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文化的差异性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与欧洲不同,尽管饭菜做的不好,总比天天吃西餐更适合肠胃,出国还要带着方便面和榨菜的大有人在。娱乐也是个胃口问题。”
“为什么中国电影这么商业化呢?这样下去必跑偏。”凭借《国王的演讲》斩获奥斯卡的导演汤姆·霍珀针对中国电影抛出了这样的疑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两部高水准之作《国王的演讲》和《悲惨世界》在中国内地的票房都不尽如人意。但不争的事实是:荣获3项奥斯卡大奖、全球票房超过4亿美元的《悲惨世界》来到中国,上映一个月后票房不到6000万元人民币,这部影片的中国票房数额仅占全球的2%。
如果看到后来这一幕,汤姆·霍珀可能更看不懂中国电影市场了。此前遭恶评如潮的电影《富春山居图》上映4天竟收获1.8亿票房,一周后突破2亿,而同期上映的一路斩获包括韩国釜山影展、台湾金马奖等14个海内外电影奖项的台湾电影《逆光飞翔》排片只有2%,票房更是惨不忍睹。
一边喊烂,一边买票,这是电影的问题,还是中国观众的问题?“《富春》的2亿多票房说明我们没有好电影看。电影已经是最民主的艺术了,可是观众还是把票投给了这些。虽然说电影好坏是取决于观众个人口味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观众的口味基本上也是分不出好坏。 ”这算是对这部电影最中肯的评价吗?
还是电影有问题
由于《富春山居图》这部影片上映时间恰逢上海电影节开幕,这部电影的话题也难免成为各路影人讨论的焦点;而创造票房神话的新贵导演徐峥和像星美总裁覃宏这样投资陆川等人影片均遭票房滑铁卢的“失败人士”,坐在一起聊天也是电影节一道风景线。这样看来,“票房的确是个大问题”,无法回避!电影节上有这样一个段子:张元导演是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特邀嘉宾,他要在大师班上和远道而来的汤姆·霍伯对话,组委会让他们事先见个面,切磋一下要在论坛上聊什么话题。在等霍伯的过程中张元有些紧张,但是见面后,霍伯跟张元谈“纯艺术”,这让张元“内心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跟他聊这些了。
当天的“大师班”是上影节最后一场论坛,张元和霍伯聊到现今由于技术进步,视觉效果大片成了绝对主流,演员都是看了设计好的虚拟场景,在绿幕前表演,而导演跟演员的互动,以及电影的纪录录属性,都渐渐被遗忘了。汤姆·霍伯还提到,在英国,人们不太看得上商业的成功,在好莱坞,艺术和商业是并存的,而到了中国,“我发现中国导演创造好艺术的压力实际上没有票房的压力大。”
不可否认,从去年年底,《泰囧》创造的12亿票房“神话”让中国电影票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截止到目前,2013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已超过百亿。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约52.4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6.1亿元,进口影片票房16.3亿元,据预测五年之内就可能超过美国。据说,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美国给投资人讲故事,最喜欢用的例子就是,徐峥的《泰囧》、赵薇的《致青春》以及《北京遇上西雅图》这三部国产影片票房加起来超过24亿元,但成本极低。从票房和电影产业上看,现在无疑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
然而,最大的困惑,还是你无法“近处”看中国电影这件事,往微观里瞧,到处都是问题。“《泰囧》创造票房奇迹之后,我手里立刻就收到了上百个项目,仔细看一下,都是跟它差不多的喜剧片。”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说。
这个现象似乎跟当年台湾一模一样,为了迎合市场,当年台湾本土的一些颇具口碑的艺术片大师要么惨淡经营要么不再拍要么可笑转型,如侯孝贤一度拍起《流星花园2》这种电视剧来混饭吃了。杨德昌生前最后一段时期也基本无片可拍,为讨好低俗的台湾观众,准备拍成龙为原型的搞笑动画片。曾监制《艋舺》的台湾影人李烈认为:“现在的年轻导演不是在创造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剧本,而是反过来思考,认为只要给自己的剧本增添流行、卖座的元素即可。”
