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以往那种灌输式的课堂不多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灵性鲜活的课堂。
一、教学中要关注教师的角色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主探究,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强调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并不是要教师行为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以教师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观察、倾听、交流,起到引领作用。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叫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凭空感悟。而自己失去了应有的引导作用,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差,对文本的内涵把握不好,在没有理解课文意图的基础上,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书,势必造成对文本价值理解的偏离。当学生生成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教师显得束手无策,只好因问题而顺着学生的要求解决,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失去了教学目标,搞乱了教学思路,那么就再没有时间解决文本价值的问题了。这样课堂教学活跃了,效率却下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却没有了。课堂教学关键要看效率,不是学生的问题越多越好,问题越离奇越好。
由此可见,新课程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感受,却忽略了教师自己的首席地位,很少引导点拨是不对的。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在具体情境中,教师既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尽情发挥,充分表现,但同时也要有理性的教师权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二、教学中要关注课堂生成
很多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教案,上课时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跑教案”,上课成了完成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由教师赶着或牵着,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在教学中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成了教师演出的舞台。这样的教学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体验,面对他们在课堂中生成的信息。及时调整预设思路,让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展现出生成的课堂。
三、教学中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目前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的小组合作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组是从优秀学生讲起,其余学生在推诿中时间就到了;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2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的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型、探索性。如果任务太简单,合作后影响学习效率,就不需要安排。如有的教师安排学生练习背诵课文,让其分组练背就毫无意义,因为背诵课文需要个体活动,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反而阻碍了记忆。
3 组织好合作学习后的交流。合作学习结束后要让小组向全班汇报交流,分享其成果。全班交流应注意这样几点:(1)交流的内容要包括三个维度的要求;(2)要让大家认真倾听;(3)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4)要对小组合作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
4 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流于形式时,给予及时的引导,提出要求;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障碍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思维火花时,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习成员合作的热情。
一、教学中要关注教师的角色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主探究,要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强调教师“平等中的首席”并不是要教师行为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以教师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观察、倾听、交流,起到引领作用。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叫学生漫无目的地读书,凭空感悟。而自己失去了应有的引导作用,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差,对文本的内涵把握不好,在没有理解课文意图的基础上,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书,势必造成对文本价值理解的偏离。当学生生成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教师显得束手无策,只好因问题而顺着学生的要求解决,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失去了教学目标,搞乱了教学思路,那么就再没有时间解决文本价值的问题了。这样课堂教学活跃了,效率却下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却没有了。课堂教学关键要看效率,不是学生的问题越多越好,问题越离奇越好。
由此可见,新课程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感受,却忽略了教师自己的首席地位,很少引导点拨是不对的。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在具体情境中,教师既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尽情发挥,充分表现,但同时也要有理性的教师权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当好平等中的首席。
二、教学中要关注课堂生成
很多教师课前精心备课,设计教案,上课时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跑教案”,上课成了完成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由教师赶着或牵着,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在教学中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成了教师演出的舞台。这样的教学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体验,面对他们在课堂中生成的信息。及时调整预设思路,让课堂闪烁智慧的火花,展现出生成的课堂。
三、教学中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确是动起来了。但目前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的小组合作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组是从优秀学生讲起,其余学生在推诿中时间就到了;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 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教师应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
2 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的任务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型、探索性。如果任务太简单,合作后影响学习效率,就不需要安排。如有的教师安排学生练习背诵课文,让其分组练背就毫无意义,因为背诵课文需要个体活动,如果几个人在一起反而阻碍了记忆。
3 组织好合作学习后的交流。合作学习结束后要让小组向全班汇报交流,分享其成果。全班交流应注意这样几点:(1)交流的内容要包括三个维度的要求;(2)要让大家认真倾听;(3)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4)要对小组合作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
4 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流于形式时,给予及时的引导,提出要求;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障碍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当发现合作小组的学习出现思维火花时,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习成员合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