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员教育工作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员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但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仍然存在教育渠道匮乏、日常教育体系延续性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亟需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员教育工作新途径。通过分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在2018年1月发布的260篇消息,探索出其以传播主流声音为目标,多媒体特征显著,注重挖掘服务功能等特征。在学习“共产党员”微信号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应加强亲切感、服务感、专业感的“三感”建设。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001-03
黨员教育工作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这对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背景下,党员教育工作、特别是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着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功效退化等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缺乏面对面的教育渠道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普遍通过党支部展开,集体学习多,个人学习少。党支部学习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为党员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平台,但许多学生党员往往将党支部学习作为唯一学习途径,缺乏个人的主动学习与思考。高校党委缺乏与普通学生党员点对点、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既无法激发学生党员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更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二)缺乏具有延续性的日常教育体系
高校普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党员发展培训体系,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等都在党员入党过程中承担起重要的教育职能。同时,高校学生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把“两学一做”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长期坚持、形成常态。但在集中培训、“三会一课”之外的学生党员日常教育仍然欠缺。如何建设具有延续性的日常教育体系,真正实现耳濡目染,不断提升政治学习自觉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缺乏引人入胜的教育形式
高校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亟需重视。现有教育通过提供讲座、党课等理论学习形式开展,丰富党支部活动形式的力度不够,缺乏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开展方式和活动形式,在内容上对热点的关注较少,学生党员的兴趣和参与意愿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通过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渐渗透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信公众账号在党员教育方面作用探析——以“共产党员”为例
“共产党员”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实名认证的官方微信公众账号,由新华网负责承办。该微信公众账号面向全国党员群体,无论从阅读量还是影响力角度衡量都是国内官方党建微信中的佼佼者。在河北党网发起“全国党建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榜单中,“共产党员”一直居于榜首位置。
在新媒体环境下,“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下面,笔者将以2018年1月“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260篇推送为对象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其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以政策宣传为核心内容,注重主流声音传播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布内容类型分为服务类、政策宣传类、资讯类、评论类。其中,服务类信息主要指方便受众的实用信息;政策类信息主要指对政策和理论的解读;盘点资讯类指以讯息的形式满足受众需求;评论类是指以评论方法对某事件发表观点,进而影响受众的价值观。
“共产党员”公众号始终以政策宣传为核心。从每日推送的数量看,政策宣传类内容均不少于总量的三分之一,且均发布于每日推送内容的核心位置。在2018年1月“共产党员”的260条推送中,政策宣传内容占35%。同时,“共产党员”注重第一时间发声,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推送能够获得较高点击量,进而扩大和增强了主流价值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如1月2日推送的《习近平新年贺词:坚定三个信念》、1月3日推送的《“习式金句”点亮2018》、1月22日推送的《习近平:修改宪法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动》均获得了10万以上的点击量。
可以说,“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始终以拥护党的领导为己任,注重政策解读宣传,致力于主流声音传播,打造出了一个优秀的新媒体思想宣传阵地[1]。
(二)多媒体特征显著,互动性较强
图文组合是“共产党员”最常用的发布形式。在2018年1月的260条推送内容中,以图文组合形式呈现的内容超过九成(92%),另有不到一成的推送以视频形式呈现,提高了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体现出显著的多媒体特征,打破了党建报道形式单调刻板的模式。如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打造的“国家相册”栏目在2018年1月22日推送的《国家相册|走,咱赶集去!》一文中通过拍摄赶集视频展现出社会变迁与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获得了10万以上的点击量和1200余次点赞。
同时,“共产党员”积极探索互动性内容形式,推出了《来,来,来,大家一起来闯关!》《测一测!你是新时代的学习标兵吗?》《中组部喊你一显身手!》等系列闯关游戏。这些游戏形式,一方面将理论学习以趣味性方式穿插在政策宣讲之中,另一方面以受众测试成绩反馈为数据库,不断调整推送侧重点,形成了良好互动。目前,该类闯关游戏能够实现每日推送,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和参与度。
(三)积极挖掘服务功能,用户黏性增强 “共产党员”在以政策宣传为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发布内容领域,凸显出强大的服务功能。在2018年1月的260条推送中,服务类占到四分之一(25.3%),内容涉及文学、健康、生活常识、文娱、体育等方方面面。
其中,燕山星云栏目作为“共产党员”的品牌栏目,以故事的形式传递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拥有极高的点击量和认可度。在2018年1月发布的16篇燕山星云专栏文章中,有50%的点击量超过10万。此外,跟着公号学诗词、文体艺苑等栏目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于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可以说,“共产党员”在政策宣传基础上,从读者角度出发探索大家需求的、乐于接受的信息,成功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模式转化为“受众主动寻求信息”模式,打好每日推送消息的“资讯牌”,有效增强用户黏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三感”建设
