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如何实现模拟施工现场项目教学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整体判断,全面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关键词项目教学 模拟现场 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教的目标是学,学的目的是用,只有会用才是学的成功。本人自从参与了“车间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课题研究,认识到在教学中引入“车间化教学”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中职学生厌学的现状将得到较大的改变。 我们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通过“车间化教学”的课程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合作学习及模拟现场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形成属于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养。
1 组织项目教学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我紧紧围绕施工现场钢筋工程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车间化教学”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时,明确了以工民建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工民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钢筋工程为主线,以本专业在钢筋工程上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钢筋工”中相关考核项目,确定钢筋工程课程部分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车间化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笔者把钢筋工程的教学任务分为几个项目模块,以“够用”为原则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车间化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模拟现场施工班组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组织能力进行分组,每组6—8人。在学习过程中,使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由各组组长根据同学的学习情况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能力。例如,在“钢筋的绑扎与安装”这个项目教学中,由组长安排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钢筋的下料及弯曲成型,安排逻辑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钢筋骨架的定位划线,然后两边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有错误。在都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全组同学共同完成钢筋骨架的安装与绑扎。组长组织同学们按照钢筋隐蔽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写隐蔽验收记录。最后,各组组长及教师相互检查,并给出最终的成绩。在团队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采用车间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要让学生的动力能够持续下去,关键还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努力过程的阶段记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今后努力方向的指引,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动力和帮助。
由于笔者采用的是车间化教学,以工作项目为主线,模拟施工现场的工作情况,因此我选择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学生完成任务中实际表现的情况,进行整体判断,全面评价。我将学生的成绩分成四个部分,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40%,操作质量占30%,实训报告占20%。其中,课堂表现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按照组长布置的任务认真参与,保质保量地完成;操作质量是指各组完成的项目是否满足图纸要求,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实训报告的内容包括构件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过程、编制的配料单和领料单,隐蔽验收记录的表格等施工内业资料及个人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查,及时评定学生成绩,同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发现并引导学生指出错误;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在不同的工作领域表现出来的优势,及时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发扬这种优势,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这种实作评价方法,既有团体合作的评分(如操作质量和实训报告的计算部分),又有个人表现得分(如课堂表现和心得体会),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关注他们不同阶段的成长,调动了他们的内在潜能,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考核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整体性和自我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完成知识的建构。
以钢筋工程配料计算为例,我以组为单位安排不同的构件进行钢筋配料计算。各组按照评分表上的内容完成工作,同时组长要把计算的要点及规范的要求和组员一起讨论清楚,然后组员到教师处回答五个相关问题,如果有一人不会则组长不合格,组员平均分80以上则组长得满分。这样的记分方法让组长和组员都能全力以赴的认真完成任务,每组两次的机会能发现学生学习的错误和漏洞,也增大了通过的机率。
以现浇混凝土板的钢筋加工与绑扎为例,每组完成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板的加工绑扎。组员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后按照评价表进行自评,然后互相评价,经组长确认无误后进行绑扎。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出错,难免出现争执,经过大家的争辩和讨论,出错的同学能自我修正。钢筋骨架完成后学生应进行自检,这时教师应先检查一遍,发现有错误时不要直接指出,而是以考规范的方式提醒,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效果
采用“车间化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原来单纯的理论教学让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很困难,大部分同学经常听不懂或者很快忘记所学内容,最终学生实习时经常无法胜任单位交给的任务。而现在,学生学习是快乐的,他们不用担心考试不及格会被家长骂,他们知道只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合格,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多学会一些专业知识就可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采用“车间化教学”后,学生可以模拟工作环境的各种岗位,用学到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岗位的要求比单纯学科的要求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将以往学过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工作中,同时还要考虑人际关系,即同一个团队间同学的相处,不同团队间有摩擦时的处理等等。
总之,“车间化教学”理论的实践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还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的融会贯通,使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附录:项目考核及评价标准(选二项举例)
任务一:钢筋工程配料计算
提供材料:钢筋下料长度计算表格,梁、柱抗震等级构造图集。
操作要求:每人将所给的梁、柱平法施工图和板分离式配筋图进行抽筋,计算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并列出配料单。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任务五:现浇混凝土板的钢筋加工与绑扎。
