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图书馆都有好风景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anfe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1
  说到上大学,最憧憬的就是图书馆啦!一排排藏书等我幸临,和帅气学长在图书馆浪漫邂逅什么的(划掉)……正经的,学姐能介绍一下图书馆的正确使用方法么?
  问2
  我在—所乡镇中学上学,学校所谓的图书馆其实就是拿了间小屋子做做样子。在电视里看到大学里的图书馆都非常高大上啊,不知不早君在这方面有没有可以分享的东西?
  问3
  不早您好,第一次向您提问,还望帮忙解答。很多文章都把大学里的图书馆描绘得跟人间天堂似的,有读不完的书,有暗自滋生的恋情。现实是不是真的这般美好啊?
  原来这世上当真是有一见如故的。作为一名“前·少女”,我表示十分理解学妹你这种满是粉红泡泡的幻想。说实话,我当年白日梦做得可比你厉害多啦。
  我梦想中的大学,第一,必然要有一座高大宏伟的图书馆;第二,必然要有一票高大英俊的学长;第三,图书馆必然要依湖而建,我与其中某一位学长相遇在湖边,我怀中抱着几本书行色匆匆,湖畔的微风吹起我的长发……我简直要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点三十二个赞,然后再点起同样数量的蜡烛。
  为什么?
  有三个字,送给曾经的学姐我,也送给如今的学妹你——想!太!多!
  说到图书馆,最先想起来的倒是汪曾祺先生在晚年同忆中记叙西南联大的两段话—一
  “我不好好上课,书倒真也读了一些。中文系办公室有一个小图书馆,通称系图书馆。我和另外一两个同学每天晚上到系图书馆看书。系办公室的钥匙就由我们拿着,随时可以进去……有的同学看书是有目的有系统的。一个姓范的同学每天摘抄《太平御览》。我则是从心所欲,随便瞎看。
  有时只我一个人。中文系在新校舍的西北角,墙外是坟地,非常安静。在系里看书不用经过什么借书手续,架上的书可以随便抽下一本来看。而且可抽烟。有—天,我听到墙外有一派细乐的声音。半夜里怎么会有乐声,在坟地里?我确实是听见的,不是错觉。”
  读这些的时候我上高三,读完之后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憧憬,对于那时的西南联大。可是我憧憬什么呢?破败的校舍,可以抽烟的图书馆,还是半夜墙外坟地里传来的乐声?我却说不清楚。直到后来我自己也读了大学,怀着这不曾消却的憧憬,我在报到第—天就果断前往图书馆探路。那是九月中旬的一天,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太阳大得像是要把人烤化。我边走边问路,兜兜转转近一个小时才找到那栋二十层的高大建筑。然后被告知新生权限还没有开放,暂时谢绝入内。
  现在想来那已是三年前。
  如今我也进出校图书馆许多次,借书看书自习,兼带蹭网蹭暖气。提及所谓正确使用方法,倒也颇有一点心得。
  首先,关于借书,要明确的一点是,不是图书馆所有的书都可以借出来的。正规的高校图书馆都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文献借阅室和参考书阅览室是绝对分开的。而可以借阅的文献,往往只占馆藏书籍很小的—部分。
  其次,每次可以借阅的书籍本数,也有限制。一般来讲,这数量是“教师>研究生>文学院本科生>其他专业本科生”。是的,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世界。
  最后,可借阅时间,大部分高校都是一到两个月的样子,可以续借一次。但是如果到期不还,也没有申请续借的话,就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借阅费。
  然后是看书,这是重中之重,毕竟大部分馆藏书都只支持现场阅览。不过,说实话,你要想不在图书馆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而是明确找到自己想看的那本书,有点难。
  那么,怎么才能在第一次进入校图书馆时做到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呢?
  来,学姐教你个乖。
  如今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专门网站。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字:XX大学图书馆,然后点击网址进入网站首页。贴心的图书馆管理员显然也意识到了新生们可能面临的窘境,因此,常在首页设一个新生入馆教育(当然可能会有其他名目,但大意相同)的超链接。
  同时,网站一般支持书目检索,也就是说,你要想在校图书馆找一本书,先到官网搜一下书名,这本书有没有,电子还是实体,实体在哪里,是否支持借阅,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然后,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书看啦!
