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扬与批评是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孩子了解自己行为后果及其评价,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因此,奖惩分明,及时表扬与批评,就在孩子的心理上起到一种“及时强化”的作用。表扬是一种肯定的“强化”,批评或指责是一种否定的“强化”。表扬与批评,哪种方式更适合于对孩子的教育呢?表扬与批评都应该使用,但表扬与批评是相对的,表扬和批评孩子是有技巧的。笔者就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有一些小小的看法。
一、为何要表扬,如何来表扬
1.表扬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家长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表扬孩子,恐怕有宠坏的后果。如果我们不是衷心表扬孩子,只是胡乱表扬一番,那么就确实有宠坏的可能。很多家长常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这是怕造成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以后就不再求上进。
表扬如土壤中的肥料,可以给孩子很大的鼓励作用,使他们雄心勃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家长给孩子的赞扬比任何人来的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最亲切的人,所以一言一语都发生很大的作用。表扬比责骂来得有效,家长们不妨慷慨的表扬自己孩子。表扬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告诉孩子这是达到了期望中的水准。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
2.表扬可遵循的基本原则
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表扬孩子时,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的8条基本原则,它们对孩子长大后同样适用。
(1)不要过分表扬孩子
(2)表扬时要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你的孩子正在学一个新的活动时,不要总是评价他做的好不好,而应该表扬孩子的热情和进步。
(3)强调孩子的正确行为
你的孩子不是很能够区分他们是谁和他们做了什么。因此不要评价你的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要表扬他的行为“你在车上很安静”。这样,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是他的行为值得表扬。
(4)指出孩子的积极一面
当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小成功时,则很容易陷入总是爱指出孩子们错误的模式中。但是当家长们特别表扬孩子们的成就时,则帮助加固了他们的优点。
(5)不要过于吹嘘孩子
在公关场合过分表扬孩子,不仅忽略了其他的家长和孩子,同时也增加了你自己孩子的压力。这是一种达不到预定目标的表扬,这种表扬甚至使孩子尴尬,并且完全抵消了表扬的利益。
(6)与家庭成员分享孩子的成就
虽然你不应该在公关场合自夸你的孩子,但是在家里你就没有必要退缩。事实上,让家里的人都知道孩子的成就,对孩子是有很多好处的。
(7)表扬要实事求是
孩子虽小,但他也能分辨真假表扬。你的最好的策略是诚实,当你评价孩子的能力的时候。
(8)用肢体语言表达赞同
有时,可以适当地使用身体语言、语调及脸部表情,这些都是很好的表达你赞同的方法。
二、为何要批评,如何来批评
1.批评的必要性
为了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指导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有时批评孩子是必要的,只是要特别小心,在言语和态度上都要谨慎,千万不可用讽刺或嘲笑的言语,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难堪儿自卫和反抗的心理。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就提出改正的方法,使孩子明白所应该走的路和应该做的事。如是孩子一付出了努力,尝试去改过,就算不能立即生效,做家长的也不必气馁,可以从旁鼓励,告诉孩子他的努力不会白费。
2.批评的策略
首先,当家长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先看看孩子做事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好心办坏事。例如,有的孩子帮家长洗碗,结果把很多碗都打破了。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动机而只注意他们行为的结果,就会在批评孩子的同时把孩子求知的欲望、善良的心愿或是良好的动机一并抹杀了。由于他们有限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孩子们往往无法区分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没头没脑的挨了家长的批评之后,他们很可能会以为自己的动机是错的。其实,很少有孩子会有意做错事的。遇到这样的情形,家长们要首先肯定孩子的良好愿望和动机,然后在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
其次,很多家长都只注意到批评和惩罚孩子哪里做错了,而没有及时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就不会错了。孩子越小,他们“错”事情的机会就越多,那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孩子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的,所以当他们做“错”的时候就是他们学习“对”的大好时机。如果家长能够及时施教,就能够避免孩子反复犯同样的错。
