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读文时代”、“读图时代”之后,人们已经进入了“读屏时代”,移动终端开始加入PC端与传统电视终端抢夺市场的战局。渠道与平台直接决定着内容对受众群体的覆盖情况。而渠道的健全和平台的扩展为优质内容产品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视频内容开始超越文字与图片成为社交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局势中,传统电视内容供应商的思维必然要开始从电视节目转向电视产品,进而又在渠道多元化的促进下转为打造视频产品。在这个互为用户、互为制造的时代,视频传播生态圈已经悄然启动了再造程序。
平台再造
十几年前,电视还是中国观众获得完整的视频内容观赏体验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而现如今,随着互联网平台的高度普及和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受众的注意力开始不断地被分流。根据摩托罗拉事业部针对全球消费者的调查,虽然全球消费者们观看影视节目的时间有了显著增长,但在自家客厅只有将近50%的用户表示会选择使用传统电视机观看,而有40%的用户会选择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客厅抢夺战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小屏幕设备正在不遗余力地抢占市场份额,电视的客厅霸主地位已在巨大的冲击下不复存在。
在这样的变革之下,传统客厅的外延得以不断扩展,电视终端不再一家独大,多屏互动开始成为主流,而视频的多屏观看行为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根据Nielsen的最新研究报告得知,美国有86%的智能手机用户在每个月看电视的同时至少会使用一次手机,而在英国这个比例也达到了78%,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会每天都多次处于多任务的平板电脑/电脑的切换状态之中。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态势也极为可观,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3年二季度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43%;而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移动端的播放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75%的网民会使用多个屏幕观看视频,60%的人会在同一天内使用多屏观看视频;以《辣妈正传》、《爸爸去哪儿》、《开讲啦》为代表的热门电视剧集和节目都在以出色的在线播放量和移动播放量不断地刷新记录。
这些惊人的多屏观看数据标志着视频观看行为的独占性已经被击碎,电视已经失去了收视专宠的地位,电视端、PC端和移动端共同构成了全媒体完整生态系统。在这一体系下,人们在醒着的16个小时中80%的时间都被各种屏所包围,场景的转换成为视频终端切换的最主要原因,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则扮演了连接视频场景切换的角色。在这样的多屏消费行为当中,好的用户体验必须具有连续性,而转屏技术使得屏与屏之间可以联动,内容能够在多屏之间无缝切换。只有保证观看无隔阂、互动无隔阂,才能优化受众的视频体验,保证全平台的联动。因此,无论是单屏时代,还是多屏互动时代,内容和体验才是王道,而转屏技术将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平台再造的过程是多种播出渠道搭建出全媒体完整生态系统的过程。在这一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多屏转换技术对于受众视频体验的影响是重构体系的关键。
内容再造
多屏互动时代的到来使得用户的观看方式从“被动收看”转向“主动寻找”,来自不同受众细分群体的充分需求构成了内容细分的巨大动力。而大数据的运用更是从技术层面上进一步为内容细分提供了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受众群体不再面目模糊,受众喜欢看什么,特定内容受到何种受众的喜爱,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内容的细分是源于平台的不断细分,而平台的细分也是基于受众的需要。央视纪录片频道的成功验证了电视频道进行细分的价值所在。而从电视内容本身而言,题材细分更是必不可少,正因为在全民娱乐的氛围中关注青年群体和思想内容这一差异化市场细分,才让唯众传媒制作的《开讲啦》有一席之地。
内容的碎片化则是在内容细分的基础上,充分迎合受众传播习惯的内容再造维度。在全媒体平台的环境下,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利用,而碎片化内容更易填补受众的需求空间。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虽然是碎片化的,但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却往往是连贯的。要在碎片化内容中尽量保持内容的完整性,从而形成碎片聚合化,这样才能使视频内容既符合受众的传播习惯,又吸引受众的长期关注。《丝男士》、《我的极品是前任》、《万万没想到》等多部火爆的网络自制剧便是将碎片聚合化付诸实践的最佳案例。
内容的细分化和碎片化带来的是内容的定制化和智能化,这对于内容供应商来说是理念和思维上的重要革新,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评价体系的再造势在必行。
评价体系再造
平台的碎片化极大程度上分流了电视平台对观众的吸引力,单一的收视率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完整反映节目的真实反馈,只有综合全平台的收视评价反馈才能反映节目内容的真正受欢迎程度。因此,唯收视率论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多维度评价体系开始出现,并展现出了更让人信服的评判效果。
央视于2011年6月起就已实行全新评价体系,综合专家调查、观众调查和收视率调查三方反馈,注重传播力,通过对收视率调查进行细分考量获取更有针对性的评价。而泽传媒推出的全媒体卫视收视率排行榜更是首次结合了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数据样本,建立了一份全新形态的动态电视排行榜,包括传统收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微博、搜索、百科、泽传媒综艺指数等不同平台。尼尔森在2013年10月份推出的尼尔森推特收视榜,也是充分通过Twitter平台来排定当周美国电视节目在Twitter上的热议受欢迎程度,为电视台提供了一个更有参考价值的评价体系。
在整合传统优势、融合新兴媒体、革新媒体形态的全媒体传播时代中,全时空、多渠道、多媒体、立体化的互动信息传播覆盖了现代信息社会的每个角落。多维度立体化评价体系的打造赋予了视频内容以更大的影响范围,更为平台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推动力。视频质量反馈系统的变化使得整个视频营销体系的基础在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视频传播生态圈的再造是一次平台再造、内容再造和评价体系再造的集合,是新一次以受众体验为核心内容营销革命,有一些公司会革命成功,有一些则要被革命。要想成为赢家只有时刻跟随大趋势,而视频一定是这个时代的未来。同时,传播生态圈将在4G到来以后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