《富川山居图》或许就是这种“混搭”逻辑,和电影《达芬奇密码》同样是一幅画作由头,让观众从那里一会以为是在看“钢铁侠”、一会以为是在看“敢死队”,用尽了好莱坞式的娱乐元素。最后,讲故事的套路还停留在大陆警匪片的惯性下。
“娱乐也是个胃口问题”
《富春山居图》差评却获高票房,观众买单的一个理由是如果不去看,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从娱乐身心的意义上来讲,真的无可厚非。然而,你不能不说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包容性真得很强。
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还有一幕也非常有趣。当郭敬明拿自己的《小时代》和前辈何平导演聊天时,说:“大导演不行了,观众平均年级变小了。”作为前辈,何平导演毫不客气地回应道:“中国的观众还不成熟。北美、欧洲观影人群的年龄跨度大很多,小至8岁,大到80岁。多元的观众导致电影产业的影片类型也可以很多元,导演也可以很多元,而不是导演不行了。”
何平导演口中成熟的电影观众或许非法国人莫属。说起法国,说起巴黎,这两个词似乎就暗示了所有电影事件和美学情绪。英国人麦布里奇第一次光影放映在巴黎和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厂》,我们大概不会问这是为什么吧?你可以说,一个是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巴黎,一个是关于电影的巴黎。
“在法国最忠实的影迷是谁?是老人。从清静的下午场到热闹的夜间场,影院里总少不了白发的老人,他们或许腿脚不便,或许行走缓慢,但他们依然坚持在影院外排着长队,等待一场流金岁月,一场离经叛道。”一位旅欧华裔作家写道。
50年代末,戴高乐在外交上的强硬态度是法国人的骄傲。但是,在电影面前,他们对戴高乐主义说不。在法国影院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电影。从北美到欧洲,从东亚到中东,甚至连名声不大的南美电影都成为了影院新贵。
这位旅欧华裔作家笔下还记录到:巴黎的拉丁区有许多传说中的电影院。一到午后时分,影院外就聚集了学生和老人。香坡(Champo)电影院以电影大师雅克·塔蒂为名,以专题的形式放映欧美老电影的新拷贝。或是应和着库布里克电影展开始上映库式作品,又或是为那些淹没在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杰作之中的优秀作品正名。而法国人最喜欢的外国导演,一是希区柯克,二是伍迪·艾伦。
在法国电影资料馆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每天近十场的老电影放映和它的图书馆。只需3欧元就可以在图书馆里呆上一整天,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一部欧美电影,那些已经绝版的电影和那些你还没来得及看的电影。
法国人还告诉你,影迷要从小培养。巴黎每一季度都会选择十多部儿童影片,不间断地在各个影院放映。其中既有特立独行的北欧动画短片,也有脍炙人口的真人电影,甚至还有中国水墨动画和吉卜力动画长片。
《钢铁侠》这样的好莱坞英雄片不死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有“合适的观众”。如果有从出生就迷上电影的人,不停地去电影院,多元化风格的电影就一定会重生。
“为什么中国电影这么商业化呢?这样下去必跑偏。”凭借《国王的演讲》斩获奥斯卡的导演汤姆·霍珀针对中国电影抛出了这样的疑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两部高水准之作《国王的演讲》和《悲惨世界》在中国内地的票房都不尽如人意。但不争的事实是:荣获3项奥斯卡大奖、全球票房超过4亿美元的《悲惨世界》来到中国,上映一个月后票房不到6000万元人民币,这部影片的中国票房数额仅占全球的2%。
如果看到后来这一幕,汤姆·霍珀可能更看不懂中国电影市场了。此前遭恶评如潮的电影《富春山居图》上映4天竟收获1.8亿票房,一周后突破2亿,而同期上映的一路斩获包括韩国釜山影展、台湾金马奖等14个海内外电影奖项的台湾电影《逆光飞翔》排片只有2%,票房更是惨不忍睹。
一边喊烂,一边买票,这是电影的问题,还是中国观众的问题?“《富春》的2亿多票房说明我们没有好电影看。电影已经是最民主的艺术了,可是观众还是把票投给了这些。虽然说电影好坏是取决于观众个人口味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观众的口味基本上也是分不出好坏。 ”这算是对这部电影最中肯的评价吗?
