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否健全,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村的稳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急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很多问题,纠纷不断。本文介绍了农村土地流转必要性,典型案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确权 农村
基金项目:2015年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BS7。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080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一)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或现代农业是以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利于更多资本进入农村,通过大规模收购或租用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城镇化进程
我国目前有大量农民长期在城务工,但城镇并不真正属于他们,农民工目前较低的工资水平还难以保证他们在城镇维持生计,缺乏必要的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民城镇化的重要原因。农户将承包土地有偿转让,农民的土地转变成资本,这使得农民在城镇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随着大量农民转变为城市人口,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更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三)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国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消费需求才刚刚起步,消费空间非常之大。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民搬迁到城镇,将有助于促进城镇房产交易,有利于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城镇配套生活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助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资金融通
目前我国城镇的贷款需求明显不足,而与此同时,农户由于缺乏可供担保的财产,贷款能力又十分有限。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可用自己的土地进行抵押贷款,不仅有利于为自身生产经营筹集基金,扩大生产,而且有利于城镇空闲资本向农村转化,促进资金融通。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案例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纠纷
由于一些农民年迈体弱无力耕种土地,以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居住等原因,许多农户在第二轮分地后不久即將土地转包、转让给他人,流转期限直接到本轮承包期限结束,当时的土地流转价格是非常低的。
然而,近些年来,农村的土地价格大涨,这让当初流转土地农民万分后悔,纷纷撕毁合同,要求收回土地。还有大量起诉到法院,要求上涨土地流转价格的。再有,就是一户的土地多是以家里一个人的名义签订的流转合同,事后家里其他人主张流转未经其本人同意,合同无效要求收回土地的。总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数量大增。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纠纷
农村土地有偿转让后,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建设厂房、生产经营等,改变了土地用途,而他们并未取得相关手续,这导致农村土地大量流失,村集体利益受到损害,同时流转双方间的矛盾纠纷也日益明显。
(三)农村宅基地转让纠纷
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导致农村宅基地闲置,与此同时,城镇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城里巨大的压力,让许多人产生了回归农村休闲生活的想法,许多城里人花钱购买农村宅基地,但一旦镇建设占地给了巨额补偿,流转各方因为补偿归属问题发生纠纷。
三、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法律规定不完善
我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中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具体规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同法律规范之间还有冲突,导致实践中不能统一适用。更为严重的是,原有法律规定过于陈旧,限制农村土地大多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导致城镇居民投资农村土地带来很大法律风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另外,因农民只对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而村集体才是土地的真正权利人,导致农民在处分土地权利、例如转让、抵押等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偏低
许多农民不懂法,签订合同后,当看到土地涨价后,只关注其经济价值,随意撕毁合同,导致土地流转纠纷大增。还有一些村民知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却缺少维权意识,遇到纠纷不能依法维权,反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农村因土地纠纷产生的恶性刑事案件增多。再有就是,产生纠纷不能及时的解决,损失越来越大。
(三)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为纠纷埋下隐患
一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大多只有口头协议,只有少部分有书面协议,即使签订书面协议内容也过于简单,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不清,内容不完整,甚至有歧义,导致风险增大,发生纠纷难以解决。另外,一些村集体组织为了促进本村土地流转,代农民对外签订协议,导致协议效力存在问题,同时村集体也承担更多风险。
(四)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但事实上,因许多农民常年在外,村里民主程序根本达不到法定要求,甚至许多集体经济组织根本不经过合法的流转程序,直接对外承包,侵犯广大农民的利益。 (五)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流转信息不集中,宣传不到位,一方面广大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土地,流转困难;相反,有土地使用需求的一方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信息,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同时,乡镇政府在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工作中,也未发挥出应有的引导作用。
四、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确保农民权益。我国自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存在大量承包土地权属不清、界限不明,面积不准等问题,为纠纷的产生埋下了极大隐患。确权登记可以大量化解过去沉淀下来的农村土地矛盾,保障他们的权益。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过去,农村土地属于集体财产,不可贷款抵押,而如今,土地确权工作使农民从土地使用者变成所有者,中央文件也明确规定,确权颁证后的土地农民可抵押贷款,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土地确权颁证后,农民的权益有了保障,更加放心的让更多的土地流转出来,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
(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规定已严重不合时宜,必须重新修订配套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的冲突部分,让法律更具可操作性。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不应有过多限制,不能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都可以自由流转。
其次,在允许流转的前提下,更要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防止农用地质量遭到人为破坏,切实保护我国的耕地資源。
(三)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确保土地供求双方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双方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上进行充分协商,这种市场化运作可以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带来巨大活力。
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风险评估机制,降低土地流转交易的风险,将农民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政府指导下建立中介服务部门,为流转双方信息咨询、法律指导,帮助双方签订履行合同,及时处理纠纷,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就不会产生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因而,要想让农民放心的离开土地,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在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社会救助、子女教育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助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要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离开土地后能维持一般的基本生活水平。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村人口“老有所养”。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使农村人口“病有所医”。要引导农民从土地流转收益中缴纳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增强自我保障能力。要增强农民受教育机会、增加农民就业培训,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让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崔建凯.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与对策探析.改革与开放.2010(2).
[2]李玉芳.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几点思考.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
[3]姜宁.浅议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流转问题.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6).
