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中的“他者”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i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黑格尔和萨特的定义:“他者”是指:“主导型主体之外的一个不熟悉的对立面或者否定因素,因为它的存在,主体性的边界才得以界定,权威才得以建立。”[1]据此定义来审视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趋势:“20世纪的西方文论史,是一部“他者”对主流话语权的争夺史。本文以流行于20世纪后半期的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为例做简要的描述。
  关键词:文论趋向他者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3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222-01
  
  在汉语中,“她(他)”似乎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人称代词。从偏旁部首来看,“我”与“你”在实际运用中并不需要做性别区分,而“她(他)”就完全相反,当两者的谈话涉及到第三者时,文字上的表述就应该小心翼翼了。那么不妨关注一下英语:“I”和“you”并没有性别上的区分,而一旦遇到了他就有了“he”和“she”之分。从这个浅显的的语言现象中,“我”和“你”似乎显得亲密无间,两者仿佛有了足够的了解和尊重,而“他”在交谈中离却很远,这就引发了“他者”在学术上的思考空间。
  
  1 生态主义中的“他者”
  西方自古希腊开始,“自我中心”和“人类至上”的思想就弥漫其整个文明史,到近代出现了西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无论现实中的哥伦布,还是小说中的鲁滨逊,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示,人类欲望的迅速膨胀将自然看成是与人类相对的他者。人类之间以你我相称,对自然却永远称其为它。人从自然中获利,更加激发了人对自然征服的无限欲望。而一旦人从自然中受挫,便会从经验中摸索,探寻出若干条规律,便导致了所谓的科学的繁荣。自然科学使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自然,并在理论上以人类为中心规划人类改造自然的进程,自然完全被“他者化”。终有一天,所谓的科学进程面对自然惩罚力不从心时,才将征服的欲望冷静的蜷缩,而去思考一些更加智慧的问题,这时生态主义便游然而生。在文学艺术领域也需要对长久以来形成的“反生态秩序”进行颠覆,最后重新建构,这也许就是生态主义文学批评在当前理论界合法存在的前提。
  
  2 后殖民主义中的“他者”
  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了一个二元对立的概念:“东方”和“西方”。其实这是西方国家的东方学里的概念,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想象出来的,“东方”和“西方”以此建构出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而是其所批评的:“任何个体,要建构自我的主体,必需树立一个他者,离开他者,任何存在都是虚无”[2]。对此,是后殖民主义指出:西方眼中的东方不是不偏不倚的,纯客观的,而是充满了偏见和误解,是殖民主义思维在新的历史,文化境遇的表现。不难看出如果将西方理解为主体,那么东方便是客体,这样一种认识论关系,将东方他者化,东方成了名副其实的“他者”。
  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指出:“东方主义所理解的东方,是西方作为观察者、东方作为被观察着的东方,东方是一个一级的存在物,是西方人用文本构建的一个‘他者’形象”[3]。并将东方的“他者”形象划分为三大类:
  一是作为西方的理想梦幻,东方历来是浪漫传奇之地;
  二是作为失落了的人类的过去,东方是西方失去了的伊甸园;
  三是作为西方文明的对立物,东方是野蛮落后的象征。
  他指出,这三种形象都不是真正的东方的形象,而是西方为其自身目的、利益建构起来的话语系统。昭示了后殖民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找回东方的真正含义,建构自己的话语系统,达到“去他者化”的目的。
  
  3 女性主义中的“他者”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的“他者”仿佛更加直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建构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体系,男性的话语成为社会的主流话语,女性则在这个秩序中被放逐到边缘。这反映在文学上,即文学史都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标准编写的,即使有少量女性文学作品,也点缀似的淹没在男性话语的海洋中,不断被吞噬。女性的行为、言语、性格乃至身体都为男性服务,她们成为失语的看客。正如戴锦华在《人,鬼,情—— 一个女人的困境》中所讲:“一个女人的主题首先是一个沉默的主题,她们始终是象喻性的,那是阁楼里的疯女人;一个被囚禁的,被沉默的,只有以仇恨之火将她的牢狱变成一片废墟的女人,关于她的一切和她的阐释是男人们给出的”。“她的功绩和故事始终在男性的背后,点缀在男人故事富丽堂皇的画屏上,成为一个遥远而朦胧的底景,人类文明之城因她而建造,为囚禁她而建造的。而女人在其中注定永远缺席的城市”[4]。这也是千百年来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女性的命运。在这部文学史中,女性从来都是作为“他者”形象出现的,因此女性主义批评的任务就被确立为:以女性为中心,对以往的、当今的文学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对男性文学中被歪曲的女性形象进行猛烈的批判,声讨男性主义传统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写作和批评方式,由此来推翻女性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的“他者”身份。
  
