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课堂、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激起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强化语文教学成效。
一、端正语文教学思想认识,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成为具有主动性的现代人。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目标的认定与把握,不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
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如:读(读课文、读写作方法、读赏析等)、看(看导读、看思考、看练习等)、梳(按一定顺序把目标梳理出来)。尤其确立重点目标的方法:从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看,记人文章中记了哪些人、哪些事;写景文章中写了哪些景、景物怎样,写物文章中的物有什么特点等重点目标;从能力训练角度看,单元读写训练是重点目标;从情感角度看,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作者怎样的壮志等)是重点目标,等等。如《故乡》的目标: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的苦难及其根源;背诵课文的最后两段,理解议论在文章中的作用。目标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明确,也可由学生在小结时归纳。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主动参与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如何操作仍是当前主要问题。绝不可为完成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围着布置的任务团团转。它与以前的教育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此,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角色变换。要从心底里改变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等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向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层次认识学生,教学设计要从学习目标、学法、学生活动等方面考虑。课堂上成为学生的一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传授方法;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做好“点”“导”。例如在《秋天》、《济南的冬天》等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充满丰富想象的稚拙、巧妙而又富有灵气的诗文、绘画和细腻逼真、绘形绘色绘声的作品等。
2.紧密联系教育理论,注重认知规律。充分把握及应用新的教育理论,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优化教学环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教学思想、目标、方法、手段等要与学生的学习情绪、方法、动机、参与意识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一个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能动的人,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前指导学生有针對性地预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法、学路,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自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尽享成功喜悦中,使求知之情、探索之志得以激发和升华。
(1)情感主动卷入。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带任何精神压力和畏惧心理参与学习,全身心投入,使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现自己,如讨论分析、交流等氛围。
(2)思维的主动参与。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确立思维主动参与层次:模仿性、尝试性、创造性地参与,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参与难度,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3)感官的主动协调。注重感官的综合应用,即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达到综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动,相互启发、补充、纠正,使观点渐趋完善,认识不断深化。例如进行小说《社戏》教学时为让学生体味豆香般的童年,我让学生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由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说得带劲,听得有味,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结合;以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巧于引导、妙于疏导、精于指导。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由多变少,学生活动由少变多,教学方式由封闭变开放,教学方法由呆板变灵活,教学效率由低变高。教学手段的优化,主要指电教器材的运用,如音像、视听等传递语文知识、信息的媒体运用的科学化,这样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简化教学程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春》一文时,我设计为:投影春、夏、秋、冬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让学生感受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之情,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
总之,教师充分把握教学目标、过程、教法,使学生在教学中突出主体地位,并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必然带动课堂活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对提高语文教学大有裨益。这种以激活学生学习意识的主动参与,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向社会,由现在延伸向将来……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
一、端正语文教学思想认识,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成为具有主动性的现代人。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目标的认定与把握,不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
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确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如:读(读课文、读写作方法、读赏析等)、看(看导读、看思考、看练习等)、梳(按一定顺序把目标梳理出来)。尤其确立重点目标的方法:从理解文章内容的角度看,记人文章中记了哪些人、哪些事;写景文章中写了哪些景、景物怎样,写物文章中的物有什么特点等重点目标;从能力训练角度看,单元读写训练是重点目标;从情感角度看,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如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说明了什么道理,抒发作者怎样的壮志等)是重点目标,等等。如《故乡》的目标: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的苦难及其根源;背诵课文的最后两段,理解议论在文章中的作用。目标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明确,也可由学生在小结时归纳。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主动参与氛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如何操作仍是当前主要问题。绝不可为完成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围着布置的任务团团转。它与以前的教育模式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此,教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角色变换。要从心底里改变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等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向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层次认识学生,教学设计要从学习目标、学法、学生活动等方面考虑。课堂上成为学生的一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传授方法;或巡视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总结好的学习方法;或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解决的难题,做好“点”“导”。例如在《秋天》、《济南的冬天》等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充满丰富想象的稚拙、巧妙而又富有灵气的诗文、绘画和细腻逼真、绘形绘色绘声的作品等。
2.紧密联系教育理论,注重认知规律。充分把握及应用新的教育理论,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优化教学环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教学思想、目标、方法、手段等要与学生的学习情绪、方法、动机、参与意识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一个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能动的人,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前指导学生有针對性地预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法、学路,对学习过程有一个整体认识;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自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尽享成功喜悦中,使求知之情、探索之志得以激发和升华。
(1)情感主动卷入。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带任何精神压力和畏惧心理参与学习,全身心投入,使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现自己,如讨论分析、交流等氛围。
(2)思维的主动参与。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确立思维主动参与层次:模仿性、尝试性、创造性地参与,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参与难度,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3)感官的主动协调。注重感官的综合应用,即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达到综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互动,相互启发、补充、纠正,使观点渐趋完善,认识不断深化。例如进行小说《社戏》教学时为让学生体味豆香般的童年,我让学生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由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说得带劲,听得有味,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结合;以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巧于引导、妙于疏导、精于指导。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由多变少,学生活动由少变多,教学方式由封闭变开放,教学方法由呆板变灵活,教学效率由低变高。教学手段的优化,主要指电教器材的运用,如音像、视听等传递语文知识、信息的媒体运用的科学化,这样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简化教学程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春》一文时,我设计为:投影春、夏、秋、冬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让学生感受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之情,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
总之,教师充分把握教学目标、过程、教法,使学生在教学中突出主体地位,并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必然带动课堂活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对提高语文教学大有裨益。这种以激活学生学习意识的主动参与,必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向社会,由现在延伸向将来……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