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宁夫人的爱情传奇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朗宁夫人原名伊丽莎白·巴莱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用爱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不仅驱走了多年的病魔,而且让她的艺术才华更加璀璨夺目,为世人瞩目。
  在爱情逐渐被物欲淹没的当今,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个爱情创造奇迹的感人故事吧。
  【1】
  巴莱特1806年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她从小就表现了良好的语言文学天赋,8岁开始写诗,13岁就发表史诗四卷,并翻译了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同时还自学了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她的聪慧无与伦比。
  然而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5岁那年,她随父亲打猎,不慎从马背坠落,跌伤了脊椎,从此瘫痪在床。
  灾难仍在继续,不久,母亲离世,尔后陪她在乡间养病的弟弟,竟溺死在她窗前望得见的那条小河里。
  面对这一系列打击,她一度陷入绝望,甚至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那段时间,她的身体越来越坏,像一只蛰伏在屋里的睡鼠动弹不得。
  某个冬夜,她突然觉醒:没有人能拯救她,除了自己,她要做一个拯救自己的天使,拥抱残破的命运。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于是,她开始承担这些人生的心酸,坚强地接受命运的考验。
  其实,没有哪个女人愿意坚强,女人的坚强往往对应着一个词汇:残酷。只有残酷的现实才会把女人逼向坚强,她们笑对命运,心尖却悬着一兜清泪。
  她必须将自己的心活成仙人掌,这样才能与残酷的命运抗衡。于是,她将自己的悲哀和希望都写进诗歌里,先后出版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英译本和诗集《天使们》,并在伦敦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作品。
  文学上的成就也带来了她爱情上的曙光。青年诗人白朗宁读了她的诗集《天使们》后因钦慕她的才华而提笔给女诗人写了一封信,大胆地对她说:“我爱极了你的诗篇,我也同时爱着你。”
  这封求爱信,让她心潮澎湃,犹如一朵冰冻的花忽然遇见了温暖的春风,瞬间就风情万种地绽放。于是,她回了白朗宁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没想到三天后又收到了他的求婚信,这让多年卧病在床的她大吃一惊,继而冷静思考。
  她知道有一些幸福只能仰望,却不能靠近,时光如冥冥中的定数,必会如期而至,必会如期而逝。
  当幸福消散时,他幻灭的是爱情的信仰,而她破灭的是生活的希望。
  于是,她流着泪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断然拒绝。
  那一刻,她的内心是痛苦而挣扎的,而这些只能通过诗来表达:“不用讲,我高攀不上,不配在你的身边占一个位置。可是,就因为我爱你,这片爱情提拔我,让我抬起了头,承受着光明,许我继续活下去,哪怕是怎样枉然,也要爱你到底;也要祝福你——即使拒绝你在当面。”
   “任你怎样地央求,我只是咬紧着嘴,狠心撕裂着生命的衣裙;生怕这颗心一经接触,就泄露了悲哀。”
  “你看着我,心中没半点儿不踏实,像看着一只笼罩在水晶里的蜜蜂,哀怨把我封闭在圣洁的爱情中——”
  静谧的深夜,她辗转难眠,常常自问:“也许,我只是他眼里的背影,而他,是我梦中的竹声。彼岸有花,然而,彼岸是否有岸?”
