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往往可以直接从其习作中显现出来。然而,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现象,在学习中却普遍存在,教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把作文教学当成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引导启发,分析讲解,批语评判,作文赏析等等,不一而足,却往往收效甚微,写得好的依然,写不好的仍旧,总之,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
应该说,作文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经历见闻,情感体验,表达能力等密不可分。虽然如此,并不等于说让学生都具备了上述条件才开始作文。新课标把学生作文称为“习作”,这是一种新的提法,却不仅仅是称呼上的变化,更是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作文即文章,习作即练习写作,一字之差,意义迥异。既然是练习写作,就重在“练”字,就应多练,而不是到万事具备了才开始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浓了,练习就多了,习作也就容易了。“课改”在这方面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到作文教学,如何实施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自主作文
原来的作文课,每次都是我给学生详细分析本次作文的要求、题材、主题等,又是引导又是启发。往往我讲得不亦乐乎,可一叫学生作文时,却个个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处下手。现在我改变了做法,作文课不再详细分析,而是以简短的话语导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体会、感悟,而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心得,进而引发到班级上讨论。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考,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感悟,就有话要说。此时,老师适当加以点拨,并不让学生充分表达,而是适可而止,要求学生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此刻,学生的思想已活跃起来,情趣自然高涨,下笔当然就有话可说了。
比如,小学语文十一册五单元作文要求写童年有趣的事。童年有趣的事很多,怎样激发学生的记忆,让他们从中挑出最有趣的做到有话可说呢?我是这样做的,先从自身谈起,谈老师的童年趣事,学生大都对老师的童年特别感兴趣,在我的叙述过程中,不时传来学生的笑声。叙述完时,课堂上开始热闹起来,学生们跃跃欲试,似乎也要让别人分享一下自己的趣事。于是,我因势利导,请几位学生说说他的故事,往往某个同学还未说完,其他同学就会打断他的叙述。
有的说:“对,对,对,我也有这样的事。”有的说:“他的不如我的有趣。”这时我宣布讨论暂时停止,请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趣事写出来,学生们马上刷刷写起来,沉入到他们的思想世界中去了。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生自主完成习作以后,我并不急于批阅,而是让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修改欣赏彼此的习作。要求精彩的共同欣赏,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并评出本组最佳作文一个,优秀作文若干,参加全班交流。我把这一过程叫做“小组作文”。
在“小组作文”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致很浓,他们很认真地找出同学的不足之处,很微小的纰漏都能找到。作文批改后要求被改人对批改者的批改写感想,或认同,或表达不同意见,促使习作者反思,也对批改者起到督促作用。
同时教师要直接参与评估。教师不但要看习作的原文,还要看学生对原文的批改,对习作者和修改者都要恰当评估,给双方都记上成绩。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师对全班学生作文和批改情况的了解,也为以后讲评准备了材料。这样的作文课,激起良好的赶超精神,也提高了习作的质量,为教师清了不少“障碍”,更重要的是此过程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鼓励创新,大胆探索
应该说,创新探索贯穿于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作文,小组修改等。因为作文本身就是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学生的表达肯定会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什么定理去定该怎样不该怎样。作文教学切忌生搬硬套,更不能把教师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只要学生肯说肯写,就应放手让他去做,毕竟,小学阶段培养写作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总之,“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我把它运用于作文教学当中,受益匪浅。至少,学生作文兴趣逐渐高涨,作文教学也因此一改过去的沉重,变得轻松自如起来。学生作文的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应该说,作文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经历见闻,情感体验,表达能力等密不可分。虽然如此,并不等于说让学生都具备了上述条件才开始作文。新课标把学生作文称为“习作”,这是一种新的提法,却不仅仅是称呼上的变化,更是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作文即文章,习作即练习写作,一字之差,意义迥异。既然是练习写作,就重在“练”字,就应多练,而不是到万事具备了才开始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浓了,练习就多了,习作也就容易了。“课改”在这方面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到作文教学,如何实施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自主作文
原来的作文课,每次都是我给学生详细分析本次作文的要求、题材、主题等,又是引导又是启发。往往我讲得不亦乐乎,可一叫学生作文时,却个个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处下手。现在我改变了做法,作文课不再详细分析,而是以简短的话语导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体会、感悟,而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心得,进而引发到班级上讨论。学生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考,就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感悟,就有话要说。此时,老师适当加以点拨,并不让学生充分表达,而是适可而止,要求学生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此刻,学生的思想已活跃起来,情趣自然高涨,下笔当然就有话可说了。
比如,小学语文十一册五单元作文要求写童年有趣的事。童年有趣的事很多,怎样激发学生的记忆,让他们从中挑出最有趣的做到有话可说呢?我是这样做的,先从自身谈起,谈老师的童年趣事,学生大都对老师的童年特别感兴趣,在我的叙述过程中,不时传来学生的笑声。叙述完时,课堂上开始热闹起来,学生们跃跃欲试,似乎也要让别人分享一下自己的趣事。于是,我因势利导,请几位学生说说他的故事,往往某个同学还未说完,其他同学就会打断他的叙述。
有的说:“对,对,对,我也有这样的事。”有的说:“他的不如我的有趣。”这时我宣布讨论暂时停止,请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趣事写出来,学生们马上刷刷写起来,沉入到他们的思想世界中去了。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学生自主完成习作以后,我并不急于批阅,而是让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修改欣赏彼此的习作。要求精彩的共同欣赏,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并评出本组最佳作文一个,优秀作文若干,参加全班交流。我把这一过程叫做“小组作文”。
在“小组作文”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致很浓,他们很认真地找出同学的不足之处,很微小的纰漏都能找到。作文批改后要求被改人对批改者的批改写感想,或认同,或表达不同意见,促使习作者反思,也对批改者起到督促作用。
同时教师要直接参与评估。教师不但要看习作的原文,还要看学生对原文的批改,对习作者和修改者都要恰当评估,给双方都记上成绩。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师对全班学生作文和批改情况的了解,也为以后讲评准备了材料。这样的作文课,激起良好的赶超精神,也提高了习作的质量,为教师清了不少“障碍”,更重要的是此过程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鼓励创新,大胆探索
应该说,创新探索贯穿于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作文,小组修改等。因为作文本身就是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学生的表达肯定会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什么定理去定该怎样不该怎样。作文教学切忌生搬硬套,更不能把教师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只要学生肯说肯写,就应放手让他去做,毕竟,小学阶段培养写作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总之,“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我把它运用于作文教学当中,受益匪浅。至少,学生作文兴趣逐渐高涨,作文教学也因此一改过去的沉重,变得轻松自如起来。学生作文的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