新媒体能够拓展学生党员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互动教育路径上的虚实结合,达成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2],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全新途径。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熟悉新媒体的运行模式和特征,善于利用并驾驭好新媒体,使其最大限度地为高校党委服务,不断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具体而言,要注重亲近感、服务感和专业感的“三感”建设。
丰富呈现方式,增强亲近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呈现方式,挖掘可视化形式,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图文组合远远不能体现微信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优势,也难以维持用户的注意力。钱江晚报记者潘越飞认为:现在的微信更像一份成本低廉的彩信手机报。”[3]仅通过图文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党员的喜好。多采用视频、纯漫画等可视化形式,满足多媒体时代学生党员对发布形式的偏好,用可看、可听、可读、可感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党建微信平台的吸引力、亲和力。同时,探索H5(第5代HTML,指用H5语言制作的数字产品)在第三级界面的运用方式,充分利用“阅读全文”超链接,丰富微信形式,补充微信内容。另外,语音播报也值得探索尝试。目前,许多优秀的政务微信已经采用语音播报形式,以提高平台的人性化程度,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如浙江省科技厅官方政务微信“科技浙江”开设了“小创串烧”栏目,以语音播报的形式串讲一周科技新闻,令科技信息更加鲜活,获得了不俗反响。但是,语音长度和播报声音选择需要根据内容开展进一步的探讨。
打造第二个“家”,增强服务感。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建立微信群、党建微信公众账号等途径使党建与学生紧密联系,高校学生与党组织的沟通交流真正实现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使用便捷,使微信平台成为指尖上的党建之家。在保证以政策宣传和理论学习为核心的基础上,为学生党员提供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贴士,甚至实现党建信息定制服务[4]。一方面,使相对严肃的党建内容在呈现上更加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党员对党建微信平台的信赖,不断贴近学生党员,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学生党员心中的第二个“家”[5]。
把握高校定位,增强专业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这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重要措施。[6]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应该与学校定位保持一致,为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人才培养方面的强有力支持。新媒体渠道能够有效打破党员教育内容的刻板印象,通过展现本专业领域对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等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促进党员教育与学科建设、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具有专业性的呈現方式与表达方式,实现党员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相辅相成且互为支撑的良性体系。
参考文献:
[1]孙琳琳.提高政务微信影响力研究——以“共产党员”公众号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11):93.
[2]张鹏.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7,(54):6-7.
[3]谢新洲,安静.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闻战线,2014,(9):37-40.
[4]翁淮南.“党建 ”:彰显党建传播新优势——《党建》杂志社的创新思想与实践经验[J].中国记者,2016,(10):23-26.
[5]郭轶,李萍,孔飞.“互联网 ”模式下大学生党建微信平台建设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222-223.
[6]马陆亭.以分类管理推进高校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7-2-4(2).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育;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001-03
黨员教育工作是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这对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背景下,党员教育工作、特别是高校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存在着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功效退化等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缺乏面对面的教育渠道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普遍通过党支部展开,集体学习多,个人学习少。党支部学习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为党员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平台,但许多学生党员往往将党支部学习作为唯一学习途径,缺乏个人的主动学习与思考。高校党委缺乏与普通学生党员点对点、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既无法激发学生党员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更无法实现因材施教。
(二)缺乏具有延续性的日常教育体系
高校普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党员发展培训体系,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等都在党员入党过程中承担起重要的教育职能。同时,高校学生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把“两学一做”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长期坚持、形成常态。但在集中培训、“三会一课”之外的学生党员日常教育仍然欠缺。如何建设具有延续性的日常教育体系,真正实现耳濡目染,不断提升政治学习自觉性,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缺乏引人入胜的教育形式
高校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亟需重视。现有教育通过提供讲座、党课等理论学习形式开展,丰富党支部活动形式的力度不够,缺乏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开展方式和活动形式,在内容上对热点的关注较少,学生党员的兴趣和参与意愿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通过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逐渐渗透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信公众账号在党员教育方面作用探析——以“共产党员”为例
“共产党员”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实名认证的官方微信公众账号,由新华网负责承办。该微信公众账号面向全国党员群体,无论从阅读量还是影响力角度衡量都是国内官方党建微信中的佼佼者。在河北党网发起“全国党建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榜单中,“共产党员”一直居于榜首位置。
