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石小档案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新近进入石界的读者,来电来信要求本刊增加奇石的基础知识的介绍,多做奇石文化普及,尤其迫切希望了解石界主要石种的特色和赏玩要点。应读者要求,我们从本期起系统介绍主要石种的基本特色和赏玩要点,希望能对新石友有所助益,与老石友一同重温。
  
  大化石,又名大化彩玉石,以质、色见长。大化石一般形体变化不大,形态饱满厚实,多有层状结构;质地坚硬细腻,玉化程度高;石肤细腻滑润,有瓷器釉面的厚重质感;色彩艳丽丰富。
  产地:大化石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境内的岩滩水电站附近河段,目前大坝之上的库区已蓄水,只有大坝下约6公里长的河段可开发。
  成因:据地质专家考证,大化石生成于古生界二叠系约2.6亿年前,属海洋沉积硅质岩。其原岩为火成岩与沉积岩之蚀变带硅质岩石,石质结构紧密。
  质地:大化石质地坚硬,结构紧密,摩氏硬度约为6~8度。硅化程度高、玉质感强的大化石,会有如水晶般的透明、反光的特性。
  石肤:大化石是有“皮”的石头。由于长期在水中浸润、冲刷,大化石通常水洗度极好。其表面形成了醇厚的外层,极为光洁、细腻,凝滑如脂。
  形态:大化石体量大小均见。大逾数米,重数十吨;小只方寸,重以克计。由于组成元素的多样性,经河水夹带泥沙的长期冲刷,结构密度和硬度不同的物质形成大化石特有的层状结构,也有的在表皮留下浮雕般的图案。这是其它石种很难具有的特殊美感。
  色彩:大化石的色彩丰富、绚丽,几乎包含了自然界七大类标准自然光色,这与它所处段的特殊地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分不开。其中,属于暖色系的有金黄、褐黄、棕红、枣红、深棕、古铜等,属于冷色系的有翠绿、墨绿、灰绿、陶白等。色彩多样,表意丰富。又以红、黄色最为多见且为大众喜爱。
  纹理:由于水中矿物致色形成不同纹样的斑、点,大化石上具有了各种花色的纹理,俗称“草花”,这是它特有的审美元素。大化石上的草花类型很多,有的形如雨点,有的形如竹叶,不一而足。其中黄底黑纹的“虎皮草花”最受青睐。
  大化石简史:
  大化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打捞,是广西水石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种。出现后逐渐引起石界关注,此后长期成为国内石市的主打石种,受到南北石友的广泛喜爱,价格也一路飙升。《红河魂》、《烛龙》等屡创成交“天价”的奇石,都是大化石。大化石一般形态变化小,而以质色的绚丽、华贵见长,契合经济迅速发展阶段人们的普遍审美需求,也由此改变了此前石界独钟造型的传统,成为引领当代赏石审美倾向的石种。因此,这一石种的出现,对当代奇石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经过十余年的采捞,目前大化石资源已近枯竭。
  审美特色:
  华贵红、黄等明艳色调的大化石,配合质地的玉润,石肤的华美,耀眼炫目,呈现富贵华丽的气质,是大化石中最具代表性、也广受喜爱的品种。
  清新青、绿、白等清冷色调的大化石,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不染尘埃,是大化石中为数不多、但艺术价值更高的品种。
  古雅有些大化石如书卷,如古枕……加之墨绿、深褐、青黑等浓重色调,以及褪尽火气的适手触感,呈现经年古物的典雅效果。
  瓷韵有些大化石由于极佳的质地和良好的水洗度,形成的釉面呈现出陶瓷一般的视觉效果。赏玩这类大化石,如同欣赏古代名窑留下的名贵瓷器,别有一番韵味。
  作伪辨别:常见的大化石作伪手段为打磨。作伪者通常会故意打磨出大化石的特色层状结构,但线条僵死,无自然变化。打磨后的石头经油养,色彩仍极绚丽,但细看没有石肤,看不到石的自然孔隙,且油褪后石表变白、干涩。近年有人以玉石作伪手段,对大化石进行表皮烧制或染色,使石色红亮诱人。但色彩突兀,浮于表面,缺少自然过渡。
其他文献
从上大学开始,只要坐公交车经过那幢老住宅楼,我总禁不住要把目光投向那个阳台,一个摆满石头和些许根雕的阳台。  形状各异的石头,或大或小,或立或横,错落有致,密密匝匝,被细致地摆放在木架上,远远望去,像盛大艺展的一角,既不张扬,也不抢眼,却又绝不会被忽略。那份厚实的朴拙幽寂与别家阳台上花草的争奇斗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油然而生一丝淡淡的向往,不禁揣想每一块石头的样子,是否犹如奇石馆里陈列的石头一般千
期刊
风水学,由来已久,自上古、三皇五帝,其始于蒙昧之初的渔猎游牧,而臻善于农耕的衍续;从逐水草而牧、择土而耕,至选临水向阳避风处篱园建屋;其兆于生,感于知,积于习,验于行,至今已百万多年矣。竟无一朝一君将其打入与国祚有祸、与众生有害之列,亦从未斩无继者,唯自犹太人马克思之论传入东土被谬用而判其为“迷信”,致使后来50余年,人皆避之如鬼。  风水,环境之精髓。犹空间之电荷、人体之意识,皆知其有而不能知其
期刊
