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古今中外人们普遍追求的一个美好理想,在世界各种民族文化和宗教教义中几乎都有反映。目前,我国民族关系的总体趋势是在进步在发展的,然而民族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新任务、新挑战。本文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族关系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所提供的新经验,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
[关键字] 社会主义 和谐 民族关系
一、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时代意义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邦强盛的基础,是社会安定进步的基础,是我们党的执政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 ①并强调:“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
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持续拉大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中国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4%。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距离,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07年,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发生率为6.4%,比全国绝对贫困发生率1.6%高出4.8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方绝对贫困人口(774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的比重为52.3%;民族自治地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1841万人,占全国低收入人口(2841万人)的比重为52.1%。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因灾因病返贫人口为185万人,比2006年增加25万人;返贫率为23.9%,比2006年(16.8%)高7.1个百分点。④加上,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收支差距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不足,文教卫生事业落后等进一步拉大了与东部的经济差距。
2.民族文化差异激化民族矛盾和冲突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既是同一民族内部联系的纽带,又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因不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引发的矛盾是导致破坏和谐民族关系的诱因之一。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程度信仰宗教,其中有20个民族全民信仰宗教,云南、广西、贵州的30个民族有着自己的土著宗教,民族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造成了民族关系的不和谐和社会不稳定。
3.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西化”和“分化”活动
西方敌对势力采用各种措施,遏制中国的发展,西化和分化中国是他们的主要手段。“西化”即所谓的“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表现是以全球一体化为借口,输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试图改变中国改革开放方向。为达此目的,对我国不断施压,如经济制裁、人权外交、最惠国待遇、关贸总协定等多方刁难。同时,扶植外流实力和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制造舆论,并从整体上构成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战略。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制造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严重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的发生,是极力煽动民族仇恨所致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本质是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祖国,破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
1.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各級党政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兼顾经济增长、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生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促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同步推进。其次,加快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本生产建设,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还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要大力发展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城乡结构,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2.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上,开阔思路、创新政策,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大繁荣。认真落实 《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措施和任务,加大对民族地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事业。在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扶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创造更多更好市场需要的民族文化产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保存完整的少数民族自然与文化生态区。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物、珍贵实物资料的抢救保护,努力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面对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民族关系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始终对民族分裂势力保持针锋相对、”严打高压”的态势,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对民族分裂主义的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犯罪分子进行坚决有力的打击,坚决把这”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各族群众,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发动起来了,就会形成同仇敌忾、反对分裂的铜墙铁壁,就能够粉碎国内外任何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进行的各种破坏活动。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言行,掌握其动向,坚决与这些破坏祖国统一、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作斗争。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不给西方敌对势力任何借口和机会。
注释:
①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②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③2007年地方年度统计公报.
④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高学民《新时期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载《实事求是》,2007年06期第51~52页.
[2]金炳镐、严庆、杨成《民族关系构成方式》,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02期第1~9页.
[3]吴月刚《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民族关系理论研究之五》,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3期第12~18页.
[4]金炳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17页.
[6]沈桂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第76~79页.
[关键字] 社会主义 和谐 民族关系
一、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时代意义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邦强盛的基础,是社会安定进步的基础,是我们党的执政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29日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 ①并强调:“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
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持续拉大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中国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4%。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距离,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2007年,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发生率为6.4%,比全国绝对贫困发生率1.6%高出4.8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方绝对贫困人口(774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1479万人)的比重为52.3%;民族自治地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1841万人,占全国低收入人口(2841万人)的比重为52.1%。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因灾因病返贫人口为185万人,比2006年增加25万人;返贫率为23.9%,比2006年(16.8%)高7.1个百分点。④加上,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困难,财政收支差距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不足,文教卫生事业落后等进一步拉大了与东部的经济差距。
2.民族文化差异激化民族矛盾和冲突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既是同一民族内部联系的纽带,又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因不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引发的矛盾是导致破坏和谐民族关系的诱因之一。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程度信仰宗教,其中有20个民族全民信仰宗教,云南、广西、贵州的30个民族有着自己的土著宗教,民族之间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造成了民族关系的不和谐和社会不稳定。
3.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西化”和“分化”活动
西方敌对势力采用各种措施,遏制中国的发展,西化和分化中国是他们的主要手段。“西化”即所谓的“和平演变”,是西方敌对势力攻击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表现是以全球一体化为借口,输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试图改变中国改革开放方向。为达此目的,对我国不断施压,如经济制裁、人权外交、最惠国待遇、关贸总协定等多方刁难。同时,扶植外流实力和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制造舆论,并从整体上构成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战略。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制造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严重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的发生,是极力煽动民族仇恨所致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对立,破坏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本质是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祖国,破坏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
1.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各級党政机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兼顾经济增长、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生产、改善基础条件、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促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同步推进。其次,加快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本生产建设,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还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要大力发展立足于民族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城乡结构,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2.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上,开阔思路、创新政策,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大繁荣。认真落实 《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措施和任务,加大对民族地方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事业。在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扶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创造更多更好市场需要的民族文化产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保存完整的少数民族自然与文化生态区。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物、珍贵实物资料的抢救保护,努力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面对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民族关系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始终对民族分裂势力保持针锋相对、”严打高压”的态势,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对民族分裂主义的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犯罪分子进行坚决有力的打击,坚决把这”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各族群众,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发动起来了,就会形成同仇敌忾、反对分裂的铜墙铁壁,就能够粉碎国内外任何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进行的各种破坏活动。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民族分离主义分子的言行,掌握其动向,坚决与这些破坏祖国统一、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民族分离主义分子作斗争。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不给西方敌对势力任何借口和机会。
注释:
①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②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③2007年地方年度统计公报.
④ 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高学民《新时期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考》,载《实事求是》,2007年06期第51~52页.
[2]金炳镐、严庆、杨成《民族关系构成方式》,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第02期第1~9页.
[3]吴月刚《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民族关系理论研究之五》,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3期第12~18页.
[4]金炳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17页.
[6]沈桂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第76~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