在新媒体环境下,“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下面,笔者将以2018年1月“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260篇推送为对象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其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以政策宣传为核心内容,注重主流声音传播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布内容类型分为服务类、政策宣传类、资讯类、评论类。其中,服务类信息主要指方便受众的实用信息;政策类信息主要指对政策和理论的解读;盘点资讯类指以讯息的形式满足受众需求;评论类是指以评论方法对某事件发表观点,进而影响受众的价值观。
“共产党员”公众号始终以政策宣传为核心。从每日推送的数量看,政策宣传类内容均不少于总量的三分之一,且均发布于每日推送内容的核心位置。在2018年1月“共产党员”的260条推送中,政策宣传内容占35%。同时,“共产党员”注重第一时间发声,具有较强时效性的推送能够获得较高点击量,进而扩大和增强了主流价值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如1月2日推送的《习近平新年贺词:坚定三个信念》、1月3日推送的《“习式金句”点亮2018》、1月22日推送的《习近平:修改宪法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动》均获得了10万以上的点击量。
可以说,“共产党员”微信公众账号始终以拥护党的领导为己任,注重政策解读宣传,致力于主流声音传播,打造出了一个优秀的新媒体思想宣传阵地[1]。
(二)多媒体特征显著,互动性较强
图文组合是“共产党员”最常用的发布形式。在2018年1月的260条推送内容中,以图文组合形式呈现的内容超过九成(92%),另有不到一成的推送以视频形式呈现,提高了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体现出显著的多媒体特征,打破了党建报道形式单调刻板的模式。如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打造的“国家相册”栏目在2018年1月22日推送的《国家相册|走,咱赶集去!》一文中通过拍摄赶集视频展现出社会变迁与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获得了10万以上的点击量和1200余次点赞。
同时,“共产党员”积极探索互动性内容形式,推出了《来,来,来,大家一起来闯关!》《测一测!你是新时代的学习标兵吗?》《中组部喊你一显身手!》等系列闯关游戏。这些游戏形式,一方面将理论学习以趣味性方式穿插在政策宣讲之中,另一方面以受众测试成绩反馈为数据库,不断调整推送侧重点,形成了良好互动。目前,该类闯关游戏能够实现每日推送,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和参与度。
(三)积极挖掘服务功能,用户黏性增强 “共产党员”在以政策宣传为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发布内容领域,凸显出强大的服务功能。在2018年1月的260条推送中,服务类占到四分之一(25.3%),内容涉及文学、健康、生活常识、文娱、体育等方方面面。
其中,燕山星云栏目作为“共产党员”的品牌栏目,以故事的形式传递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拥有极高的点击量和认可度。在2018年1月发布的16篇燕山星云专栏文章中,有50%的点击量超过10万。此外,跟着公号学诗词、文体艺苑等栏目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于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可以说,“共产党员”在政策宣传基础上,从读者角度出发探索大家需求的、乐于接受的信息,成功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模式转化为“受众主动寻求信息”模式,打好每日推送消息的“资讯牌”,有效增强用户黏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三感”建设
新媒体能够拓展学生党员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互动教育路径上的虚实结合,达成党员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2],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全新途径。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熟悉新媒体的运行模式和特征,善于利用并驾驭好新媒体,使其最大限度地为高校党委服务,不断打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具体而言,要注重亲近感、服务感和专业感的“三感”建设。
丰富呈现方式,增强亲近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呈现方式,挖掘可视化形式,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图文组合远远不能体现微信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优势,也难以维持用户的注意力。钱江晚报记者潘越飞认为:现在的微信更像一份成本低廉的彩信手机报。”[3]仅通过图文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党员的喜好。多采用视频、纯漫画等可视化形式,满足多媒体时代学生党员对发布形式的偏好,用可看、可听、可读、可感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党建微信平台的吸引力、亲和力。同时,探索H5(第5代HTML,指用H5语言制作的数字产品)在第三级界面的运用方式,充分利用“阅读全文”超链接,丰富微信形式,补充微信内容。另外,语音播报也值得探索尝试。目前,许多优秀的政务微信已经采用语音播报形式,以提高平台的人性化程度,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如浙江省科技厅官方政务微信“科技浙江”开设了“小创串烧”栏目,以语音播报的形式串讲一周科技新闻,令科技信息更加鲜活,获得了不俗反响。但是,语音长度和播报声音选择需要根据内容开展进一步的探讨。
打造第二个“家”,增强服务感。新媒体环境下,通过建立微信群、党建微信公众账号等途径使党建与学生紧密联系,高校学生与党组织的沟通交流真正实现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使用便捷,使微信平台成为指尖上的党建之家。在保证以政策宣传和理论学习为核心的基础上,为学生党员提供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贴士,甚至实现党建信息定制服务[4]。一方面,使相对严肃的党建内容在呈现上更加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党员对党建微信平台的信赖,不断贴近学生党员,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党组织真正成为学生党员心中的第二个“家”[5]。
把握高校定位,增强专业感。《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这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重要措施。[6]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应该与学校定位保持一致,为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人才培养方面的强有力支持。新媒体渠道能够有效打破党员教育内容的刻板印象,通过展现本专业领域对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等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促进党员教育与学科建设、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具有专业性的呈現方式与表达方式,实现党员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相辅相成且互为支撑的良性体系。
参考文献:
[1]孙琳琳.提高政务微信影响力研究——以“共产党员”公众号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7,(11):93.
[2]张鹏.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党员持续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7,(54):6-7.
[3]谢新洲,安静.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闻战线,2014,(9):37-40.
[4]翁淮南.“党建 ”:彰显党建传播新优势——《党建》杂志社的创新思想与实践经验[J].中国记者,2016,(10):23-26.
[5]郭轶,李萍,孔飞.“互联网 ”模式下大学生党建微信平台建设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222-223.
[6]马陆亭.以分类管理推进高校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