  4 新历史主义理论中的“他者”
  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批评家们没有明确“他者”的概念,却比上述更具有颠覆性,它使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发生根本的变化。历史已不是通常意义上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历史是一种文本,真实的、可观可感的历史我们无法获得,只能从遗留下来的文本中去挖掘历史的真相。然而令人深思的是——这个文本化的历史是由谁书写的?新历史主义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历史分为大写的历史和小写的历史,所谓大写的历史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反映到现实里,必然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而小写的历史相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的历史叙事,它只能是叉枝旁鹜。既然新历史已经被文本化了,那么这时的文学就不仅反映着历史,而且还建构着历史。因此,新历史主义把主观与客观,真实与虚伪,事实与故事之间存在的界限打破,使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学和历史的关系变的更加暧昧,也同时使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在文学研究中与文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既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选择,那么历史中的主体和他者的关系也就转化为“主流”和“边缘”的关系。处在历史边缘的小事件、小人物,变成了旧历史主义中的“他者”。新历史主义正是力图关注将边缘叙事话语“他者化”的理论。
  西方文论在20世纪后半期的“去他者化”趋势不仅促使其走向后现代和多元化。而且也推动着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范围的扩大,由文学领域伸向更广的文化领域,使文化研究已经成为新的趋向,将社会文化引向更深刻的内涵中。
  
  参考文献
  [1] 艾勒克.博埃默.盛宁,等[译],殖民与后殖民文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半第33页.
  [2] 转引自张德明《批评的视野》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01页.
  [3] 赛义德,谢少波,等.赛义德自选集,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页.
  [4] 戴锦华.人鬼情—— 一个女人的困境.
其他文献
摘 要:围绕数学中的解题教学,教会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充分体现数学课堂上的一个创造或再发现的过程,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用数学 创造 在发现 思维场 情感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134-01    1 引言  目前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改革我们都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观念
期刊
摘 要:污水进行深度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水中的悬浮物(SS)、溶解性有机物(BOD5)、氮以及致病微生物等污染物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单元技术有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本文将对其中的三个单元:混合、絮凝、沉淀工艺进行论述和比较。  关键词:混合 絮凝 沉淀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b)-0139-01    1 前言
期刊
摘 要:在影视技术与艺术日益发达昌盛的今天,学生短片作品数量日渐繁多,制作工艺也日益完善。本文以学生短片《一面之缘》为例,总结阐述了双系统录音较单系统录音在前期设计、同期录音和后期制作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关键词:学生短片 双系统录音 单系统录音  中图分类号:J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a)-0219-01    在漫长的电影及科技发展过程中,录音工艺也随
期刊
摘 要:摘抄积累很重要,可“采蜜”作业(即摘抄作业)大多数小学生不欢迎,主要原因有无用论、怕辛苦、不得法、缺动力。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故事引导,明确意义;课中指导,渗透方法;交流诵读,仿写运用;适量布置,自主安排;及时检查,评价保航。如此方能使“采蜜”作业充满甜蜜滋味,学生的习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关键词:摘抄 小学生 不喜欢 原因 改进
期刊
摘 要:以汉中市南郑县大河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为例,探索区域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从教学、兴趣、实践这三个主要方面入手,教学联系区域环境、兴趣着重区域历史、实践服务区域发展,主动联系地方特色,培养出众多具有丰富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达到学校教育教学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  关键词:教学 兴趣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英语经贸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讨论是否有必要进行经贸翻译教学及其相关问题。  关键词:经贸翻译 教学模式 必要性 相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b)-0187-01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与国外的合作不断加深,了解翻译并且懂得经贸知识的人才已成为我国的紧缺人才。目前我国英语教学领
期刊
摘 要:有机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分支科学,也是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医学、药学、环境学等)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由于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结构复杂,而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有机化学往往就给学生以反应杂、步骤多、反应途径不定的感觉,从而对学习该学科无从下手、望而却步。那么,学习有机化学的有效方法究竟是什么呢?辩证法认为简单和复杂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相辅相成,简单是复杂的基础,复杂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我国非煤矿山中存在的重大隱患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露天坑尾砂堆放、塌陷区尾砂干式堆放、尾砂充填采空区等技术措施,将重大安全事故的治理和矿山废弃物的处置相联系,从而提出了以废治患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非煤矿山重大隐患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061-01    国家安监总局今年在其官方网站上通报了近期
期刊
摘 要:本文在介绍ABC理性情绪理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笔者认为宽容的人生哲学是形成合理信念的重要因素,并用典故阐述了用宽容代替3大类不合理信念: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从而树立健康积极的信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摆脱莫名的烦恼对情绪的困扰和无端的自卑对生命的束缚,保持心理健康。  关键词:ABC理论 心理健康 宽容 启示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以两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樋口一叶和柳美里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创作体裁和作者经历以及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比研究,考察日本传统家庭观的转变,以期进一步认识女性作家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独到之处。  关键词:女性作家作品日本传统家庭观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245-01    女性作家对社会的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