  说到电子书籍,就不得不再提一下,就是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图书馆。顾名思义,这类图书馆提供大量数字资源、电子文献、杂志期刊论文等的阅读和下载。
  其实,随着如今电子阅读的逐渐兴起,纸质阅读的优势已在逐渐减小。像学姐我,因为平时阅读的多是一些线性叙述的书籍,因此有一台kindle就足够。已经很少再买纸质书,更遑论去图书馆借书。想起从前看到一条复旦的新闻,说该校历史系一个男生捐出自己的三千多册纸质藏书,将宿舍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在电子媒体泛滥的今天,不得不说也是一份难得的情怀。
  其实,在借书和看书之外,大学生们心知肚明,图书馆还兼任另一项重要功能,那就是——约会……啊不,自习。
  因为本科生没有固定教室,基本上所有高校都会在图书馆设学生自习区。其实我还挺喜欢在图书馆自习的,气氛好,安静,夏有空调冬有暖气,wifi信号稳定。关键是桌子,够大够宽敞,尤其适合趴在上面睡觉。(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但是自习虽易,占座不易,且睡且珍惜。
  尤其每到一些大型考试之前,比如四六级,各专业证书考试,以及每学期的期末考,图书馆各层总是人满为患,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就会爆出类似“学生期末抢座,挤碎图书馆玻璃门”之类的新闻。关于这一点也确实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只能提醒大家尽量避开高峰期。如果你去图书馆只是为了找书看,建议别在期末去。
  记得以前看过不少西南联大的资料,总提到联大无论师生,都爱逛茶馆。为此还困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才找到答案:原来联大校舍不多,自习教室更少,全校师生数千人,图书馆的座位却只有两百来个,于是师生们下课之后,纷纷来到茶馆,叫壶茶,或—碟花生米,接着坦然入座,—部分聊天向老师讨论问题,—部分找个僻静地看书自习。上大学之后更是顿悟:这不就跟我们期末占不到位子就跑去麦当劳点杯咖啡刷夜复习一样吗?
  又想起上大学之前,我总爱翻看手边能找到的一切介绍国内各高校的资料,最在意的就是这所学校的图书馆长什么样。我一次次浏览那些建筑照片,恢弘有之,典雅有之,瑰丽有之,精巧有之。更不止一次幻想自己今后会身处某所风景秀丽的大学,端坐在其美轮美奂的图书馆内翻阅一本本书籍。
  诚如各位所知,在上了大学之后,我的这些幻想一一破灭。但至少,还有一点,让我觉得无比欣慰:虽然不是所有图书馆都有好风景,但每座图书馆,都有相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极为丰富的馆藏书籍。
  对一座图书馆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进入它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于知识的尊重和渴求。就像很多年前,昆明郊外的小平房里,那群彻夜不眠、抽着烟看着书的年轻人一样。
其他文献
秦王要统一,燕国不答应。干般策划之后,太子丹确定了绝密计划和绝佳人选,派勇士荆轲怀揣国之大计前去行刺大国领袖;图穷匕现之际,不及荆轲得手,秦王挥剑砍掉了这个大胆刺客的一只脚丫,站不稳的荆轲靠柱坐倒下去,却也从容笑骂威权……大历史给我们和盘托出了一个悲壮千古的英武故事。  但,也有其他版本的荆轲形象,在大同小异之外,更有“爆料”,比如《战国策》里描述,当时倒地的荆轲的坐姿为:双腿叉开,自然向前延伸出
期刊
1  “古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今天我要说:经济未动,教育先行。”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一中高二学生石范给《求是》杂志社社长写的一封信,最近成为网络热点。他在信中指中,在当今的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教育的发展状况明显不相匹配。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受教育的时间不断增长,但国民的基本素质并没有显著提高。不可否认,当前的教育模式确实培养了一批对祖国现代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但同时,它又存在着各种各
期刊
