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新课标下的课堂,讲究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爱和愉悦充实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为此,针对“学生活动空间设计”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侧重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
“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要从“教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的空间”、“师生合作的空间”,三方面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中狠下功夫,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空间设计”的特色。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留给学生充裕的独立思考空间、交流空间;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所以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
1.注重“独立思考空间”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的学习那不是数学学习。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都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讨论交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问题,抓住时机适时适量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能力。
(1)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作为教师,应根据所传授知识的特点,适时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
例如:教学《负数》一课时,在课的伊始设计了游戏环节,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④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帮助他们理解“相反意义的量”,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2.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其实效性
在以往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与形式化。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性的问题,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例如:《圆锥的体积》一课,其实圆锥的体积公式有些学生已经知道或者一看就能记住,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其意义及推导过程,因此,课堂上我并没有怕耽误时间而舍去这一环节,而是为学生准备学具,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及任意底任意高的圆柱圆锥两个,设计好实验记录单。通过小组合作倒米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师生在教学中已得到了交往、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其实,教材中每一节的新知识大多数都是以实际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自主地去探索、交流,感受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如: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三、注重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1.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2.学生的反馈总结
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进一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通过这次小组合作,我懂得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下次小组合作时,我们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例如:我们开展的小组活动之一,要求学生根据圆柱的特征,制作两个以长62.8cm,宽31.4cm的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学生在小组反馈总结中写到:组长宋谌说:“这次活动进步特别大,尤其是张兴宇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我们组最后失败了,这主要是我的责任,我很惭愧。尽管我们没有成功,但我们在活动中体验了动手制作、动脑计算、大家齐心协力的乐趣。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风雨’,下次一定会见到‘彩虹’。”(这是一组“失败”学生的体会)
“学生活动空间设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实效性,需要教师的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挖掘其潜质、培养其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隆小学)
一、认真备课,侧重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
“学生活动空间的设计”要从“教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的空间”、“师生合作的空间”,三方面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中狠下功夫,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空间设计”的特色。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留给学生充裕的独立思考空间、交流空间;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所以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
1.注重“独立思考空间”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的学习那不是数学学习。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都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讨论交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问题,抓住时机适时适量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能力。
(1)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作为教师,应根据所传授知识的特点,适时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好奇心,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
例如:教学《负数》一课时,在课的伊始设计了游戏环节,老师说一句话,请同学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④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帮助他们理解“相反意义的量”,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2.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其实效性
在以往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与形式化。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性的问题,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例如:《圆锥的体积》一课,其实圆锥的体积公式有些学生已经知道或者一看就能记住,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其意义及推导过程,因此,课堂上我并没有怕耽误时间而舍去这一环节,而是为学生准备学具,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及任意底任意高的圆柱圆锥两个,设计好实验记录单。通过小组合作倒米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师生互动空间”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师生在教学中已得到了交往、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其实,教材中每一节的新知识大多数都是以实际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自主地去探索、交流,感受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如: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三、注重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1.教师在合作学习后的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2.学生的反馈总结
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进一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通过这次小组合作,我懂得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下次小组合作时,我们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例如:我们开展的小组活动之一,要求学生根据圆柱的特征,制作两个以长62.8cm,宽31.4cm的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学生在小组反馈总结中写到:组长宋谌说:“这次活动进步特别大,尤其是张兴宇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我们组最后失败了,这主要是我的责任,我很惭愧。尽管我们没有成功,但我们在活动中体验了动手制作、动脑计算、大家齐心协力的乐趣。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风雨’,下次一定会见到‘彩虹’。”(这是一组“失败”学生的体会)
“学生活动空间设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实效性,需要教师的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挖掘其潜质、培养其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