频的内容形式、生产模式的创新,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进而推动新闻产品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延伸新闻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邵鲁文.短视频新闻或许是传统媒体的下一个出路[EB/OL].[2014-08-08].https://www.huxiu.com/article/39619.
[2]婁心钰.资讯类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下的样态[J].传播力研究,2018,2(1):27-28,35.
[3]漆亚林,王俞丰.移动优先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论坛,2017(5):36-40.
[4]戴元初.新闻短视频:电视媒体影响力转移的最佳接口[J].视听界,2017(4):125.
[5]肖梦旋,王亿本.新闻资讯短视频的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38-40.
关键词 短视频;新闻报道;“梨视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5-0061-02
2018年3月2日,两会前,人民日报的人民视频客户端一上线,便投入两会报道的媒体方阵中。其短视频栏目《两会夜归人》,将镜头对准参与两会报道的媒体人,近距离感受媒体人的所见、所闻、所思,在秒拍总播放量近500万次。
除此以外,眾多主流媒体也纷纷在两会报道中大显身手,并结合全新的报道模式,对两会现场情况实施VR采集,并将内容通过客户端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平台用户,最终实现用户在家就能全方位体验两会现场情景的效果……
短视频一跃变成了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一大
特色。
1 在“记录世界记录你”中崛起
实际上,国外新闻报道很早之前就出现过短视频元素。早在2012年,《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联合创始人、前主席及该报前首席执行官创办了Now is the News。而Now is the News就是最早开创短视频新闻的公司。随后,前AOL新闻频道总监吉姆·斯潘塞创立了Newsy;BBC全新打造的Instafax的短视频新闻服务等……由此可见,国外的短视频新闻市场早已形成,并且经过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发的激烈,众多传媒大亨也纷纷开始投资,进驻短视频新闻行业[1]。
国内短视频虽然发展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强劲。根据《2017年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的显示,2017中国短视频移动客户端在线用户达到了5亿多人,播放量以平均每月10%的速度爆炸式增长。并且,在引领时代的年轻人当中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凸显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国内短视频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2]。
作为众多短视频中的一个分支,国内新闻短视频在2016年也出现了快速增长。这一年10月,腾讯视频联合新京报推出了一款新型新闻视频栏目,叫“我们视频”。该栏目在上线不到7天的时间内,就翻新了界面,打造了一支视频纪录片品牌;10月末,南方日报又开始进军视频制作领域,旗下“南瓜视业”即是为做纪录片等视频节目而生;11月,“梨视频”幕后团队开始换水上线;一个月后,“辣焦视频”微信公众号登上浙江日报……而这之中“梨视频”的正统媒体基因最多,包含了众多原“澎湃”人,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以及独到的眼光,保障了新闻的质量以及平台的水准。这也使得“梨视频”上线后,就在新闻短视频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了影响力。
2 高度迎合时代发展需要
1)高度适配移动端,迎合碎片化体验。国内外媒体在短视频领域的实践,具有3种共性:
第一,角度独特。即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大而全”,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并进行深度挖掘。第二,开门见山。放弃渲染气氛的空镜头,直奔主题。第三,短小精悍。以“梨视频”为例,视频多在1~2分钟之间,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时间的观看需求,并且随着用户内容获取的移动化趋势,也更适合用户任意内容接收场景。
2)“PGC+UGC”内容生产,引进媒体合作伙伴。当下,资讯类短视频的生产模式共有两大类,即PGC与UGC,前者又叫做专业生产内容模式,而后者又叫做用户生产内容模式。而就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这两种模式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甚至合二为一[3]。“梨视频”目前采用的就是PGC与UGC相结合的PUGC模式,追求短时间、专业性和高效率。为此,“梨视频”在上线之前,就做足了准备,专门聘请了3 000多名拍客,目的就是使平台内的新闻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及时。而当“梨视频”上线以后,先前做的准备渐渐开始发挥效用,“常熟童工”等新闻都与拍客的贡献息息相关。这种专业幕后团队结合非专业拍客团队的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信息来源,更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互动。
