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中学教育教学管理

来源 :名校·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工作是一项繁琐艰辛的工作,他有现成的模式,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要我们在纵比中看进步,在横比中找差距,仔细审视反思,不断创新,就能建立一套日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
  一、强化教学人员出勤化制度管理
  要抓好教风、学风,首重是抓好教师的出勤管理。面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最好实行坐班制度,才能严格控制教师的出勤,也才能为他们搭建学习的平台:有时间探究课程标准、考点;有机会同科教师交流、切磋;有可能推行集体备课制度、资源共享……注重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严格请假制度,严格控制教师私自调课,打乱学生的学习节奏。
  二、强化教学人员常规化制度管理
  学校常规管理中教学管理是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抓好每天、每周、每月、每期的常规教学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师的教学“六认真”落到实处。①各学科教师要求有完整的课时教案和复习教案,教师至少配备三种参考资料和一至三类练习题集,要求教师走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②不上无准备的课,教务处加强督查,把课堂教学事故纳入“六认真”考核,查到无准备的课视为旷课,并与其谈话,限期改正;③重点科目要有适量作业,分课时、单元下发,作业把握三个关口:一是作业量足;二是作业全批全改;三是作业评讲订正。教务处加强督查(每期至少定时检查四次,平时抽查);④除了完成学校、年级组织的月考外,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情况有单元检查(自己命题,自己考试、自己批改、评价),对各自学科定单元目标,未达到要求者考第二次,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基础给学生定目标,对未达到目标的进行实质性弥补(如试题更正、分析、重考等)。考试科目必须强调单元过关检测,结合课程标准、考点要求,多时间、多角度的进行小结,加大基础训练力度,只有基础训练得以夯实才能形成能力,得心应手;⑤加强自习课外辅导。根据学科特点,多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进师生情感,如语文课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指导、师生对话、学生心理疏导等;数学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把学科竞赛体现在平常学习中;物理、化学注重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化学,从物理、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其它学科都应有相应的内容补充;⑥引导教师逐步建立教学资料档案(计划、教案、成绩册、学生情况、试题以及教学随笔等)。
  2、注意抓好几个结合。①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学校班子成员轮流值周,负责督查课堂教学,检查各班的教学秩序;教务处安排专人负责对自习情况检查,每天汇报检查情况,及时公示。对情况比较差的教师,与他交换意见,商量整改措施,促使教学行为的改观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②听课和调研课相结合。每期规定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5节,中年教师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5节,便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知,互帮互助,尤其是新教师更应多听课,吸取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对于教学水平较高的课,教务处有针对地调研,帮助教师总结整合,打造精品;拟订新教师培训方案,要求新教师上好三课:随堂课、研究课和汇报课;③学生评价与学校督查相结合。检查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态度,学生能比较公正的评价,每期以每个班抽调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管理、清正廉洁等方面进行打分,然后由教务处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纳入教师的全员考核,记入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奖优罚差。
  3、加强期末质量考核。严格按照各年级的质量考核方案,落实每期一次的质量考核,要求质量奖金数量较低的教师,学期结束时或下期开始主动找包级领导说明情况,对学科差距较大的教师实行“对口帮扶制度”,由同年级同科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同时加强“学生评价”制度,一学期末以观成效,实行动态管理。
  4、切实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一、二年级均衡发展,到了毕业班重心有所倾斜,随时了解各班动态,及时解决各班及任课教师遇到的困难,班主任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各阶段的情况,广泛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拟订好计划、目标,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心中有理想,奋斗有目标,行动有措施。
  三、强化中青年教师人才的重点培养
