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与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小学教育领域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适应时代要求,总结积累小学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对数学活动必要性的分析,进而提出帮助小学生积累经验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策略与方法
  一、 前言
  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和核心课程,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教师的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必要性
  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輯性的学科特点使得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高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数学领域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由于年龄的限制和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学生对数学的研究不深入,这种作用就更为明显。
  在新课程课标的要求下,学生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基本活动经验不仅很好的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能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思维上的难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数学教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数学活动,是逐渐的积累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基础经验,并对其加以总结归纳。在探索、发现数学以及再探索、再发现数学的过程中,都是处于一种活动的状态中,在活动中发现、总结,并加以发展。而小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接受和记忆正是需要这一个过程,从感性的数学实践,到理性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外界,在实际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会而获得新的知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充当发起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更能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是经验的必备条件,是学生发展自身的良好品质和理解学习的重要前提。丰富的活动与实践经验是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学校教育教学就应该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增加充分的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活动会使学生思考,使学生获得经验,经验和思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理解学习和深刻记忆,这样的方法更强于用灌输的方法勉强的、直接的传授给学生知识。
  三、 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一) 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实际中观察
  观察是学会数学最重要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将观察养成一种习惯,让学生习惯于通过自身的观察去发现现实中的数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抽象的知识拥有具体的认识,更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角度的度量》的时候,可以用图片呈现出不同角度的滑梯,让学生通过现实中的观察和滑滑梯的经验比较哪种滑梯的角度更陡,哪种滑梯的角度更平缓。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积极的思考,从而体会到学习量角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六年级的《百分数的认识》的时候,可以提出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篮球投篮的时候,甲乙的投篮命中率分别是90%和40%,请问,你觉得谁投的准?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观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 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往往习惯于具体形象的直观思维。在数学的教学中,具体、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建立正确的认知,进而形成深刻的记忆。小学生更倾向于在实际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的《分与合》的时候,老师可以分给学生每人一个纸的圆片,然后帮助学生亲手将原片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然后再询问学生一个或者几个部分可以合成一个圆,一个圆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等问题,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数学活动当中,对老师的提问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也更容易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对分与合形成深刻的记忆。
  在教导学生《十以内的加法》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十根木棒,通过木棒来教导学生。在教学生“3 4=?”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取出3根木棒,然后再取出4根木棒和之前的木棒放在一起,最后让学生数一数木棒一共有多少根就可以算出“3 4=?”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亲自参与,在好奇之中去探索新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这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三)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思考是理解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梳理知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考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方法。积极思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高效,爱思考的学生往往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走在其他学生的前面。例如,教导学生在计算上最常见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后,爱思考的学生往往能质疑引思,鸡兔同笼有什么特点,进而引出“龟鹤问题”“人狗同行”等一系列的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 结语
  如今的教学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体系的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丽红.在操作中经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5,(3):40-41.
  [2]王新民,王富英,王亚雄.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和思考[J].数学教育时报,2008,17(3):17-20.
  作者简介:
  王旭,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银川乡新坪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的要求下,小学生的学习模式需要很多方面的改变,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是否有数学思维,自己的教学是否做到了有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这是一种进步,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基于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应用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现状;策略  小学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对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苏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着眼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苏式课堂也应运而生。苏式课堂的基本要义在于清通简要、不教之教、开放致远,而要将苏式课堂中的文化精髓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就要始终秉持“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始终秉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始终秉持开拓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关键词:苏式课堂;数学核心素养;学生本位  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的核心素
摘 要: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魅力所在。思考是学生在学习认识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也是获取更多知识的重要途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就好像空气对于人的作用,没有思考何谈学习?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独立思考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就非常的重要,特别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其本质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一、 前言  简单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在小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行业在国家战略地位当中占着越来越多的比重,通过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国正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于是“新课改”应运而生,新课改指导学校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是教会学生各种知识和方法的殿堂而非知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厂;因此,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现阶段学校的重中之重;而数学作为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学科,十九世纪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变得尤为重要,现在小学生几乎都没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除去课堂的学习以外,学生还要上很多辅导课,所以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课上听老师讲解,这就意味着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分析了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特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