3 本土经验的曲折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野蛮式增长后,国内资讯类短视频众多的短板也逐渐显现。“梨视频”由于自身条件达不到有关部门的要求,在2017年2月初,被迫整改。其后的“梨视频”出于追求用户的参与度与互动性,放弃了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的独家视角,更加专注于社会娱乐新闻,这也造成其新闻短视频的内容价值大大下降。在众多新闻短视频的冲击下,“梨视频”并没有能够出奇制胜,反而逐渐陷入了尴尬境地。
“梨视频”的尴尬其实也是目前国内其他新闻短视频面临的普遍问题。新媒体时代,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传播渠道,“内容为王”始终都是其进步与发展的金科玉律,这就要求信息传播媒体不断挖掘更加优质的内容,进而提高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4]。国内各新闻短视频目前普遍存在信息内容类似的问题,比如“宁波老虎咬人事件”在短时间内就得到迅速扩散,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而“梨视频”、今日头条、各大自媒体平台都成为该新闻事件的传播渠道,在内容价值下降的情况下,“梨视频”的原有客户就会被其他大型新闻短视频客户端所
分流。
另外,“梨视频”也存在网站关系缺乏导入的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用户观看视频的行为逐渐发生社会化转变,而“梨视频”还不具备形成用户社区的条件,因此用户的社会化观看行为就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表现为“梨视频”的视频传播受到传播渠道与传播效力的影响。“梨视频”通过微博作为其主要的发布平台,其自身网站的关注度并不明显,同样的视频内容,通过“梨视频”网站发布的关注度远远不如通过微博平台的关注度,社交微博对“梨视频”造成了严重的分流。 4 让主流声音传得更远
1)挖掘内容深度。现阶段新闻短视频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用户前期在传播渠道影响下仅仅是兴趣使然。随着新闻短视频内容质量重要性的不断凸显,用户将更加关注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关注符合时代发展的传播手段。届时,无论该新闻信息是视频、图像还是其他形式,都不再是用户首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新闻短视频不但需要加快内容的更新与迭代,还需要追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2)推动模式创新。“梨视频”选用了成本较高的PUGC模式进入市场,定位在优质视频方面。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内容优势并未体现出来。可见,对于新闻短视频来说,能否取胜的关键不仅在于高质量的内容,还需探索更加新颖有效的传播模式。特别是在“内容为王”与“体验经济”的时代下,新闻短视频要想取胜,就必须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效果,不断创新视频生产模式与传播方式,不断向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喜好与不同性格的用户对于新闻短视频的需求。
3)加强内部优化。新闻短视频是迎合受众高效碎片化阅读习惯的产物,在整体服务中应更注重用户感受[5]。一方面,要在功能上体现社交属性,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如转发分享、社区生态圈打造等。或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开发出更加智能、“傻瓜”式的一键剪辑技术,让更多毫无新闻素养的大众用户也能够做出专业水准的新闻短视频;另一方面,新闻短视频在平台打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和定位,体现协调和统一,让用户有更好的观感和体验。在这方面,“梨视频”还需要深耕。无论是界面的设计、视频的深度,还是标题的制作,有时不乏夹带哗众取宠、搏人眼球元素。
5 结束语
对于新闻短视频来说,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探索新闻短视频的内容形式、生产模式的创新,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进而推动新闻产品与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延伸新闻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以此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邵鲁文.短视频新闻或许是传统媒体的下一个出路[EB/OL].[2014-08-08].https://www.huxiu.com/article/39619.
[2]婁心钰.资讯类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下的样态[J].传播力研究,2018,2(1):27-28,35.
[3]漆亚林,王俞丰.移动优先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路径研究[J].新闻论坛,2017(5):36-40.
[4]戴元初.新闻短视频:电视媒体影响力转移的最佳接口[J].视听界,2017(4):125.
[5]肖梦旋,王亿本.新闻资讯短视频的发展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