  通过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利于激发教师教育生命的活力,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①立足教师个人发展,在“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怎样成就自己的成长计划”、“学校需要为自己奉献什么”、“自己应该有哪一些付出”等问题上引导教师深入讨论、思索,引导教师积极拟定个人发展规划,做到个人有目标、学校建舞台、同事互促进。从教师实际需求入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从而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②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以“骨干教师”为抓手,实行定目标、定方向、定任务的办法,在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以指导、帮助,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总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抓好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农村这类学校,面临种种危机,更应该在教学管理上狠下功夫,才能出效益,出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孔炽;美国公立中学学制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刘安剑;铜山县边缘地区十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投入的现状调查与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戚树宁;初级中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结题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其他文献
《楚辞》中有两篇作品,都以写悲愁见长:一篇为《九辩》,其开头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已成悲秋的名句,《九辩》的作者宋玉也被看作是悲秋诗赋之祖;另一篇便是《悲回风》,其开头说:“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不仅悲秋,也悲时;不仅全篇以“悲”字开头,而且篇题也以“悲”字打头。屈原所有的作品通过写景表现心理者不多,而本篇和《九辩》都有大量在细致的自然风光描写中体现个人情绪、
期刊
如何让抽象的地域性的历史、时代、人的存在形态的演化、变迁,成为可观可感可以触摸的有温度的具体实在,彰显这一实在的意义、价值是什么?这是我读完马绍民的《古典太原杏花一坡》后,盘桓在脑海中的求答之问。  这本书亦文亦史,以七十八篇生动活泼的文字,通过文物、地名、自然风景、人事典故等,评介了古城太原的上百件史实,让今人对太原有了切实的了解。  一直以来,总觉得,在我们的历史教育中,概括、抽象、整体的历史
期刊
隐士是我国古代的一类特殊人物,五帝时代有巢父、许由,三代之际有伯夷、叔齐,秦汉时期有“商山四皓”等,无论怎样暴虐的时代,隐士都是存在的,这意味着在古代的专制社会中,隐士是可以被包容并且具有独立生存空间的人物,无论是物质空间还是精神空间。隐士一定是知识分子。谢灵运说:“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田南树园激流植援》)尽管樵夫和隐士都住在山里,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对于某些知识分子而言,如果在
期刊
6月16日上午,《中国文化报》记者赵凤兰老师从微信上发来她对许渊冲先生的访谈,访谈长达两万余字。收到稿子时,我心想许老年事已高,我们得尽快刊出。17日上午,就传来许老与世长辞的消息,朋友圈到处都是纪念,而我们杂志该如何纪念这位“新作者”(杂志第一次刊发许先生的文章)呢?我立刻建议编辑部本期把许先生的访谈“加急”刊出,编辑部一致同意,于是就有了本期的这篇《许渊冲访谈:人生处处皆翻译》,这篇访谈因此也
期刊
摘要:《家山归梦图三首》写于金末元好问避兵河南期间,诗人因题画而引发了思乡的伤感。“桑榆绿”的可爱、“掠社钱”的有趣,逝去的快乐都变成痛苦的回忆。《出都二首》写金亡近十年后诗人重回金中都燕京,充满今昔之慨。诗歌用典多而恰切,在今与昔、虚幻与现实之间自然转换,感情沉郁与飘忽交织,让人感受到亡国之痛的深重。《镇州与文举百一饮》写金亡十五年后在真定与老友白华、王鹗同饮,亡国已成往事,诗人深感现实的无奈。
期刊
获奖名单  由我刊主办的第一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在征稿期间(2021年1月1日到5月31日)共收到参赛稿148篇。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专家们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1名)  贺绍俊写出脱贫攻坚中的人道主义光芒——读《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有感  二等奖(5名)  毕光明文学时代性的精准把握——评蔡家园的《怎样讲述中国故事》
期刊
一眼望去,几十年来的出版物,除了教材外,最泛滥的莫过于南怀瑾了。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金庸、李敖和南怀瑾都有自己的出版社,金庸含蓄些,因原隶属明报旗下,叫“明河社”;李敖狂傲,就叫“李敖出版社”;南怀瑾欲笑还颦,LOGO五个草字——“南怀瑾文化”。当然,这些都是港台版。南怀瑾的书在大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数年内发行逾百万册,超过金庸,遑论李敖,而且盗版极少,不像金庸盗版如毛。  当年
期刊
【摘 要】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存在一批在学习中有较大障碍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都有着很强的思维惰性,在平时的课堂中表现也很不积极。本文将谈谈农村初中物理学困生思维惰性的转化策略,有针对性的提出如何展开对于物理学困生的引导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困生 思维惰性 转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  想要改善农村地区学困生在初中物理课程学习时形成的思维惰性,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
期刊
《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以下简称《掷垲有声》)记述了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在山西大地上的实际践行,为读者呈现出了鲜活的立志脱贫场景,是一部站在历史的高度,把住时代的脉搏,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作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时时能产生感动和认同。探究这种感动和认同产生的根由,我们认为是文本中勾连两种叙事语调的语境使然。  《掷地有声》中的“制作”  作为紧扣时代使命的纪实文学,《掷地有声》记录脱贫攻
期刊
1978年  3月II日,《读<天上的歌>兼谈儿童诗的幻想》发表于《光明日报》。  5月,《读高士其的科学诗》发表于《诗刊》第5期。  7月9日,《为文艺的趣味性恢复名誉》发表于《北京日报》。  1979年  6月18日,《艺术的生命是真实》发表于《人民日报》。  12月8日,《标语口号与诗》发表于《中国青年报》。  1980年  7月24日,《让人讲自己的话》发表于《北京日报》。  8月3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