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商业集约化发展,商业步行街区的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商业步行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形态布局为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提供了基础,街区空间形态的量化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商业步行街区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与量化方法,根据空间的物理要素对量化描述进行分类,总结传统与新兴的量化方法,概括归纳量化方法的优劣势与适应范围,为空间形态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商业步行街区设计与更新提供多维度的方法与策略.
【机 构】
: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商业集约化发展,商业步行街区的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商业步行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形态布局为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提供了基础,街区空间形态的量化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商业步行街区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与量化方法,根据空间的物理要素对量化描述进行分类,总结传统与新兴的量化方法,概括归纳量化方法的优劣势与适应范围,为空间形态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商业步行街区设计与更新提供多维度的方法与策略.
其他文献
赣南地区采用池浸、堆浸、原地浸矿三种工艺提取离子型稀土元素,造成矿区及周围原有的表层结构破坏,出现土壤沙化、酸化加重、粗颗粒比重大以及镉(Cd)、铜(Cu)、砷(As)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等系列环境问题.天然土层受损,立地条件变差,通过接种耐受型微生物形成结皮来改良土壤是一种较好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蓝藻(Cyanobacteria)是分布广泛且对极端不良环境具有极大的适应性的初级生产者.研究发现蓝藻土壤接种能促进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增多、土壤养分再分配、稳定表层砂土,抗逆性强、修复速度快、效果明显,蓝藻结皮
采用镁稀土蠕化剂和含钡孕育剂制备平均蠕化率为55%、65%、75%和85%的蠕墨铸铁,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拉伸试验机测试力学性能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磨面形貌,研究了具有不同蠕化率蠕墨铸铁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 表明,蠕化率提高会引起析出石墨形态的转变,造成球状石墨数量的减少,在平均蠕化率为85%的试样中已基本观察不到球状石墨.蠕化率提高还会造成蠕墨铸铁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的下降,平均蠕化率为55%的试样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分别为534 MPa、3
通过以100℃/s升温速率的快速热重实验模拟雾化热解过程微液滴升温过程,在全氧条件下对单液滴氯化铈溶液直接制备氧化铈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发现,对微小液滴(2μL、5μL、10 μL)快速升温反应机理与传统脱水结晶反应机理完全不同.从TG曲线分析发现不同液滴的大小,脱去一部分自由水后,一步反应直接得到氧化铈,利用Arrherius方程与分解速率公式对其化学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化学反应速率随液滴的直径变大逐渐变慢.反应产物能谱分析和SEM分析表明微液滴快速升温条件下能制备出高纯度氧化铈颗粒,且液滴在(2μL
综述了熔盐电解法制取稀土金属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稀土熔盐电解过程基础研究、槽型、节能减排、自动化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完善应用基础研究、新槽型及配套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三个方面展望了稀土熔盐电解未来的发展趋势.
家族社会是传统农耕聚落社会文化的锚点,其中优秀的家风文化对乡村社会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认识传统村落中家风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继而基于姓氏地名、社会空间格局、家族宅院与公共建筑符号等家族空间印记,提出织补民居院落肌理、强化祠堂中心格局、集成场所节点要素等家族空间保护策略,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
白云鄂博矿经过超导高梯度磁选机预处理后,可将REO品位由8.75%富集到12.66%,并对预处理前后的矿样进行浮选对比实验.结果 表明,白云鄂博矿经超导磁选预处理后,通过“一粗二精”闭路浮选流程,获得REO品位51.93%,回收率76.71%的稀土精矿,回收率提高了3.8%,产率提高了6.3%.捕收剂用量由原来的2.22 kg·t-1降为0.56 kg·t-1,捕收剂用量节省75%,抑制剂用量由原来的8.89 kg·t-1降为6.67 kg·t-1,抑制剂用量节省25%.
在我国对既有城市环境进行小尺度、渐进式、高品质有机更新的城市新发展模式下,如何对城域范围内大量街道的空间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系统、高效的评估,是各级规划、城市设计实践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基本前期工作,传统上一般由设计团队经文献研究、现场采样踏勘等方式完成,显然较为主观、容易缺漏、工作环节松散、效率较低.本研究探索将互联网街景数据自动获取技术、图像增强与处理技术、图像语义自动识别技术与统计方法相结合,实现在GIS平台上对城域规模的街道空间特征的全自动评估.通过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区域的案例展示,这一技术的路线客
为响应国内城市高密度发展的新诉求,本文对综合性交通规划指引下的城市设计进行了探索.首先,对传统的交通导向开发模式(TOD)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实际运用中面临诸多局限,如多种交通形式难以平衡、多种业态无法直达、前期开发与后期运营衔接不佳等.随后,对以移动性规划理论为基础的移动性导向开发模式(MOD)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在此模式下的城市设计创新思路.其次,明确了基于MOD模式的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多类型交通交织形成主体平面框架、多首层打造立体交通设计、多业态构建丰富多变的使用空间形态、多维信息流催生可移动室内场景.
传统村落是当地人类与自然长期协同演化的产物,是人类智慧传承的空间载体.在传统村落研究中,小气候是村落形态、人类活动、文化民宿等的核心影响要素,对传统村落价值的挖掘和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NKI的文献信息,借助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和CiteSpace软件,梳理与总结传统村落的小气候研究现状,从总体发展概况、聚焦对象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为传统村落小气候的研究提出了时空布局的方向.
既有研究表明,多元主体参与在社区微更新中存在积极作用,如何实现多方协同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社会和学界的关注重点.选取上海市的三个典型案例,从社区微更新各阶段主体协同网络中的主体参与情况、主体参与能力、协同秩序等方面,分析社区微更新中的协同营造现状特征和问题,结合公民治理理论,提出应建构约束、激励、合作、监督和共享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覆盖社区微更新全过程的多元主体协同营造机制.以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为基本保障,在主体间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网络和因地制宜的联动体系,依托常态化的评估反馈机制和共治共享的运营模式,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