[4]王慧青、尹少华.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特区经济.2011(5).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确权 农村
基金项目:2015年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BS7。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0.080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一)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或现代农业是以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利于更多资本进入农村,通过大规模收购或租用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城镇化进程
我国目前有大量农民长期在城务工,但城镇并不真正属于他们,农民工目前较低的工资水平还难以保证他们在城镇维持生计,缺乏必要的经济条件是影响农民城镇化的重要原因。农户将承包土地有偿转让,农民的土地转变成资本,这使得农民在城镇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随着大量农民转变为城市人口,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更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三)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国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消费需求才刚刚起步,消费空间非常之大。通过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民搬迁到城镇,将有助于促进城镇房产交易,有利于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城镇配套生活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助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资金融通
目前我国城镇的贷款需求明显不足,而与此同时,农户由于缺乏可供担保的财产,贷款能力又十分有限。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可用自己的土地进行抵押贷款,不仅有利于为自身生产经营筹集基金,扩大生产,而且有利于城镇空闲资本向农村转化,促进资金融通。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案例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纠纷
由于一些农民年迈体弱无力耕种土地,以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居住等原因,许多农户在第二轮分地后不久即將土地转包、转让给他人,流转期限直接到本轮承包期限结束,当时的土地流转价格是非常低的。
然而,近些年来,农村的土地价格大涨,这让当初流转土地农民万分后悔,纷纷撕毁合同,要求收回土地。还有大量起诉到法院,要求上涨土地流转价格的。再有,就是一户的土地多是以家里一个人的名义签订的流转合同,事后家里其他人主张流转未经其本人同意,合同无效要求收回土地的。总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数量大增。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纠纷
农村土地有偿转让后,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建设厂房、生产经营等,改变了土地用途,而他们并未取得相关手续,这导致农村土地大量流失,村集体利益受到损害,同时流转双方间的矛盾纠纷也日益明显。
(三)农村宅基地转让纠纷
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导致农村宅基地闲置,与此同时,城镇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城里巨大的压力,让许多人产生了回归农村休闲生活的想法,许多城里人花钱购买农村宅基地,但一旦镇建设占地给了巨额补偿,流转各方因为补偿归属问题发生纠纷。
三、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法律规定不完善
我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中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具体规定不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同法律规范之间还有冲突,导致实践中不能统一适用。更为严重的是,原有法律规定过于陈旧,限制农村土地大多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导致城镇居民投资农村土地带来很大法律风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另外,因农民只对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而村集体才是土地的真正权利人,导致农民在处分土地权利、例如转让、抵押等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二)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偏低
许多农民不懂法,签订合同后,当看到土地涨价后,只关注其经济价值,随意撕毁合同,导致土地流转纠纷大增。还有一些村民知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却缺少维权意识,遇到纠纷不能依法维权,反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导致农村因土地纠纷产生的恶性刑事案件增多。再有就是,产生纠纷不能及时的解决,损失越来越大。
(三)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为纠纷埋下隐患
一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大多只有口头协议,只有少部分有书面协议,即使签订书面协议内容也过于简单,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不清,内容不完整,甚至有歧义,导致风险增大,发生纠纷难以解决。另外,一些村集体组织为了促进本村土地流转,代农民对外签订协议,导致协议效力存在问题,同时村集体也承担更多风险。
(四)农村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但事实上,因许多农民常年在外,村里民主程序根本达不到法定要求,甚至许多集体经济组织根本不经过合法的流转程序,直接对外承包,侵犯广大农民的利益。 (五)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流转信息不集中,宣传不到位,一方面广大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土地,流转困难;相反,有土地使用需求的一方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信息,导致土地流转不畅。同时,乡镇政府在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工作中,也未发挥出应有的引导作用。
四、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一)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确保农民权益。我国自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存在大量承包土地权属不清、界限不明,面积不准等问题,为纠纷的产生埋下了极大隐患。确权登记可以大量化解过去沉淀下来的农村土地矛盾,保障他们的权益。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在过去,农村土地属于集体财产,不可贷款抵押,而如今,土地确权工作使农民从土地使用者变成所有者,中央文件也明确规定,确权颁证后的土地农民可抵押贷款,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开展农村土地确权,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土地确权颁证后,农民的权益有了保障,更加放心的让更多的土地流转出来,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
(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规定已严重不合时宜,必须重新修订配套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的冲突部分,让法律更具可操作性。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不应有过多限制,不能仅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都可以自由流转。
其次,在允许流转的前提下,更要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防止农用地质量遭到人为破坏,切实保护我国的耕地資源。
(三)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确保土地供求双方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双方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上进行充分协商,这种市场化运作可以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带来巨大活力。
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风险评估机制,降低土地流转交易的风险,将农民的损失降低到最小。政府指导下建立中介服务部门,为流转双方信息咨询、法律指导,帮助双方签订履行合同,及时处理纠纷,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就不会产生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因而,要想让农民放心的离开土地,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在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社会救助、子女教育等方面得到充分保障,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助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要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离开土地后能维持一般的基本生活水平。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村人口“老有所养”。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使农村人口“病有所医”。要引导农民从土地流转收益中缴纳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增强自我保障能力。要增强农民受教育机会、增加农民就业培训,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让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崔建凯.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与对策探析.改革与开放.2010(2).
[2]李玉芳.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几点思考.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4).
[3]姜宁.浅议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流转问题.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6).
[4]王慧青、尹少华.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及对策.特区经济.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