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与日俱增,然而,它却与实际的教师水平形成很大的差距,教师团队的年轻化以及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不足迫使我们急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迎接课改带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幼儿园园本教研如何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引领年青教师的专业理念,推动年青教师的快速成长,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三问”教研三步曲模式,以发现、读懂、回应三个问题板块,带领年青教师进行深度探讨。
【关键词】问题;年青教师;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1
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说:过去,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现在我们知道教师的职责是理解兒童。何为理解儿童?如何理解儿童?我们改变教研方式,基于实际,通过思考我发现、我读懂、我回应三个问题板块,带领教师一起交流、剖析、反思,让年青教师大胆的说、积极的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
【教研案例】春节过后,我们有一个常规的开学仪式——“拿红包找朋友”。活动形式是报到那天让小班孩子和家长准备一张孩子的信息卡,放入红包,并挂在幼儿园的大厅。第二天正式开学,让大班孩子摘下一个红包结对一名小班孩子,大带小游戏半天。意图通过拿红包的形式延续新年的气氛、用结对的游戏让大班孩子体验带弟弟妹妹的的自豪,感受成长的快乐。
选择这样一个常规活动作为教研主题,主要是让老师们知道:如何在常规的活动中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看似有序、热闹的背后发现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观察、分析、反思能力。
一、我发现——众里寻他
善于观察、发现儿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我们提醒年青教师睁大眼、竖起耳,去发现那些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聆听那些有趣的瞬间。对于“拿红包找朋友”这个常规活动,一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发现?问题抛给了老师,大家一开始面面相觑,好像没啥特别的事啊,直到一个老师打开了话题(以下为部分实录):
“大厅摘红包时,一个大三班的男孩非常有趣,他摘下一个红包,抽出来的瞬间大叫:哇,是一个美女耶。他那兴奋的状态吸引了我。”
这个小事件引发了老师们的笑声,瞬间活跃了气氛,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自己看到的情景:
“好多大班孩子不愿意带小弟弟小妹妹,一抽到信息卡就不乐意,说要找自己班的同学做朋友。有些男孩说只带小弟弟,小妹妹太麻烦。”一个在大厅维护秩序的老师说,这点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赞同。
多数时候,对于这样常规的活动,老师们热闹一下就过去了,并没有将其中的点滴记在心头。因此,第一步,我们让老师去回顾活动中的发现,捕捉孩子的各种表现,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品味孩子的欢乐、懊恼,锻炼教师的观察能力,训练教师的语言表达,为教师撰写案例、学习故事奠定基础;大胆的在团队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是让年青教师快速融入集体、树立专业自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我读懂——与你相识
相识,有认识、识别之意,基于第一环节的分享,引导老师们进行理性判断,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情感,解读孩子言语背后的学习和发展。这是年青教师专业提升最关键的一步。所以,二问:基于你的发现,你解读出一些什么内容?老师们开始第二轮的交流(以下为部分实录):
问题:“男孩儿拿到红包瞬间喊出来:哇,是美女哎!”,你们能从这句话中读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这是对教师专业理论的考验,需要年青教师结合《指南》、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解读分析。老师们陷入思虑,一番引导下,开始慢慢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看的出来这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有话就说,愿意与人表达分享。”
“是的”,这时他的班主任说了:“大家分析的这几点都很准确,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孩子,还有一点公主心,喜欢一切美丽的东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努力调动出有关《指南》的知识贮备,从健康、语言、社会等各个领域匹配出相关解释。一个大班小男孩形象跃然而出,现场的年青教师还是有一点小兴奋的。
老师们畅所欲言,不纠结对错,不评判专业和不专业,只要大胆尝试着去解读、去分析,将看到的与自己的经验相链接,将别人的分析与自己的整合,久而久之,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慢慢养成一种思维习惯:看到现象去寻找背后的原因和价值,真正的将教与研紧密相连。
三、我回应——为你改变
所有的发现、分析、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反思调整我们的教学行为,转变我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促孩子更好的成长,达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因此,三问:基于你的分析,我们如何反思和调整呢?
“我觉得交友是一种自主自愿的行为,规定让大班的孩子只能找小班的孩子做朋友,孩子是不是被我们老师绑架了?因为没有尊重孩子的交友需求,所以才出现有些孩子的交友意愿不高。”
“是的,我们有时是在做老师觉得应该做的活动,忽视了孩子的意愿,忘了从孩子的自主、自发、自愿出发。”
老师们自然的说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意愿,支持孩子做他想做、会做、能做的事。对于年青教师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个小男孩的‘美女’妹妹没来,刚才老师说让他加入到别人的组合里,这个方式我觉得不妥。”一个老师的质疑,让大家慢慢引发了对课程的思考,老师们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了一种基于孩子的教学引导方式。
一个简单的追问,引发深思,大家构建出一个主题开展思路,基于“人数”问题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小组交流分享、教学活动等,引导孩子基于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语言表达、前书写等能力。不断交流碰撞中,老师们思路越来越开阔,看到了自己在活动组织中的不足,生成了延伸的活动和相关的主题,看到了可以实施开展的课题研究(大班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个活动进行延续,每月一次朋友日,和幼小衔接、毕业季活动相互融合,开展“二胎背景下我是哥哥姐姐的主题实践活动”),年青教师最初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就在这样的教研中得以发展。
教研,教与研有效融合,以研促教。我们通过“三问”教研三步曲,引导年青教师回归问题、回归儿童,基于案例、基于困惑,让教师形成发现——分析——回应的教学新思维,推动教师的深度学习和思考,有效提升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当然,通过适宜的方式推动年青教师深度教研的模式还有很多,随着教师专业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针对年青教师的教研模式会不断的调整和创新,进一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2]《园本研修的N条建议》上海学前教育网.