(杨晖 唐剑聪)
平台再造
十几年前,电视还是中国观众获得完整的视频内容观赏体验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而现如今,随着互联网平台的高度普及和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受众的注意力开始不断地被分流。根据摩托罗拉事业部针对全球消费者的调查,虽然全球消费者们观看影视节目的时间有了显著增长,但在自家客厅只有将近50%的用户表示会选择使用传统电视机观看,而有40%的用户会选择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客厅抢夺战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小屏幕设备正在不遗余力地抢占市场份额,电视的客厅霸主地位已在巨大的冲击下不复存在。
在这样的变革之下,传统客厅的外延得以不断扩展,电视终端不再一家独大,多屏互动开始成为主流,而视频的多屏观看行为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根据Nielsen的最新研究报告得知,美国有86%的智能手机用户在每个月看电视的同时至少会使用一次手机,而在英国这个比例也达到了78%,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会每天都多次处于多任务的平板电脑/电脑的切换状态之中。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态势也极为可观,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3年二季度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43%;而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移动端的播放量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75%的网民会使用多个屏幕观看视频,60%的人会在同一天内使用多屏观看视频;以《辣妈正传》、《爸爸去哪儿》、《开讲啦》为代表的热门电视剧集和节目都在以出色的在线播放量和移动播放量不断地刷新记录。
这些惊人的多屏观看数据标志着视频观看行为的独占性已经被击碎,电视已经失去了收视专宠的地位,电视端、PC端和移动端共同构成了全媒体完整生态系统。在这一体系下,人们在醒着的16个小时中80%的时间都被各种屏所包围,场景的转换成为视频终端切换的最主要原因,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则扮演了连接视频场景切换的角色。在这样的多屏消费行为当中,好的用户体验必须具有连续性,而转屏技术使得屏与屏之间可以联动,内容能够在多屏之间无缝切换。只有保证观看无隔阂、互动无隔阂,才能优化受众的视频体验,保证全平台的联动。因此,无论是单屏时代,还是多屏互动时代,内容和体验才是王道,而转屏技术将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平台再造的过程是多种播出渠道搭建出全媒体完整生态系统的过程。在这一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多屏转换技术对于受众视频体验的影响是重构体系的关键。
内容再造
多屏互动时代的到来使得用户的观看方式从“被动收看”转向“主动寻找”,来自不同受众细分群体的充分需求构成了内容细分的巨大动力。而大数据的运用更是从技术层面上进一步为内容细分提供了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受众群体不再面目模糊,受众喜欢看什么,特定内容受到何种受众的喜爱,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内容的细分是源于平台的不断细分,而平台的细分也是基于受众的需要。央视纪录片频道的成功验证了电视频道进行细分的价值所在。而从电视内容本身而言,题材细分更是必不可少,正因为在全民娱乐的氛围中关注青年群体和思想内容这一差异化市场细分,才让唯众传媒制作的《开讲啦》有一席之地。
内容的碎片化则是在内容细分的基础上,充分迎合受众传播习惯的内容再造维度。在全媒体平台的环境下,碎片化时间得以充分利用,而碎片化内容更易填补受众的需求空间。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虽然是碎片化的,但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却往往是连贯的。要在碎片化内容中尽量保持内容的完整性,从而形成碎片聚合化,这样才能使视频内容既符合受众的传播习惯,又吸引受众的长期关注。《丝男士》、《我的极品是前任》、《万万没想到》等多部火爆的网络自制剧便是将碎片聚合化付诸实践的最佳案例。
内容的细分化和碎片化带来的是内容的定制化和智能化,这对于内容供应商来说是理念和思维上的重要革新,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评价体系的再造势在必行。
评价体系再造
平台的碎片化极大程度上分流了电视平台对观众的吸引力,单一的收视率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完整反映节目的真实反馈,只有综合全平台的收视评价反馈才能反映节目内容的真正受欢迎程度。因此,唯收视率论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多维度评价体系开始出现,并展现出了更让人信服的评判效果。
央视于2011年6月起就已实行全新评价体系,综合专家调查、观众调查和收视率调查三方反馈,注重传播力,通过对收视率调查进行细分考量获取更有针对性的评价。而泽传媒推出的全媒体卫视收视率排行榜更是首次结合了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数据样本,建立了一份全新形态的动态电视排行榜,包括传统收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站、微博、搜索、百科、泽传媒综艺指数等不同平台。尼尔森在2013年10月份推出的尼尔森推特收视榜,也是充分通过Twitter平台来排定当周美国电视节目在Twitter上的热议受欢迎程度,为电视台提供了一个更有参考价值的评价体系。
在整合传统优势、融合新兴媒体、革新媒体形态的全媒体传播时代中,全时空、多渠道、多媒体、立体化的互动信息传播覆盖了现代信息社会的每个角落。多维度立体化评价体系的打造赋予了视频内容以更大的影响范围,更为平台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推动力。视频质量反馈系统的变化使得整个视频营销体系的基础在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视频传播生态圈的再造是一次平台再造、内容再造和评价体系再造的集合,是新一次以受众体验为核心内容营销革命,有一些公司会革命成功,有一些则要被革命。要想成为赢家只有时刻跟随大趋势,而视频一定是这个时代的未来。同时,传播生态圈将在4G到来以后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
(杨晖 唐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