  这个坚强的女子,情愿隐藏悲伤,欣赏绝望,也不敢轻易指染爱情。
  白朗宁先生却透过这“无情”理解了她的无私和真诚,更加热爱这个坚韧善良的女子。
  【2】
  从此以后每当黄昏,就会听到邮差的敲门声,那也是女诗人最为兴奋的时刻。随着两地情书的频繁往来,爱情的神奇在女诗人身上迅速显现,她的脸上有了喜色,身体日渐好转。
  从春天到夏天,白朗宁先生不断地从他家的花园里采集最好的玫瑰给女诗人送去。花的鲜艳,花的芬芳,还有送花人的绵绵爱意,点燃了女诗人心中那迟来的春天,为了让那些可爱的鲜花接受阳光的沐浴,一直关闭着的窗子打开了,春天的阳光照进来时,女诗人闭上眼睛,深吸一口这久违的春天气息,心,犹如海南三季的水稻,幸福疯长。
  这期间,她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后来被白朗宁整理成《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出版,而小葡萄牙人是他对个子矮小的她的昵称。
  其中包括那首广为流传的《我要如何爱你》:“我是如何爱你?说不尽万语千言。我爱你之深邃,之宽广,之高远,尽我的灵魂所能及之处,犹如探求玄冥中神的存在和美好之极。我爱你如每日之必需,阳光下和烛焰前都少不了——”
  女诗人浓烈的爱意,在这一首首炽热如火的情诗中淋漓体现。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女诗人的生命焕发了新的活力,萎缩的腿肌竟有了明显的好转,人们以为是医学的奇迹,却不知是爱情的力量。
  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可以站立起来,蹒跚着下楼,当她走进会客厅,出现在白朗宁面前时,那种兴奋难以言表。直至多年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她依旧难掩兴奋:“那一刻,我让他大吃一惊,好像我不是从楼梯走下来,而是从窗口走出来。”
  她终于可以与他在同一高度,彼此平视。
  【3】
  在这一年里,她不仅体会到爱的甜蜜,身体也迅速康复,她献给爱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就诞生在这一年。
  当她终于有勇气接受他的求婚时,却遭到了门第观念严重的父亲的反对,他认为女儿下嫁贫民是件伤风败俗,有辱门风的事。
  于是,女诗人毅然决定随白朗宁远走异国他乡,最后在意大利定居下来,他们像一个洞穴里的两只猫头鹰那样快乐。婚后第三年,她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正如一位友人形容女诗人:“这位病人不是有起色了,而是换了一个人了。”的确是这样, 本来是缠绵床笫的残废人,现在竟能登山涉水、探幽访胜。据说在米兰,她还牵着丈夫和孩子的手,一直爬到了大教堂的顶端。
  唯一让女诗人感到遗憾的,是父亲至死都没有宽恕她。
  虽然失去了亲人的疼爱,但爱情的力量使女诗人那孱弱的生命延续了15年。在这15年里,他们从未分离过一天。
  然而,分离却来得如此突然。她只是有些疲倦,想依偎在白朗宁胸前小睡一会,却在他的怀里永远地睡去。他哀痛地望着她沉静安详的面容,犹如熟睡的天使,嘴角轻扬着微笑。
  那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比他先走,她在他的爱里得到了满足。
  《白朗宁——巴拉特书信集》是她留给世人的艺术瑰宝,该书几经再版,被人们称为举世罕见的纪实性“情书文学”。对白朗宁来说没有爱人的时光是最残忍的,如同单翼的蝴蝶失去了飞翔的能力。8年后,白朗宁逝世。他一生只拥有过伊丽莎白一个女人。他们的爱情故事让那些质疑爱情的人们相信:在爱的国度里,一切皆有可能。
其他文献
曾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读琼瑶,90年代读村上春树,21世纪读金河仁。理由,还是让本书的翻译荀寿潇来说吧,他说,这是一次泪水相伴到最后一个字的翻译。  没有世俗和欲望,没有阴谋和悬念,有的只是纯粹的浪漫和爱情,让你找到最原始的经典,直到合上书,直到泪眼变得清晰,承宇的话还依然萦绕在耳边:“我的爱不会因任何人而动摇,我的爱根本不可能动摇,因为,我是一棵树,只有把根扎在你的心里才能活下去。”  世界上
期刊
《面纱》根据毛姆的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画面唯美,情节平静的爱情影片,它最大限度地让生活看起来平淡无奇,也让爱情看起来如剥茧抽丝。  沃特是一个并不完美的男人,他沉默隐忍,过于理智,虽然内心对妻子的爱炽热如火,却不屑用言行表露;吉蒂,美丽娇纵,有些任性,为了逃避母亲的唠叨草率地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细菌专家沃特。  新婚伊始,吉蒂曾试着改变沃特,可是沃特却沉溺于自己的细菌研究,忽视了吉蒂的感受。沉默压抑
期刊
