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学教学现实性的相关研究来看,数学教学现实性的重要性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政策性的课标到各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无不反映出数学教学现实性正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学生的数学思维、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发展。然而,目前的研究中,仅仅是将“现实性”与“趣味性”、“情境性”等并列起来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特征来谈,有时候也常常被“生活化”所取代,或是要么从其中一个细微的方面研究(现实性问题解决),很少将“现实性”单独拿出来研究并上升到教学认识层面,也很少独立研究学生的现实性状况。我们认为,这尚不能足以体现出“现实性”本身的特性,所以本文的出发点,是站在前研究的肩膀上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视野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作专门性的论述。
小学数学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作为学生初始学习数学这一高度抽象的学科,如果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和书本习题的解答。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枯燥乏味的更是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使数学教学变得较为轻松、有趣和高效。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也要突出数学的本质,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所以,一个“适当”和“度”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境化的取向都有自身的合理性,但我们同时又应当努力防止与纠正各种极端化的主张与片面化的做法。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努力作好诸多对立面之间的适当平衡,这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定向”——目标设计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有赖于既定目标的导引,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这种实践便是一种盲目的试误行动,无法评价其合理性,也无从检验其有效性。教学活动亦然,设计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设计出准确、全面而清晰的教学活动目标,以此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合性,以此为尺度来检验教与学的质量。目标设计的实质是把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具体化,它要求设计者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考虑:需要学什么(文化价值),学了有何用(工具价值),学了能怎样(育人价值)。进而结合现实的这一课(或单元)考虑: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技能),如何助其会学(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如何使其乐学(兴趣、习惯、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由于活动及其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多样性与活动设计者价值追求的相对专一性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而,目标设计过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价值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仅仅重视书本知识和应试习题解答的取向,要适当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和提高数学思维是我们在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该予以关注的方面。教学目标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如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忽视教学的现实性,那么在实施的时候很难彰显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因此,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我们就要关注小学数学的问题。
2 “定点”——内容设计
所谓“点”,即通常说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往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本章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并通过对教学内容深度、难度与学生现有学习实力的权衡来确定教学的难点。也有论者加进了“要点”这一概念,认为教学要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则是教材的整体脉络。由此可见,内容要点可以在教材中独立存在,具体到一课教学中,教学重点则应是对要点间内在联系的总体把握。重点之“点”,在设计时是点,而在教学实施中则展开为“线”甚至“面”。可以说,内容设计中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基础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它鲜明的现实性,我们不能否认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但也不能否认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既包括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公式的掌握也包括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概念、原理和公式的认识和运用。这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究竟谁是教学的重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师生是教学活动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各自的角色地位以及由这地位所决定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活性”及其效率而言,至关重要。我国中小学界一般倾向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每一具体的场合,主导该怎样“导”,主体又该怎样地“主”,不是一律的。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条件下,主导主体的具体角色也是不同的。如有人认为,在侧重能力训练的教学中,教师有如教练员,学生有如运动员。又有人主张,在“探究一研讨”教学中,教师应以“旁观者”姿态出现于学生的探究阶段,又以“组织者”身份活跃于学生的研讨阶段。角色定位不当,必影响教学效果的质与量,如教师仅仅充当信息发布者,一味灌输,或充当牧羊人,任其自流,都不能造成和谐的教学状态。
具体说来,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和了解师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和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总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她们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具体的人。数学教学不仅是学习应用广泛、逻辑严密的数学科学,还有学习数学的人。
小学数学教学有它的特殊性,作为学生初始学习数学这一高度抽象的学科,如果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讲授和书本习题的解答。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枯燥乏味的更是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使数学教学变得较为轻松、有趣和高效。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也要突出数学的本质,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所以,一个“适当”和“度”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境化的取向都有自身的合理性,但我们同时又应当努力防止与纠正各种极端化的主张与片面化的做法。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努力作好诸多对立面之间的适当平衡,这不仅有利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定向”——目标设计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有赖于既定目标的导引,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这种实践便是一种盲目的试误行动,无法评价其合理性,也无从检验其有效性。教学活动亦然,设计教学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设计出准确、全面而清晰的教学活动目标,以此为出发点,通盘考虑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合性,以此为尺度来检验教与学的质量。目标设计的实质是把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具体化,它要求设计者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考虑:需要学什么(文化价值),学了有何用(工具价值),学了能怎样(育人价值)。进而结合现实的这一课(或单元)考虑: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技能),如何助其会学(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如何使其乐学(兴趣、习惯、责任感、成功感、自信心)。由于活动及其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多样性与活动设计者价值追求的相对专一性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而,目标设计过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价值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意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仅仅重视书本知识和应试习题解答的取向,要适当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和提高数学思维是我们在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应该予以关注的方面。教学目标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如果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忽视教学的现实性,那么在实施的时候很难彰显数学教学的现实性。因此,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我们就要关注小学数学的问题。
2 “定点”——内容设计
所谓“点”,即通常说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往往要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确定本章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并通过对教学内容深度、难度与学生现有学习实力的权衡来确定教学的难点。也有论者加进了“要点”这一概念,认为教学要点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则是教材的整体脉络。由此可见,内容要点可以在教材中独立存在,具体到一课教学中,教学重点则应是对要点间内在联系的总体把握。重点之“点”,在设计时是点,而在教学实施中则展开为“线”甚至“面”。可以说,内容设计中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是理顺教学思路的基础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由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共同决定了它鲜明的现实性,我们不能否认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但也不能否认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既包括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和公式的掌握也包括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概念、原理和公式的认识和运用。这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究竟谁是教学的重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
师生是教学活动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各自的角色地位以及由这地位所决定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过程的“活性”及其效率而言,至关重要。我国中小学界一般倾向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每一具体的场合,主导该怎样“导”,主体又该怎样地“主”,不是一律的。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条件下,主导主体的具体角色也是不同的。如有人认为,在侧重能力训练的教学中,教师有如教练员,学生有如运动员。又有人主张,在“探究一研讨”教学中,教师应以“旁观者”姿态出现于学生的探究阶段,又以“组织者”身份活跃于学生的研讨阶段。角色定位不当,必影响教学效果的质与量,如教师仅仅充当信息发布者,一味灌输,或充当牧羊人,任其自流,都不能造成和谐的教学状态。
具体说来,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和了解师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发展水平、发展需求和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总之,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她们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具体的人。数学教学不仅是学习应用广泛、逻辑严密的数学科学,还有学习数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