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技术型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和岗位多变化的需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很广,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加强化学课实验教学以及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入手,努力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明显地感受到课堂气氛的变化,学生对化学课的态度的变化,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变化。
关键词技工学校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更好的发展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21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几年来的化学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化学课教学质量,笔者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1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1)良好的师德形象,协调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古语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化学知识,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为人师表,对全体学生的一视同仁,热情耐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亲近和感情上的融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学生不仅亲近喜爱这位老师,而且独钟这位老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把学生引入奥秘神奇、变化无穷的化学王国,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精心设计教案、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趣味性强的优势,以奇趣的导语,引人入胜;以事例故事,引起疑问;以变换的实验,引人好奇;以多变的提问,引发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引导到预定的轨道上,启迪思维,探求知识,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例如,讲授《物质的量》一节时,由于是学生刚接触的内容,感觉有些抽象和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1双代表的是几个个体?1打又代表的是几个个体?”等等,由此引起学生对“1摩尔”物质的量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产生兴趣,经过形象地对比讲解,逐渐引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表示物质所含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理量,并结合课后思考题练习,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学校现有的仪器和自制的教具,做好第一个演示实验,并创造条件,加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教师先给学生做了几个关于颜色变化的“小魔术”,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接着介绍了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两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并让学生分组亲自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抓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本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教师。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知识的供给者,更应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开拓者,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应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是学校而不是教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体。”这一目标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思想,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达到“教”与“学”的整合。如: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等,这些过程都必须是由学生去自主完成的,在这一进程中,学生会将教师的讲课内容反复研究、消化并运用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这就是“教”与“学”的整合。没有教而学无从谈起,没有学又去教谁呢?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忌讳。课堂教学中一定注意教与学的密切联系,注意时时处处把有利于学生主体潜能的作用发挥出来,鼓励他们既要动脑、更要动手,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能有创造的学习进取精神。
(2)在复习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中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分散讲授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知识掌握的缺陷。那就要求教师能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将各章节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种由知识分散到知识整合的过程应是学生群体去主动完成的。而要想实现这个过程就必须注意复习课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才能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引起注意,继而让学生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习时应尽量寻找和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的复习内容可找出许多,我们可在复习课中大胆采用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类、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性结论,并适当地配合练习题。这样就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复习课中机械、单调的重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学习上的最大潜能。
(3)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往往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①教师应有良好地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如讲到有关甲烷的知识,除了讲解其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外,对于即将走上煤矿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对甲烷在井下的危害有必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此时可以举一些典型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引起学生们对瓦斯爆炸的条件产生思考,进而思考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等,将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突破仅仅满足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势。 ②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又是问题的提出者,更应是问题的解决者。在问题产生后,教师可指他们研究资料,参照、比较、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例如:在指导学生研究酸、碱、盐性质的实验中,学生们对习惯上用的稀硫酸产生了质疑,即稀硫酸的最佳浓度是多少?浓硫酸代替稀硫酸的结果会怎样?由此我们开始进行浓硫酸的稀释,配置了几种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和相同的物质反应,并从反应时现象产生的时间、生成沉淀或气体的不同进行讨论……。在整个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使自己的问题得到一一解释,并在全过程中再去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3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启迪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生产、生活、卫生、国防等方面化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使学生对生产实际有一个整体认识。学生参观学习的过程,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同时,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充满了信心。参观学习中,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调整工艺流程,改进操作方法,使化学理论有力地指导生产,用生产知识完善丰富化学理论。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设备,紧密联系生产工作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技工学校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更好的发展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21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几年来的化学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化学课教学质量,笔者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1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1)良好的师德形象,协调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古语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化学知识,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为人师表,对全体学生的一视同仁,热情耐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亲近和感情上的融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学生不仅亲近喜爱这位老师,而且独钟这位老师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把学生引入奥秘神奇、变化无穷的化学王国,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精心设计教案、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趣味性强的优势,以奇趣的导语,引人入胜;以事例故事,引起疑问;以变换的实验,引人好奇;以多变的提问,引发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引导到预定的轨道上,启迪思维,探求知识,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自觉性。例如,讲授《物质的量》一节时,由于是学生刚接触的内容,感觉有些抽象和不易理解,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1双代表的是几个个体?1打又代表的是几个个体?”等等,由此引起学生对“1摩尔”物质的量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产生兴趣,经过形象地对比讲解,逐渐引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表示物质所含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理量,并结合课后思考题练习,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学校现有的仪器和自制的教具,做好第一个演示实验,并创造条件,加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时,教师先给学生做了几个关于颜色变化的“小魔术”,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接着介绍了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两种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并让学生分组亲自动手操作,仔细观察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抓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本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教师。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知识的供给者,更应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开拓者,教师要能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应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是学校而不是教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体。”这一目标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思想,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达到“教”与“学”的整合。如:可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等,这些过程都必须是由学生去自主完成的,在这一进程中,学生会将教师的讲课内容反复研究、消化并运用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这就是“教”与“学”的整合。没有教而学无从谈起,没有学又去教谁呢?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将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大忌讳。课堂教学中一定注意教与学的密切联系,注意时时处处把有利于学生主体潜能的作用发挥出来,鼓励他们既要动脑、更要动手,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能有创造的学习进取精神。
(2)在复习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中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分散讲授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留下知识掌握的缺陷。那就要求教师能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将各章节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种由知识分散到知识整合的过程应是学生群体去主动完成的。而要想实现这个过程就必须注意复习课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才能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引起注意,继而让学生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习时应尽量寻找和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的复习内容可找出许多,我们可在复习课中大胆采用学生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分类、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性结论,并适当地配合练习题。这样就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复习课中机械、单调的重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学习上的最大潜能。
(3)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往往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①教师应有良好地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如讲到有关甲烷的知识,除了讲解其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外,对于即将走上煤矿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对甲烷在井下的危害有必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此时可以举一些典型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引起学生们对瓦斯爆炸的条件产生思考,进而思考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等,将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突破仅仅满足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势。 ②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又是问题的提出者,更应是问题的解决者。在问题产生后,教师可指他们研究资料,参照、比较、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例如:在指导学生研究酸、碱、盐性质的实验中,学生们对习惯上用的稀硫酸产生了质疑,即稀硫酸的最佳浓度是多少?浓硫酸代替稀硫酸的结果会怎样?由此我们开始进行浓硫酸的稀释,配置了几种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然后和相同的物质反应,并从反应时现象产生的时间、生成沉淀或气体的不同进行讨论……。在整个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使自己的问题得到一一解释,并在全过程中再去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3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启迪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生产、生活、卫生、国防等方面化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使学生对生产实际有一个整体认识。学生参观学习的过程,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同时,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充满了信心。参观学习中,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调整工艺流程,改进操作方法,使化学理论有力地指导生产,用生产知识完善丰富化学理论。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群体的主体作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设备,紧密联系生产工作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创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