【关键词】问题;年青教师;教研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1
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说:过去,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现在我们知道教师的职责是理解兒童。何为理解儿童?如何理解儿童?我们改变教研方式,基于实际,通过思考我发现、我读懂、我回应三个问题板块,带领教师一起交流、剖析、反思,让年青教师大胆的说、积极的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
【教研案例】春节过后,我们有一个常规的开学仪式——“拿红包找朋友”。活动形式是报到那天让小班孩子和家长准备一张孩子的信息卡,放入红包,并挂在幼儿园的大厅。第二天正式开学,让大班孩子摘下一个红包结对一名小班孩子,大带小游戏半天。意图通过拿红包的形式延续新年的气氛、用结对的游戏让大班孩子体验带弟弟妹妹的的自豪,感受成长的快乐。
选择这样一个常规活动作为教研主题,主要是让老师们知道:如何在常规的活动中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看似有序、热闹的背后发现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观察、分析、反思能力。
一、我发现——众里寻他
善于观察、发现儿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我们提醒年青教师睁大眼、竖起耳,去发现那些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聆听那些有趣的瞬间。对于“拿红包找朋友”这个常规活动,一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发现?问题抛给了老师,大家一开始面面相觑,好像没啥特别的事啊,直到一个老师打开了话题(以下为部分实录):
“大厅摘红包时,一个大三班的男孩非常有趣,他摘下一个红包,抽出来的瞬间大叫:哇,是一个美女耶。他那兴奋的状态吸引了我。”
这个小事件引发了老师们的笑声,瞬间活跃了气氛,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自己看到的情景:
“好多大班孩子不愿意带小弟弟小妹妹,一抽到信息卡就不乐意,说要找自己班的同学做朋友。有些男孩说只带小弟弟,小妹妹太麻烦。”一个在大厅维护秩序的老师说,这点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赞同。
多数时候,对于这样常规的活动,老师们热闹一下就过去了,并没有将其中的点滴记在心头。因此,第一步,我们让老师去回顾活动中的发现,捕捉孩子的各种表现,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品味孩子的欢乐、懊恼,锻炼教师的观察能力,训练教师的语言表达,为教师撰写案例、学习故事奠定基础;大胆的在团队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是让年青教师快速融入集体、树立专业自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我读懂——与你相识
相识,有认识、识别之意,基于第一环节的分享,引导老师们进行理性判断,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情感,解读孩子言语背后的学习和发展。这是年青教师专业提升最关键的一步。所以,二问:基于你的发现,你解读出一些什么内容?老师们开始第二轮的交流(以下为部分实录):
问题:“男孩儿拿到红包瞬间喊出来:哇,是美女哎!”,你们能从这句话中读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这是对教师专业理论的考验,需要年青教师结合《指南》、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解读分析。老师们陷入思虑,一番引导下,开始慢慢说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看的出来这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有话就说,愿意与人表达分享。”
“是的”,这时他的班主任说了:“大家分析的这几点都很准确,他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孩子,还有一点公主心,喜欢一切美丽的东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努力调动出有关《指南》的知识贮备,从健康、语言、社会等各个领域匹配出相关解释。一个大班小男孩形象跃然而出,现场的年青教师还是有一点小兴奋的。
老师们畅所欲言,不纠结对错,不评判专业和不专业,只要大胆尝试着去解读、去分析,将看到的与自己的经验相链接,将别人的分析与自己的整合,久而久之,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慢慢养成一种思维习惯:看到现象去寻找背后的原因和价值,真正的将教与研紧密相连。
三、我回应——为你改变
所有的发现、分析、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反思调整我们的教学行为,转变我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促孩子更好的成长,达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因此,三问:基于你的分析,我们如何反思和调整呢?
“我觉得交友是一种自主自愿的行为,规定让大班的孩子只能找小班的孩子做朋友,孩子是不是被我们老师绑架了?因为没有尊重孩子的交友需求,所以才出现有些孩子的交友意愿不高。”
“是的,我们有时是在做老师觉得应该做的活动,忽视了孩子的意愿,忘了从孩子的自主、自发、自愿出发。”
老师们自然的说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意愿,支持孩子做他想做、会做、能做的事。对于年青教师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个小男孩的‘美女’妹妹没来,刚才老师说让他加入到别人的组合里,这个方式我觉得不妥。”一个老师的质疑,让大家慢慢引发了对课程的思考,老师们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了一种基于孩子的教学引导方式。
一个简单的追问,引发深思,大家构建出一个主题开展思路,基于“人数”问题开展相关的调查活动、小组交流分享、教学活动等,引导孩子基于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语言表达、前书写等能力。不断交流碰撞中,老师们思路越来越开阔,看到了自己在活动组织中的不足,生成了延伸的活动和相关的主题,看到了可以实施开展的课题研究(大班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个活动进行延续,每月一次朋友日,和幼小衔接、毕业季活动相互融合,开展“二胎背景下我是哥哥姐姐的主题实践活动”),年青教师最初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就在这样的教研中得以发展。
教研,教与研有效融合,以研促教。我们通过“三问”教研三步曲,引导年青教师回归问题、回归儿童,基于案例、基于困惑,让教师形成发现——分析——回应的教学新思维,推动教师的深度学习和思考,有效提升教师的核心专业素养。当然,通过适宜的方式推动年青教师深度教研的模式还有很多,随着教师专业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针对年青教师的教研模式会不断的调整和创新,进一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2]《园本研修的N条建议》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