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有效朗读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to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回归,对教师而言,亦是一种导向。然而,遗憾的是,这个要求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要突破当前课堂朗读的窘境,实现有效朗读的意义,就需要从大处和小处、从思想到手段上进行“综合治理”。
  一、明确朗读对象和目标
  朗读的对象应该是有丰富内涵的课文。每类文本在教学上都有其一定的作用,拿一些无关痛痒的课文来朗读,这是对课文丰富内涵的亵渎,也是对朗读内容的漠视。看不到课文的丰富内涵,就不能开发它;瞧不起朗读的内容,就会贬低朗读的价值,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必须明确,哪些文本是适合朗读或者是有必要朗读的。
  朗读不是没有目的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它是为感悟和解读文本服务的,不能只是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或者把朗读作为教学过渡的一种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全盘考虑,从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精心设计朗读,让学生的朗读有明确的目的。首先,教师自身应该要清楚:朗读是为了读准字音,还是为了体会感情:是对课文进行大致的了解,还是对某个关键句子细细品味。哪些课文适合集体朗读,哪些课文适合个别朗读,哪些课文需要分角色朗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上的分层次朗读,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如在教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既要有教师范读,又要有学生配合朗读;既有刚上课时的整体感知朗读,也有诗歌分析过程中的情感品味朗读:既要有整首诗歌的朗读,也要有其中一句诗的朗读。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激荡学生的情感,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就整个初中阶段而言,朗读教学则应把握好“坡度”。七年级可以侧重学习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八年级则是对此进一步揣摩和掌握,九年级是内化和运用的阶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好比爬坡时的一根绳子,要做到引而不牵。只有清晰地认识到朗读教学中的“梯度”和“坡度”,并努力付诸实施,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以问促读,注重朗读教学步骤
  张田若先生在《关于改变阅读教学现状的四点建议》中这样说:“怎样组织学生读书?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以问促读。”要让学生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去读、去思。文章丰富的情感韵味,不经过反复诵读是难以体会它的美妙之处的。所以只有在如剥笋一般的朗读中,学生才最终读懂了课文,读懂了作者,也读懂了自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只是单纯的一遍一遍的读,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把朗读技巧的训练与解读文本有机的结合起来。因为朗读,既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又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就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朗读教学而言,应重视体现一定的梯度,即每次或每一阶段的朗读要力求步步深入,不在一个层面上平移。通常一篇课文大致要经历初读、精读、品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要求,并呈阶梯状上升。分程度、有阶梯地把学生的朗读推向情感高峰。所以,以问促读,帮助学生自我实现,无疑也是朗读指导的重要策略。初读,这是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细读,是学生对具体语句、段落再次“认识”的过程,在读中要抓重点词、段的欣赏和品评;精读,是学生感悟内化的过程,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课标》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三、选择合适的形式,注重感悟
  金克木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人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的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的温床。
  朗读教学必须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首先,要保证个体自由朗读的时间,以确保每位学生读完,决不能流于形式,匆匆收场。其次,尽最大可能给人人有示读、评读的机会。再次,齐读要适时适度。适时齐读要建立在人人基本读通、读流利,有一定的感悟的基础上。如诗歌、散文等多用一些齐读,这样一方面能让齐读充满激情,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不应在学生还未走进文本、没有品词析句、没有体会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读出感情。有效的朗读要求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读,读懂了字词句,才能收获朗读的硕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感悟的扶梯。让他们默默读书、细细品味、静静思索,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的心灵碰撞。这样,才能使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并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掌握朗读技巧,进行有效指导
  在鼓励学生勇敢地跨越朗读的“雷池”之后,我们还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朗读不能概念化地认为只是“清楚、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我们应该做到朗读“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达到更丰富、更完美的表情达意、言志传神。”(张颂语)这是我们课堂朗读的总目标和要求。
  朗读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朗读理论的书籍,比如张颂的《朗读学》,就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探究的条件,我们应利用它们来武装自己,丰富自己,夯实自己。实践是要理论来指导和引导的,我们从事朗读教学,也同样要用朗读学的理论来指导和引导。同时,朗读是一门技能,是技能就要接受训练,平时备课之余,教师要加强朗读的训练,只有自己有技巧,才会教给学生技巧,自己有朗读能力,才会教给学生能力。
  总之,有效朗读的一个根本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感悟文本。有效朗读的指导过程,其实就是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过程。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语言的形式和内涵,并有了自己的感悟,朗读也就真正成了“心声”,这样既实现了学生的发展,又让语文课本变得鲜活,让课堂变得高效。
其他文献
预设总是静态的,哪怕教师把预设的东西想象的再活灵活现也不是现实,刻板地操作预设,课堂必然死水一潭,语文课只能处于一种封闭的沉闷状态。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二者缺一不可,生成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美丽,是预设灵活机变的调整。若能科学艺术地融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激情四射。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在课改的课堂中,课前预设是课堂教学重建艺术的坚实基础。只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在教
期刊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期刊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转变了,课堂热闹起来,气氛红火了,在这样的课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但是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要有能力做到,让课堂热闹而不乱,红火确有条理,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课堂调控的技能,教师不仅仅要掌握,更要不断提高这项技能。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调控技能,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概述  1.1 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教育主体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手段,将其自身和教
让学生从小诵读、赏析古诗词,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世界灿烂辉煌的文化,陶冶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同时,从诗歌简短凝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种富有凝炼性、跳跃性、音乐性、抒情性的文学样式进行鉴赏,并达到文学接受的高潮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入手。  一、让初中语文诗词有效教学更优化  1.建立联系,充分理解。通过初中诗词的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很多老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对话教学,在还没有搞清楚对话教学是什么的时候,“对话”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课堂,于是,课堂热闹了,至于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什么就是属于可以被忽略的了。可以说,这种浮泛的没有价值的“对话”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走向随意和混乱,也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  那么
期刊
前言  新课程语文教学倡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鼓励他们写出思想健康、富有个性、勇于创新的文章。写作教学需要以教材文本为学习模仿载体,以其中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作为学习感悟载体,倡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捕捉对人生生活等方面的独特感受。同时,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拟题,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作文在初中语文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中考作文分值比例高,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