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小型运输机坠毁于北京首都机场附近的一块玉米地里。
事发前,飞机一路飞行正常。到达首都机场上空,飞机打开起落架,开始缓缓降落,2000米、15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就在飞机离地面大约400多米时突然失去了平衡,急速下坠!据推算,失事飞机从400米高度到坠地之间,只有大约10秒!
事发后,黑匣子记录了一些情况:10秒钟里,机身剧烈摇晃,机舱内声音嘈杂,却有一句叫喊:“我的包,我的包!”声嘶力竭,清晰可闻。熟悉这声音的人听出,喊声出自乘員中的郭永怀先生。
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教授时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此次,参与核武器研制的郭永怀从青海转车至兰州,由兰州乘机回京汇报工作。
事故现场惨不忍睹: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13具遗体被烧得面目全非……在这一令人窒息的画面中,一处情景尤其让人震惊:有两具侧躺的遗体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虽然烧得如同焦炭,却相互抱得很紧,仿佛合为一体,分都难以分开。清理现场的工作人员努力掰开这双遗体时,甚至听到碎裂的声响。当这双遗体终于被分开,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遗体的胸部中间,有一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部分烧灼,但是在两个相拥身体的庇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实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通过遗体细节辨认,人们确定两具遗体中,一具是郭永怀先生,一具为郭先生的警卫员弁方东。
由此,我们知道了:在生命的尽头,郭永怀先生牵挂的是实验数据,忍受痛苦、舍身保护的是数据背后的国家力量!郭永怀先生生前参与了“两弹一星”的多方面研发工作。在郭永怀先生遇难的第22天,即1968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时间且长且短,长时长得漫无边际、遥遥无期,短时短得电光石火、转瞬即逝,短得只有几分钟、十来秒。10秒里,一个人能想什么?做什么?10秒却衡量了郭永怀59年的爱与信仰。
(摘自《辽宁青年》)
事发前,飞机一路飞行正常。到达首都机场上空,飞机打开起落架,开始缓缓降落,2000米、15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就在飞机离地面大约400多米时突然失去了平衡,急速下坠!据推算,失事飞机从400米高度到坠地之间,只有大约10秒!
事发后,黑匣子记录了一些情况:10秒钟里,机身剧烈摇晃,机舱内声音嘈杂,却有一句叫喊:“我的包,我的包!”声嘶力竭,清晰可闻。熟悉这声音的人听出,喊声出自乘員中的郭永怀先生。
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教授时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院副院长,此次,参与核武器研制的郭永怀从青海转车至兰州,由兰州乘机回京汇报工作。
事故现场惨不忍睹: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13具遗体被烧得面目全非……在这一令人窒息的画面中,一处情景尤其让人震惊:有两具侧躺的遗体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虽然烧得如同焦炭,却相互抱得很紧,仿佛合为一体,分都难以分开。清理现场的工作人员努力掰开这双遗体时,甚至听到碎裂的声响。当这双遗体终于被分开,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具遗体的胸部中间,有一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部分烧灼,但是在两个相拥身体的庇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实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通过遗体细节辨认,人们确定两具遗体中,一具是郭永怀先生,一具为郭先生的警卫员弁方东。
由此,我们知道了:在生命的尽头,郭永怀先生牵挂的是实验数据,忍受痛苦、舍身保护的是数据背后的国家力量!郭永怀先生生前参与了“两弹一星”的多方面研发工作。在郭永怀先生遇难的第22天,即1968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时间且长且短,长时长得漫无边际、遥遥无期,短时短得电光石火、转瞬即逝,短得只有几分钟、十来秒。10秒里,一个人能想什么?做什么?10秒却衡量了郭永怀59年的爱与信仰。
(摘自《辽宁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