他是亿万粉丝心底最爱的“小炉子”,他是“英俊,阳光,青春,帅气”的代名词,他是相恋14年妻子的好丈夫,他是2岁纯美女儿的父亲,他更是一个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演员,一个用青春和汗水去演绎生命的好演员!    我的青春我作主  这是个俊美的面庞,没人看得出丝毫的困苦,没人知道他小的时候和父母爷爷奶奶挤在不到20平米的小屋里,没人知道他上大学时还靠助学金,没人知道他为了一个青春的梦想数年奔波寒窗苦读,但所
期刊
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人可以从80岁向1岁的方向活过去,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返老还童》中的本杰明·巴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他没有成为伟人,他却邂逅了一生中最伟大的爱情,以及无价的传奇经历。   和别人极其不同的是,本杰明的一生是“倒行逆施”的。小巴顿一出生就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满脸皱纹,满头银发,皮包骨头,整个人像一个干瘪的核桃,喘气也声嘶力竭,几近奄奄一息。巴顿的父亲把他丢在了一家
期刊
细腻的泡沫在发上蔓延,他的指尖轻柔地按摩着我的头,屋里暗香浮动,暧昧在空气里缭缭升起,一团泡沫落进了我脖子里,他俯下身,轻轻为我擦试,呼吸近在耳边,温润潮湿,在冰冷的空气里,沸腾,明灭。他渴望的眼神,我期待的目光纠缠在一起。  他的呼吸碰到我泡沫蔓延的头发上,热热的,像爱人温柔的抚摸。我仰起脸,怯怯地望着他,欲望的玫瑰在眼前盛开,蓝色的火苗灼烧着彼此的眼睛,他低下头,用牙齿轻咬着我的耳垂,呼吸变得
期刊
谁说玉环飞燕皆尘土?如今女人都在争相减肥争相美白争相丰胸,如今女人的子宫在孕育之外成了赚钱的工具,女人的身体在柔情之后成了报复的工具,女性的形体成了女人之间竞争的重要工具,成了女人获取异性爱情和事业成功的手段之一,纷扰之下,我们不仅抚卷深思:女人的身体,究竟是柔情还是利器?    在美的奴役下  古代有鲸骨束腹,现代有丰胸削骨,男人发明了女人的曲线准则和塑造女人体型的器具,女人却乐在其中,被迫夸大
期刊
年轻的时候,我很敏感、很脆弱,心思很重。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印刷机的机台上,机长是一位一脸严肃的50多岁的老头儿。   机长把我交给师兄,让我跟师兄学习垛纸、看机器。师兄教了我几回,见我笨得可以,就不高兴地到机器后面找机长去了。我心想,完了,我还在实习期,如果他们不要我,那可就麻烦了。   一会儿,机器后面传来机长和师兄的笑声。他们一定是在讥笑我,我想。   又一会儿,机长派一个师姐过来,她手把手教
期刊
我在年轻的时候,偶然读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段精彩的论述让我不寒而栗,年轻的生命第一次受到巨大的震撼:“一个人到了30岁,就要用全部的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  我那个时候大约30多岁。这句话让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糊糊涂涂生活了很多年,人生的目标很不明朗,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也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每天做的工作都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可以说都没有什么价值。本来很重要的事情竟
期刊
在经历了漫长的性禁锢后,如今的性解放让无数的人享受性自由,他们中不乏性爱健将,他们有丰富的性经验和伴侣,他们追求最大的刺激,他们用每次的肌肉僵硬来保证自己的“真男人”……  但是这个时代已经OUT了!这是一个低碳时代,在女性为高潮焦虑时,在男性为自己缺失的性乐趣而苦恼时,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处在一个性低碳的年代。就是,我们祖宗所讲的顺其自然,坚持有质量和有规律的性爱,细水长流。  如果你在频繁的更换性
期刊
据说马湘兰的姿色平常,却能纳入秦淮八艳之列,她的魅力,在于容颜之外,气质卓然,善窥人意,歌喉婉丽,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最先在秦淮河畔驻足的名妓,金陵的名人雅士以结交湘兰而备感荣幸。  马湘兰虽不以美艳出名,但她的豪爽却无人不知。相传,她视金钱如粪土,时常挥金赠少年;丫鬟失手跌碎玉镯,她反而赞碎玉之声清脆美妙——而正是因为这份开阔而濯然的豪爽,她的爱情,才会如此灼热而忘我。  马湘兰的爱情来得很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