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代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来源 :当代旅游(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性是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决定的,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时代;传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内涵。那么,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哪?
  一、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其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根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1]中华文化经历了5000年的创造与发展,铸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和永恒,也彰显的中华文化无穷魅力,中华文化早已构筑了华夏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凝心聚力的纽带,正是这个精神纽带,中华民族才有了生生不息生命力和繁荣活力。“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在文明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经历了宽深的断裂带,但其魅力依旧,未曾减弱,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华民族继续创造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其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华夏儿女与众不同的精神基因。“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3]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存在的所特有的,内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进而形成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习惯。无论中华文明形成以来至今,还是从今走向未来,中华文化都将始终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前进、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基因,这种精神基因不因每一个中国人在何时何地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正确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独特的精神基因,不忘本来,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
  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营养。“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4]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传统文化价值观,传统价值观的作用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营养,使之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二、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性
  其一,“修身律己”价值追求符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本质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要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般包括:所有公民均拥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人的才能在社会助推力和个人努力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各项权益与需求均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人们通过接受教育与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文明素质与专业技能,从事个人喜爱的事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修身律己”价值理念符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本质要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强调的是个人意志的培养;“德不孤,必有邻”等强调个人品德的完善与加强,没有品德的人,是无法与他人达到和谐的境界;“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等强调个人在“义”“利”面前的价值取向,这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深度发展而带来过度利益化无疑是有益的。
  其二,“社会和谐”价值理念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和谐”蕴含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推己及人等价值理念,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在本质上要求在“社会和谐”基础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好生活而奋斗,这也是中国饱受斗争哲学之苦的深刻教训,新时代之中国更应屏弃斗争哲学,大力弘扬和谐哲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如“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强调人在做任何事均需以仁心出发,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以善念促进與人的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人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想为之事或不利于他人的事就不要强迫他人去做;“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能够做到推己及人,等等。
  其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导向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思想之一,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在本质上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都曾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求人顺利自然、认识自然,把握自然规律,从而与自然和谐一致,让自然为人类造福;“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把“仁”贯穿于谷的生长中,在根本上讲的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要以仁出发来待万物。可见,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建立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基础上,没有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人不可能与自然达到和谐,因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导向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要求。
  (作者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宋忠敏,1990年生,男,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7.
  [2]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20.
  [3]习近平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06.
  [4]本书编辑组.习近平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171.
其他文献
在纺织行业内,提起鲁泰,可谓无人不晓.鲁泰的高档色织面料和国际一线品牌衬衫制造是鼎鼎有名.在2016年底,鲁泰公司被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
期刊
本文以高职院校《秘书实务》课程为考察对象,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出发点,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职秘书实务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高职学生表现的职业素养缺失入手,
期刊
2016年5月1日起,把春天“种”进了营改增改革.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一个“两扩、两促进、两兼顾”的消费型增值税体系,一个为创新驱动注入财税动力的增值税体系,一个迈向现
景东彝族自治县是全省粮食、蔗糖、木材、核桃、芒果重点产区,是思茅市的“粮仓肉库”,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郝思嘉”牌核桃乳名闻遐迩,“金铃”牌松香、松节油远销国内外.
老龄化是当今全球性人口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在中国可以说更加显著。面对迅速增长的我国老年人口,作为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高校图书馆,应给予老年群体更多的关注,充分创造
期刊
考官如果能正确使用“查漏补缺”式、“刨根问底”式、“反戈一击”式、“多多益善”式和“声东击西”式五种追问“利器”,并注意营造宽松的面试氛围、注意倾听及适时适度地
期刊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组所有病儿均在使用安定、鲁米那无效后改用咪唑安定。建立咪唑安定专用静脉通道 ,首次按 0 .1~ 0 .3mg/kg
江苏省目前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超过160万人,会计师事务所约500家,代理记账机构超过1 500家,但会计行业大而不强,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比较缺乏,全省高级会计师(含正高级
期刊
【摘要】胡姬本身指的是从西域来到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女性,而所谓的胡姬一般指的是在唐诗中以卖酒身份出现的女性,也因此一直被称为“酒家胡”。应该说,胡姬和饮酒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也因此当时胡姬和酒文化在中原地区非常盛行。胡姬对当时的酒文化传播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唐诗;西域胡姬;酒文化;中原地区;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是一个多种文化汇聚的时代,当时,很多西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