还是电影有问题
由于《富春山居图》这部影片上映时间恰逢上海电影节开幕,这部电影的话题也难免成为各路影人讨论的焦点;而创造票房神话的新贵导演徐峥和像星美总裁覃宏这样投资陆川等人影片均遭票房滑铁卢的“失败人士”,坐在一起聊天也是电影节一道风景线。这样看来,“票房的确是个大问题”,无法回避!电影节上有这样一个段子:张元导演是今年上海电影节的特邀嘉宾,他要在大师班上和远道而来的汤姆·霍伯对话,组委会让他们事先见个面,切磋一下要在论坛上聊什么话题。在等霍伯的过程中张元有些紧张,但是见面后,霍伯跟张元谈“纯艺术”,这让张元“内心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因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跟他聊这些了。
当天的“大师班”是上影节最后一场论坛,张元和霍伯聊到现今由于技术进步,视觉效果大片成了绝对主流,演员都是看了设计好的虚拟场景,在绿幕前表演,而导演跟演员的互动,以及电影的纪录录属性,都渐渐被遗忘了。汤姆·霍伯还提到,在英国,人们不太看得上商业的成功,在好莱坞,艺术和商业是并存的,而到了中国,“我发现中国导演创造好艺术的压力实际上没有票房的压力大。”
不可否认,从去年年底,《泰囧》创造的12亿票房“神话”让中国电影票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截止到目前,2013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已超过百亿。今年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约52.4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6.1亿元,进口影片票房16.3亿元,据预测五年之内就可能超过美国。据说,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美国给投资人讲故事,最喜欢用的例子就是,徐峥的《泰囧》、赵薇的《致青春》以及《北京遇上西雅图》这三部国产影片票房加起来超过24亿元,但成本极低。从票房和电影产业上看,现在无疑是中国电影最好的时候。
然而,最大的困惑,还是你无法“近处”看中国电影这件事,往微观里瞧,到处都是问题。“《泰囧》创造票房奇迹之后,我手里立刻就收到了上百个项目,仔细看一下,都是跟它差不多的喜剧片。”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说。
这个现象似乎跟当年台湾一模一样,为了迎合市场,当年台湾本土的一些颇具口碑的艺术片大师要么惨淡经营要么不再拍要么可笑转型,如侯孝贤一度拍起《流星花园2》这种电视剧来混饭吃了。杨德昌生前最后一段时期也基本无片可拍,为讨好低俗的台湾观众,准备拍成龙为原型的搞笑动画片。曾监制《艋舺》的台湾影人李烈认为:“现在的年轻导演不是在创造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剧本,而是反过来思考,认为只要给自己的剧本增添流行、卖座的元素即可。”
《富川山居图》或许就是这种“混搭”逻辑,和电影《达芬奇密码》同样是一幅画作由头,让观众从那里一会以为是在看“钢铁侠”、一会以为是在看“敢死队”,用尽了好莱坞式的娱乐元素。最后,讲故事的套路还停留在大陆警匪片的惯性下。
“娱乐也是个胃口问题”
《富春山居图》差评却获高票房,观众买单的一个理由是如果不去看,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从娱乐身心的意义上来讲,真的无可厚非。然而,你不能不说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包容性真得很强。
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还有一幕也非常有趣。当郭敬明拿自己的《小时代》和前辈何平导演聊天时,说:“大导演不行了,观众平均年级变小了。”作为前辈,何平导演毫不客气地回应道:“中国的观众还不成熟。北美、欧洲观影人群的年龄跨度大很多,小至8岁,大到80岁。多元的观众导致电影产业的影片类型也可以很多元,导演也可以很多元,而不是导演不行了。”
何平导演口中成熟的电影观众或许非法国人莫属。说起法国,说起巴黎,这两个词似乎就暗示了所有电影事件和美学情绪。英国人麦布里奇第一次光影放映在巴黎和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厂》,我们大概不会问这是为什么吧?你可以说,一个是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巴黎,一个是关于电影的巴黎。
“在法国最忠实的影迷是谁?是老人。从清静的下午场到热闹的夜间场,影院里总少不了白发的老人,他们或许腿脚不便,或许行走缓慢,但他们依然坚持在影院外排着长队,等待一场流金岁月,一场离经叛道。”一位旅欧华裔作家写道。
50年代末,戴高乐在外交上的强硬态度是法国人的骄傲。但是,在电影面前,他们对戴高乐主义说不。在法国影院里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电影。从北美到欧洲,从东亚到中东,甚至连名声不大的南美电影都成为了影院新贵。
这位旅欧华裔作家笔下还记录到:巴黎的拉丁区有许多传说中的电影院。一到午后时分,影院外就聚集了学生和老人。香坡(Champo)电影院以电影大师雅克·塔蒂为名,以专题的形式放映欧美老电影的新拷贝。或是应和着库布里克电影展开始上映库式作品,又或是为那些淹没在意大利新写实主义杰作之中的优秀作品正名。而法国人最喜欢的外国导演,一是希区柯克,二是伍迪·艾伦。
在法国电影资料馆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每天近十场的老电影放映和它的图书馆。只需3欧元就可以在图书馆里呆上一整天,在那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一部欧美电影,那些已经绝版的电影和那些你还没来得及看的电影。
法国人还告诉你,影迷要从小培养。巴黎每一季度都会选择十多部儿童影片,不间断地在各个影院放映。其中既有特立独行的北欧动画短片,也有脍炙人口的真人电影,甚至还有中国水墨动画和吉卜力动画长片。
《钢铁侠》这样的好莱坞英雄片不死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有“合适的观众”。如果有从出生就迷上电影的人,不停地去电影院,多元化风格的电影就一定会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