第三,批评教育孩子时,家长要用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方法来对待他们。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物体,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同样的道理,当家长指教孩子时,与其单纯地批评孩子“你为什么总是做的这样糟糕”,不如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告诉孩子“假如你这样做就更好了”,或者说“你肯定能做的更好”。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要有帮助、教育孩子更好的成长。
另外,家长要记得多向孩子解释自己的意图和原因,而不要用威胁的手段来使孩子服从。其实有效的教导方法并不复杂,“讲道理”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有心的父母不但会给孩子一个要求,更会对孩子解释要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不但孩子学会了遵守家长的某一个要求,而且因为他理解了要求背后的道理而把要求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将来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或问题时,不用父母指点就知道怎样做了。
三、表扬和批评的共性
1.表扬和批评的内容要具体
有些家长习惯于笼统地表扬或批评孩子,他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今天真乖”、“你怎么又惹妈妈不开心了”等等。可以说,这样的表扬或批评只传递给孩子一种好可坏的感觉,并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家长把表扬或批评的内容说得具体一些,效果就不一样了。
例如,妈妈对贝贝说:“贝贝和小妹妹一起玩玩具,贝贝真乖。”这样,贝贝就知道是因为和小妹妹一起玩玩具,才“享受”到妈妈的表扬。下次她还会把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再如,妈妈对贝贝说:“贝贝,妈妈今天有点儿不开心,因为你在玩过玩具后没有把它们收起来。”这样,贝贝就能体会到,是因为自己没有收拾好玩具,才惹妈妈不开心。下次玩过玩具后她就记得把玩具收起来,让妈妈开心一些。
2.表扬或批评都要及时。
幼儿的思维多属于动作思维和直觉形象思维。离开了行为发生的场景,孩子可能会忘记先前发生的事情。因此,孩子如果做了值得表扬的事,家长就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同样,孩子如果做了该批评的事,也应及时加以批评教育,等到“事过境迁”,再去批评孩子,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因莫明其妙而受到伤害。
3.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或批评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习惯。现在,大多数家长已经能够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但是,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适度的批评是必要的,但也只能作为教育孩子的辅助手段,而且批评时一定要用委婉的方式,不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更多地依赖于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因此,面对着那双天真无邪、充满信赖的眼睛,家长一定要掌握并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技巧,让孩子在您适时的表扬和善意的批评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以上谈到的这些方法虽然都是针对家长而言的,但其中包含的原则和原理其实也适用于幼儿园老师。我们常讲“家园共育”,教育原则分享应该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为何要表扬,如何来表扬
1.表扬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家长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表扬孩子,恐怕有宠坏的后果。如果我们不是衷心表扬孩子,只是胡乱表扬一番,那么就确实有宠坏的可能。很多家长常说:“疼孩子疼在心里,不要疼在嘴上。”这是怕造成孩子自满和骄傲的心理,以后就不再求上进。
表扬如土壤中的肥料,可以给孩子很大的鼓励作用,使他们雄心勃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家长给孩子的赞扬比任何人来的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最亲切的人,所以一言一语都发生很大的作用。表扬比责骂来得有效,家长们不妨慷慨的表扬自己孩子。表扬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告诉孩子这是达到了期望中的水准。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表扬也是一门艺术。
2.表扬可遵循的基本原则
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表扬孩子时,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的8条基本原则,它们对孩子长大后同样适用。
(1)不要过分表扬孩子
(2)表扬时要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你的孩子正在学一个新的活动时,不要总是评价他做的好不好,而应该表扬孩子的热情和进步。
(3)强调孩子的正确行为
你的孩子不是很能够区分他们是谁和他们做了什么。因此不要评价你的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要表扬他的行为“你在车上很安静”。这样,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是他的行为值得表扬。
(4)指出孩子的积极一面
当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小成功时,则很容易陷入总是爱指出孩子们错误的模式中。但是当家长们特别表扬孩子们的成就时,则帮助加固了他们的优点。
(5)不要过于吹嘘孩子
在公关场合过分表扬孩子,不仅忽略了其他的家长和孩子,同时也增加了你自己孩子的压力。这是一种达不到预定目标的表扬,这种表扬甚至使孩子尴尬,并且完全抵消了表扬的利益。
(6)与家庭成员分享孩子的成就