材料:钢筋、22号铁丝
工具:钢卷尺、剪筋机、钉盘及手摇板、钢筋弯曲机、钢筋钩、闪光对焊机。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关键词项目教学 模拟现场 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教的目标是学,学的目的是用,只有会用才是学的成功。本人自从参与了“车间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课题研究,认识到在教学中引入“车间化教学”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中职学生厌学的现状将得到较大的改变。 我们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通过“车间化教学”的课程改革,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合作学习及模拟现场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形成属于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养。
1 组织项目教学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我紧紧围绕施工现场钢筋工程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车间化教学”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时,明确了以工民建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工民建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钢筋工程为主线,以本专业在钢筋工程上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的“钢筋工”中相关考核项目,确定钢筋工程课程部分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车间化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笔者把钢筋工程的教学任务分为几个项目模块,以“够用”为原则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车间化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模拟现场施工班组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组织能力进行分组,每组6—8人。在学习过程中,使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每个项目的教学中,由各组组长根据同学的学习情况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能力。例如,在“钢筋的绑扎与安装”这个项目教学中,由组长安排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钢筋的下料及弯曲成型,安排逻辑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钢筋骨架的定位划线,然后两边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有错误。在都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全组同学共同完成钢筋骨架的安装与绑扎。组长组织同学们按照钢筋隐蔽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写隐蔽验收记录。最后,各组组长及教师相互检查,并给出最终的成绩。在团队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采用车间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要让学生的动力能够持续下去,关键还在于评价体系的改革。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努力过程的阶段记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今后努力方向的指引,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动力和帮助。
由于笔者采用的是车间化教学,以工作项目为主线,模拟施工现场的工作情况,因此我选择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学生完成任务中实际表现的情况,进行整体判断,全面评价。我将学生的成绩分成四个部分,出勤占10%,课堂表现占40%,操作质量占30%,实训报告占20%。其中,课堂表现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按照组长布置的任务认真参与,保质保量地完成;操作质量是指各组完成的项目是否满足图纸要求,符合设计及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实训报告的内容包括构件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过程、编制的配料单和领料单,隐蔽验收记录的表格等施工内业资料及个人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查,及时评定学生成绩,同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发现并引导学生指出错误;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在不同的工作领域表现出来的优势,及时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发扬这种优势,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这种实作评价方法,既有团体合作的评分(如操作质量和实训报告的计算部分),又有个人表现得分(如课堂表现和心得体会),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关注他们不同阶段的成长,调动了他们的内在潜能,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考核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整体性和自我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完成知识的建构。
以钢筋工程配料计算为例,我以组为单位安排不同的构件进行钢筋配料计算。各组按照评分表上的内容完成工作,同时组长要把计算的要点及规范的要求和组员一起讨论清楚,然后组员到教师处回答五个相关问题,如果有一人不会则组长不合格,组员平均分80以上则组长得满分。这样的记分方法让组长和组员都能全力以赴的认真完成任务,每组两次的机会能发现学生学习的错误和漏洞,也增大了通过的机率。
以现浇混凝土板的钢筋加工与绑扎为例,每组完成不同规格的混凝土板的加工绑扎。组员分别完成各自的工作后按照评价表进行自评,然后互相评价,经组长确认无误后进行绑扎。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出错,难免出现争执,经过大家的争辩和讨论,出错的同学能自我修正。钢筋骨架完成后学生应进行自检,这时教师应先检查一遍,发现有错误时不要直接指出,而是以考规范的方式提醒,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效果
采用“车间化教学”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原来单纯的理论教学让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很困难,大部分同学经常听不懂或者很快忘记所学内容,最终学生实习时经常无法胜任单位交给的任务。而现在,学生学习是快乐的,他们不用担心考试不及格会被家长骂,他们知道只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合格,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多学会一些专业知识就可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采用“车间化教学”后,学生可以模拟工作环境的各种岗位,用学到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岗位的要求比单纯学科的要求复杂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将以往学过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工作中,同时还要考虑人际关系,即同一个团队间同学的相处,不同团队间有摩擦时的处理等等。
总之,“车间化教学”理论的实践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还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的融会贯通,使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附录:项目考核及评价标准(选二项举例)
任务一:钢筋工程配料计算
提供材料:钢筋下料长度计算表格,梁、柱抗震等级构造图集。
操作要求:每人将所给的梁、柱平法施工图和板分离式配筋图进行抽筋,计算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并列出配料单。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任务五:现浇混凝土板的钢筋加工与绑扎。
材料:钢筋、22号铁丝
工具:钢卷尺、剪筋机、钉盘及手摇板、钢筋弯曲机、钢筋钩、闪光对焊机。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