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在不同人工骨血管化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15只新西兰兔分别行经典双前肢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造模,左肢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CHA),右肢植入CHA,分别于3 d、7 d、11 d、15 d、30 d及45 d,对双侧CHA的4个等分点分别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测量以上部位的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增强强度(ΔSI)、BI/PI及达峰时间(TTP),分析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相同时间内rhBMP-2组血管化程度比普通组强,前者血管化时间比后者提前,两组各ΔSI与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8,0.890;P=0.000),TTP与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BI/PI:r=-0.798,-0.899;P=0.000;TTP:r=-0.874,-0.868,P=0.000)。两种CHA四个观察点间对比,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各观察点间血管化程度无明显差别。
结论常规超声对移植骨的结构显示清晰,超声造影能较好地显示两种CHA早期血流灌注情况,准确评估rhBMP-2应用前后CHA微血管生长的区别,二者结合有望成为临床移植骨血管化评估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