穿过幽暗的岁月,走到人生的另一个驿站,我又一次给自己的生活来场大清理,自诩“增长心智、洗涤心灵”。清理书籍,大多还崭新,有一本还没拆封,带不走,扔给废品站似乎太可惜。想实现它的价值.费了点周折,和朋友把它们拖到二手书店。我曾跑遍城市淘到的书籍,也有托朋友从外面寄来的,一度像宝贝一样珍惜,如今被老板粗暴地扔进书堆里。  我拿着卖书的三十多元钱和一个空箱子去旁边换了两杯奶茶和糕点,几年的书,轻而易举地
期刊
你听,海会流泪,就像鱼的眼睛。  01.说起有海的城市  小时候,我知道海边很美,有渔村、有海风、有贝壳风铃。  而他说过,曰照的海像极了一个女人,很温柔。  九月初,我怕自己会守口如瓶。北方的温度开始下降,天刚微微凉,海水还温热着。刚下高速路段,迎面一阵劈头盖脸的冷雨。在小店住下之后,一行人已经累得趴在床上,只是我还不想睡下,想多看看这里,有多温柔。  天已经黑得不成样子。是不是这座城市,第一个
期刊
巴西当代作家保罗·戈埃罗在《炼金术士》说“天命就是一个人总梦想着去实现的事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知道他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在生命的那个阶段,所有的事情都是清晰的,所有事情也都是可能的。在那个时候,人们敢于去梦想,也敢于去企慕那些他们希望发生在自己生活里的奇迹。”梦想不是青春的特权,青春却因梦想而璀璨。  初识“经济学”  多年前,父亲朋友的女儿丹丹姐从复旦经院毕业,出国后进入摩根斯坦利工作,年
期刊
“你会不会突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耳机里循环演绎着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是啊,好朋友我们真的好久不见。巨大的落地窗下是匍匐在我脚尖的繁华,灯辉映影的街头是否正上演着一幕幕离别?心里突然涌起千万情绪,才理解那句你给我的留言: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  记忆飘回初中时代,记得当时的我,张扬到放肆,一腔孤勇只管放纵,不去顾及悔恨的潮水是否将我环绕
期刊
我买了一本书,郭敬明的散文集《愿风裁尘》,是当当网的特别版,便宜了十几块不说还有他的亲笔签名,上面还附赠了一段手写小文字:愿岁月风平,愿衣襟带花。字体风格很舒服,我承认,那一瞬间,这句话柔软了我的心房。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独木舟。但我知道,郭敬明的书我也一定会买。有一次,我在一家很文艺的书店买了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同行的小伙伴一副见鬼的表情看着我说,真没想到你居
期刊
如果说世界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妙王国,那么,每一个降临到王国的小生灵就像是馈赠给这个世界的礼物。当我们睁开闪亮的双眸凝望身边的一切,心中的那份纯真也随着满溢的好奇心而被轻轻唤醒。我们渴望着贴近他人的心扉,也渴望并不完美的自己可以被他人所喜爱、接纳。只是,长大的脚步和现实的反差,让我们渐渐选择了隐藏自己的光芒。  在《星星女孩》一书中,美国文学作家杰瑞·史宾尼利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们讲述了一个唯美、感伤
期刊
在安徽省桐城市鲟鱼学校,11名老师“围”着仅有的一个学生打转。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一些“空心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正因为严重失衡的师生比例,桐城市鲟鱼学校一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鲟鱼学校,正如它的名字“鲟鱼”一样稀奇。“老师比学生多”的现象,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种奇观。而这所鲟鱼学校,11名老师VS1个学生,相信会创下新的吉尼斯纪录,更预示着这所学校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虽然对于这个一
期刊
高三那年,距离高考只有不到50天的时候,我们考完了倒数第三次模拟考。具体是几模我给忘了,唯独记得那天两个人对我说的那两句话。  英语老师把我叫去办公室,看着我的试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你到底是怎么做的?语法题只能对一半,填空题几乎全军覆没,完型填空15个对7个。”  我说:“凭感觉啊!”  回到教室后,同桌瞪着我说:“你能不能安静点?英语考成全班倒数第几名还在这说话,你还要不要高考了?”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