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来,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益。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教育如能对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轻松地游到理想的彼岸。下面我就针对我的教学和对孩子的教育说说我自己的几点小小的看法:
1. 写字习惯的培养 写字的良好习惯,需从小抓起。很多小孩在刚开始学习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写字慢,写错别字的习惯,它的主要问题应该包含两层:(一)执笔姿势、书写姿势不正确。(二)书写不符合要求。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应做到横平竖直、正确、整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要求,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我的侄女在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存在写字慢的问题,一次我在和她的老师交谈时得知,她的字是全班写得最好的,但是写的也是最慢的。因为在上幼儿园时我们家人就要求她一定要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正确又整洁,所以现在养成的习惯是一个字如果写不好,她能就这个字写了檫、檫了写上十遍八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就造成了时间的大量浪费。听了老师的所说的情况,回家后我就经常看着钟表让她写字,不但要写好,还要写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老师就反应她的作业不但写得好而且写得也很快。其次教师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板书工整、清楚,对学生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 预习习惯的培养 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新课标从中年级开始提出“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但我认为这些要从小培养。我在教学中常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回家解释新课词语,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但是第二天检查时发现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动手,甚至全班没一个人按要求做。于是我就和侄女的老师说好,每天老师给她布置好预习作业,并将她的预习情况汇报给家长,家长满意了才能给她签上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家长是否签字就知道孩子完成的预习情况如何。这样过了一个月再见老师时,老师说不但孩子的学习进步了,而且她的课也好上多了。所以强调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如果预习与复习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则会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3. 使用工具书习惯的培养 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应该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看作是“终身伴侣”。但现在有的学生往往怕麻烦,从不主动使用工具书。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有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等等不许问同学答案,要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有时上课碰到吃不准的读音,我就带头和同学一起查字典,并且比一比谁快。我从不直接给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在家里我也经常和孩子做这个游戏,得到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我认为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
4. 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般小孩一放学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吃饭或者是玩耍,等到吃过饭了,玩够了才开始写作业。我对侄女的的要求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等这些任务都完成了,家里的饭也做好了,吃过饭她所提的所有的合理要求大人都尽量的满足。刚开始她还不习惯,我们就用鼓励的方式鼓励她去做,等她回家主动提出先学习的要求后我们就夸奖她,从而使她爱上学习,并逐渐形成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和家长再也不用操心她的作业和学习。有时家里有其他的事情,大人让她把作业先放一放她自己都不同意,总觉得丢了魂似的。不把学校里的任务完成什么天大的事情也不能干。现在,她把学习从不当成是任务,而是乐趣和生活习惯。学的快乐,也学得轻松。
平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习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耳闻目睹,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写作素材,在鼓励让他们将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这样,常常动笔学写,训练写的次数就多了起来。
5. 勤于思考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
教师、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或许会使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之中,而或成为激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任何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都是在后天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所经历的过程必定十分漫长,训练的难度也更大,但教师和家长只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为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努力工作吧!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教育如能对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轻松地游到理想的彼岸。下面我就针对我的教学和对孩子的教育说说我自己的几点小小的看法:
1. 写字习惯的培养 写字的良好习惯,需从小抓起。很多小孩在刚开始学习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写字慢,写错别字的习惯,它的主要问题应该包含两层:(一)执笔姿势、书写姿势不正确。(二)书写不符合要求。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应做到横平竖直、正确、整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要求,做有针对性的训练。我的侄女在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存在写字慢的问题,一次我在和她的老师交谈时得知,她的字是全班写得最好的,但是写的也是最慢的。因为在上幼儿园时我们家人就要求她一定要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正确又整洁,所以现在养成的习惯是一个字如果写不好,她能就这个字写了檫、檫了写上十遍八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就造成了时间的大量浪费。听了老师的所说的情况,回家后我就经常看着钟表让她写字,不但要写好,还要写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老师就反应她的作业不但写得好而且写得也很快。其次教师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教师的板书工整、清楚,对学生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 预习习惯的培养 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使学生主动开发“潜力”,才会使他们将学习变成自觉行为。
新课标从中年级开始提出“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但我认为这些要从小培养。我在教学中常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回家解释新课词语,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但是第二天检查时发现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动手,甚至全班没一个人按要求做。于是我就和侄女的老师说好,每天老师给她布置好预习作业,并将她的预习情况汇报给家长,家长满意了才能给她签上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家长是否签字就知道孩子完成的预习情况如何。这样过了一个月再见老师时,老师说不但孩子的学习进步了,而且她的课也好上多了。所以强调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如果预习与复习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则会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3. 使用工具书习惯的培养 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应该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看作是“终身伴侣”。但现在有的学生往往怕麻烦,从不主动使用工具书。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有不会写的字、不懂的词等等不许问同学答案,要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有时上课碰到吃不准的读音,我就带头和同学一起查字典,并且比一比谁快。我从不直接给他们说出正确答案。在家里我也经常和孩子做这个游戏,得到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我认为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
4. 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般小孩一放学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吃饭或者是玩耍,等到吃过饭了,玩够了才开始写作业。我对侄女的的要求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等这些任务都完成了,家里的饭也做好了,吃过饭她所提的所有的合理要求大人都尽量的满足。刚开始她还不习惯,我们就用鼓励的方式鼓励她去做,等她回家主动提出先学习的要求后我们就夸奖她,从而使她爱上学习,并逐渐形成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和家长再也不用操心她的作业和学习。有时家里有其他的事情,大人让她把作业先放一放她自己都不同意,总觉得丢了魂似的。不把学校里的任务完成什么天大的事情也不能干。现在,她把学习从不当成是任务,而是乐趣和生活习惯。学的快乐,也学得轻松。
平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习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耳闻目睹,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写作素材,在鼓励让他们将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这样,常常动笔学写,训练写的次数就多了起来。
5. 勤于思考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
教师、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或许会使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之中,而或成为激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任何的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都是在后天经过慢慢训练而形成的。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所经历的过程必定十分漫长,训练的难度也更大,但教师和家长只要坚持不懈,用科学和方法支训练,则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为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努力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