文房即书房,这个概念始于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37-978年)。后主收藏甚丰,所藏书画均钤以“建业文房之印”。唐杜牧“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诗句中的“文房”,是指国家典掌文翰的机构,尚不是后世“书房”的泛称。宋李之彦在其《砚谱》中说:“李后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延珪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之冠。”后主应是“文房三宝”的始倡者。南唐灭亡十一年后的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翰林院学士苏易简著
期刊
2009年11月28日,“中国·凉山首届(国际)奇石博览会暨第二届全国女石友联谊会”在西昌市凉山民族风情园盛大开幕,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张训彩将军、陶昌廉、季崇武将军,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杜耀西,国际盆栽赏石协会理事长苏义吉,马来西亚观赏石协会会长戴文华等和来自全国各地观赏石协会的领导及海内外石友参加了此次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长章,以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吉林白山市等部分省市的领导同时到
期刊
画面石,赏如书画。书画,世人多以色彩、技法、意境为主旨,鲜有以身融其内而悟出书画的三维空间所蕴含的动行之风水。  风水,气也。气行成风,气凝为水,水流风行,物之职也,况画与石乎?  古语:石乃云之根,云为风之翼、水之源;是曰:石蕴风水,其不谬矣。  此石画,于石面黄金分割处左向斜上一杆通天立地的青绿大竹,如君临天下而写出以一隅以营全局的氤氲霸气。气行之处右向横指出浓如玉红如花的长叶,将右侧的广大空
期刊
说到“赌石”,原本是指产自缅甸的翡翠在开采出来   时,有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知道其内在的好坏,须切割翡翠的过程称为“赌石”,是珠宝商人根据翡翠原石的皮壳特征、纹理走向及所开的“门子”来判断其内部翠料的优劣的方式。既然是“赌”,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要想看到石料里的成色情况,只有切割后才能见分晓,所以赌石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2008年底至今,在兰州赏石界也悄然兴起赌石潮流,赌的就是兰州七彩石。
期刊
武行里的教练被称作教师爷,简称“师爷”。天津卫这地儿,常把能说会道、喋喋不休、光说不练的人,也称为“师爷”。  我刚到石行,常听大伙儿称某人为“师爷”,便问为什么。答曰:慢慢你就知道了。此人姓石,一公司职员,好石,每逢周末,必到石圈一走,说到就到,这不,今儿进了我的店。  此君名不虚传,我刚沏上茶,他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细数着每块石头的产地、皮色,就是一块连卖我石头的人都说不清石种的卵石,他也能
期刊
石秉山川之气,藏灵蕴秀。明清两代三晋文人墨客都以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为尊,继承自魏晋南北朝兴起的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情趣,打破了远古人类对大山灵石偶像崇拜的模式。从广义的赏石文化研究而言,他们崇尚自然山水之美,信奉“江山如画”之说,在游山玩水之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词”,大大拓展了赏石文化的范畴,并为今天的爱石者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可资借鉴的赏石文化遗产。如明代文人乔宇〔公元1463~1531年
期刊
这石与兰的忠贞,这风的多情,实在是千年不可遇的精绝,它本应属于、也已属于我,而我又不能不给也喜欢它的桂良……    桂良,是赖聪敏介绍认识的。由相交、相知至诚恳认我做老师才开始注意、喜欢、到爱上了奇石这行。他为人坦直好学,是一有慈心而勤业的年青人。欣喜的是他对石的理解几近于我,久之也真为石界能有这样的青秀而希望。如给他评语,应是有正心者方有正见,有正见者正事可成、于是也为能有这样一位学生而自喜。然
期刊
今朝赏石文化得到飞速发展,古来无此。从实践中升华出理性认识,著书立说,从各个层面阐述赏石文化之博大精深,可谓百花齐放,为艺坛栽培一朵永不凋谢的石花,使赏石文化逐步与姊妹艺术同堂媲美。进行总结,进而为赏石文化持续及有序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拙文阐述地域文化,目的是丰富充实赏石文化的多元营养,赋予赏石文化深度与广度。  我们经过多年的体验与对比,得出赏石文化应是综合艺术的结论,已为石友之共鸣,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