虽然你不应该在公关场合自夸你的孩子,但是在家里你就没有必要退缩。事实上,让家里的人都知道孩子的成就,对孩子是有很多好处的。
(7)表扬要实事求是
孩子虽小,但他也能分辨真假表扬。你的最好的策略是诚实,当你评价孩子的能力的时候。
(8)用肢体语言表达赞同
有时,可以适当地使用身体语言、语调及脸部表情,这些都是很好的表达你赞同的方法。
二、为何要批评,如何来批评
1.批评的必要性
为了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指导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情,有时批评孩子是必要的,只是要特别小心,在言语和态度上都要谨慎,千万不可用讽刺或嘲笑的言语,免得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难堪儿自卫和反抗的心理。批评孩子的时候可以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就提出改正的方法,使孩子明白所应该走的路和应该做的事。如是孩子一付出了努力,尝试去改过,就算不能立即生效,做家长的也不必气馁,可以从旁鼓励,告诉孩子他的努力不会白费。
2.批评的策略
首先,当家长看到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先看看孩子做事的原因和动机是什么。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好心办坏事。例如,有的孩子帮家长洗碗,结果把很多碗都打破了。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动机而只注意他们行为的结果,就会在批评孩子的同时把孩子求知的欲望、善良的心愿或是良好的动机一并抹杀了。由于他们有限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孩子们往往无法区分自己行为的动机和结果,没头没脑的挨了家长的批评之后,他们很可能会以为自己的动机是错的。其实,很少有孩子会有意做错事的。遇到这样的情形,家长们要首先肯定孩子的良好愿望和动机,然后在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
其次,很多家长都只注意到批评和惩罚孩子哪里做错了,而没有及时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就不会错了。孩子越小,他们“错”事情的机会就越多,那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孩子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的,所以当他们做“错”的时候就是他们学习“对”的大好时机。如果家长能够及时施教,就能够避免孩子反复犯同样的错。
第三,批评教育孩子时,家长要用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方法来对待他们。我们都知道,同一个物体,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同样的道理,当家长指教孩子时,与其单纯地批评孩子“你为什么总是做的这样糟糕”,不如采用积极引导的方法,告诉孩子“假如你这样做就更好了”,或者说“你肯定能做的更好”。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要有帮助、教育孩子更好的成长。
另外,家长要记得多向孩子解释自己的意图和原因,而不要用威胁的手段来使孩子服从。其实有效的教导方法并不复杂,“讲道理”就是其中的一个,当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有心的父母不但会给孩子一个要求,更会对孩子解释要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不但孩子学会了遵守家长的某一个要求,而且因为他理解了要求背后的道理而把要求内化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将来再遇到同样的情景或问题时,不用父母指点就知道怎样做了。
三、表扬和批评的共性
1.表扬和批评的内容要具体
有些家长习惯于笼统地表扬或批评孩子,他们经常对孩子说:“你今天真乖”、“你怎么又惹妈妈不开心了”等等。可以说,这样的表扬或批评只传递给孩子一种好可坏的感觉,并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如果家长把表扬或批评的内容说得具体一些,效果就不一样了。
例如,妈妈对贝贝说:“贝贝和小妹妹一起玩玩具,贝贝真乖。”这样,贝贝就知道是因为和小妹妹一起玩玩具,才“享受”到妈妈的表扬。下次她还会把玩具与同伴一起分享。再如,妈妈对贝贝说:“贝贝,妈妈今天有点儿不开心,因为你在玩过玩具后没有把它们收起来。”这样,贝贝就能体会到,是因为自己没有收拾好玩具,才惹妈妈不开心。下次玩过玩具后她就记得把玩具收起来,让妈妈开心一些。
2.表扬或批评都要及时。
幼儿的思维多属于动作思维和直觉形象思维。离开了行为发生的场景,孩子可能会忘记先前发生的事情。因此,孩子如果做了值得表扬的事,家长就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同样,孩子如果做了该批评的事,也应及时加以批评教育,等到“事过境迁”,再去批评孩子,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让孩子因莫明其妙而受到伤害。
3.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或批评都只是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习惯。现在,大多数家长已经能够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但是,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适度的批评是必要的,但也只能作为教育孩子的辅助手段,而且批评时一定要用委婉的方式,不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更多地依赖于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因此,面对着那双天真无邪、充满信赖的眼睛,家长一定要掌握并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技巧,让孩子在您适时的表扬和善意的批评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以上谈到的这些方法虽然都是针对家长而言的,但其中包含的原则和原理其实也适用于幼儿园老师。我们常讲“家园共育”,教育原则分享应该也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