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目前高职“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教学方案、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课程的改革,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为高职院校“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课程开发 课程教学方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汽轮机运行岗位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养,为获得汽轮机运行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很好地参加汽轮机运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则是“教师一言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教学和实践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1]。针对这些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做了“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的精品课建设[2]与改革[3],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课程设计理念较陈旧,职业分析不到位,使得整体课程改革受到影响。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我们团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工作:
一、课程设计理念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努力探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岗位群对接共4个对接[4]。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求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大量电厂的岗位调研,与电厂共同确定岗位,按岗位能力确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按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反映职业标准。
二、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汽轮机运行值班员”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群,对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按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学习任务。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做、学、教一体等教学方法;按照专业岗位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提炼→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创设思路进行课程开发。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将过程考核与技能考核有机结合,且在过程考核中增加理论环节考查,加强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同步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案
本课程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开发思路,将课程内容设计为认识汽轮机、汽轮机的启动、汽轮机的启动、汽轮机的运行维护、汽轮机的停机、汽轮机的典型事故处理五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划分为多个学习任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内容组织中,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向学习转换,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人。
2.仿真教学法。火力发电企业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操作事故带来的后果严重,因此对生产安全的要求极高,学生证电厂实习阶段不能对实际机组进行操作,为培养学习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仿真实训的优势,积极运用仿真教学。在仿真机上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对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辅助系统进行运行操作、故障模拟与处理,获得电厂汽轮机安全运行操作的知识与技能。仿真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室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仿真机上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仿真教学提供了多次重复训练的机会并进行了过程评价。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入来自工程实际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提供生产实际中发生过的事故或缺陷,描述事故发生过程的现象,组织学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提出预防、处理事故的方法,然后仿真机上进行验证,学会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以300MW火电机组仿真机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模拟发电企业的真实场景和工作任务,学生三五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个运行班组,按照电厂的实际岗位,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扮演不同,如值长、机长、汽轮机主控、巡检等,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任务。“角色扮演法”使学生体验了电厂的真实岗位和生产任务,在学校学到了企业的工作方法,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
五、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不仅掌握了汽轮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结构,而且提高了汽轮机运行的职业技能。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下,学生除了收获职业技能之外,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沟通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都提高很多。
参考文献:
[1]胡丹梅,何平.“汽轮机原理”重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82-83.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EB/OL].http://www.jingpinke.com/.
[3]郭静静.《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建设与改革[J].山东工业技术,2016(2):268.
[4]吴铁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2(3).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ZC367;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EJD1501。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课程开发 课程教学方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汽轮机运行岗位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养,为获得汽轮机运行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很好地参加汽轮机运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则是“教师一言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教学和实践环节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1]。针对这些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做了“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的精品课建设[2]与改革[3],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课程设计理念较陈旧,职业分析不到位,使得整体课程改革受到影响。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我们团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工作:
一、课程设计理念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努力探索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与岗位群对接共4个对接[4]。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求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参照国家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大量电厂的岗位调研,与电厂共同确定岗位,按岗位能力确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按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反映职业标准。
二、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汽轮机运行值班员”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其工作过程所包含的工作任务群,对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模块,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按工作流程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学习任务。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做、学、教一体等教学方法;按照专业岗位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提炼→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创设思路进行课程开发。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将过程考核与技能考核有机结合,且在过程考核中增加理论环节考查,加强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同步达标的一体化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案
本课程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开发思路,将课程内容设计为认识汽轮机、汽轮机的启动、汽轮机的启动、汽轮机的运行维护、汽轮机的停机、汽轮机的典型事故处理五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划分为多个学习任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内容组织中,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教学向学习转换,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人。
2.仿真教学法。火力发电企业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操作事故带来的后果严重,因此对生产安全的要求极高,学生证电厂实习阶段不能对实际机组进行操作,为培养学习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仿真实训的优势,积极运用仿真教学。在仿真机上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对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辅助系统进行运行操作、故障模拟与处理,获得电厂汽轮机安全运行操作的知识与技能。仿真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室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仿真机上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仿真教学提供了多次重复训练的机会并进行了过程评价。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入来自工程实际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提供生产实际中发生过的事故或缺陷,描述事故发生过程的现象,组织学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提出预防、处理事故的方法,然后仿真机上进行验证,学会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4.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以300MW火电机组仿真机为课程学习的载体,模拟发电企业的真实场景和工作任务,学生三五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个运行班组,按照电厂的实际岗位,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扮演不同,如值长、机长、汽轮机主控、巡检等,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任务。“角色扮演法”使学生体验了电厂的真实岗位和生产任务,在学校学到了企业的工作方法,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
五、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不仅掌握了汽轮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结构,而且提高了汽轮机运行的职业技能。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下,学生除了收获职业技能之外,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沟通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都提高很多。
参考文献:
[1]胡丹梅,何平.“汽轮机原理”重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82-83.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EB/OL].http://www.jingpinke.com/.
[3]郭静静.《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建设与改革[J].山东工业技术,2016(2):268.
[4]吴铁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2(3).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ZC367;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EJD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