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小周,老师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小周有上进心,学习努力,成绩好,但让他出名的却是拖沓,无论做什么事情,他总比别人慢半拍,而且由于害怕自己的学习受到影响,上课时经常对老师说:“老师,等一等!”于是,同学们私底下戏称他“周等等”。
一次地理课,我刚要开始讲授新知识,就听到小周在下面叫“等一等”。此时,同学们早已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只有小周还在翻找地理书。我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刚要把幻灯片转换到下一个内容时,小周还在手忙脚乱地在笔记本上整理知识点,急得满脸通红。好在每次等的时间不长,没人太计较。
交作业也是,班里各科的科代表都知道每次最后一个交作业的都是小周。有时候,科代表不愿因为小周一个人的作业而花费太多时间等待,便把作业先交给了老师,让小周自己把作业交给老师。
其实像小周这样学习拖沓,上课“等一等”的学生不少。教师之所以容忍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进度影响不大,加上其他学生意见不大,所以“等一等”的要求基本都会得到满足。可是,这些学生学习效率很低,之所以还能跟上学习的队伍,主要是因为学习刻苦和教师在课上成全的结果,所以他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比别人慢半拍,也没有想过要怎样去改掉这个毛病。
据我观察,如果小周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找到原因并改正,凭小周刻苦学习的劲头,他的成绩肯定会名列前茅。于是,我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以后上课都不要再等了,让小周产生压力,逼着他主动改掉拖沓的毛病。
过了一周,又到了我的地理课。铃响后,我开始讲课,发现班级学生基本都已经端坐在座位上,小周也没喊“等一等”,桌上的学习用具一应俱全。
课下,我问小周的同桌,这才知道,原来那天第一节课英语课前,因为小周还在背昨天语文老师要求背诵的古诗,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以至于有一个语法解释没有记清楚,而英语老师对小周“等一等”的要求没有理会,小周很是懊恼。下课后,小周又开始补英语笔记,没有做好课前准备,耽误了第二节数学课。因为小周和老师没有在同一频道上,所以,这两节课小周都在疲于追赶进度,学习效果很差,没弄明白的地方太多了。
下午放学,科任老师在班级群里交流了一下小周的“改造”情况,大致得出这样几点结论:一是开始意识到上课之前要做好新课的准备工作。二是叫“等一等”的频率低了,小周在“被逼无奈”下开始已经有意识地提高学习速度,拖拉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三是小周的情绪有点小崩溃。为了不影响小周的学习,老师一致决定,加强班级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同一学习小组的学优生注意帮扶,查漏补缺,避免他的学习成绩下降。
又过了一周,小周的学习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上课也都能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但是与其他同学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规定的学习流程和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还是不够好,要么慢条斯理,要么手忙脚乱,学习目标混乱,找不到合理的学习方法。
也就是说,小周还是没有认识到拖拉问题的深层原因,还没有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的分析。所以,他的拖拉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学习安排不合理,不能合理统筹分配时间。
经过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班级开展“改变拖沓毛病,形成良好习惯”班会课,由科任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学习要求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有针对性地讲解拖拉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改变措施,让学生找到自身的原因,并且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流程是高效的。班会课后,我专门和小周聊了聊。
“我之所以学习比别人慢半拍,是因为对学习内容没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安排,放学后的家庭作业,偏偏要在课间做,影响了上课前的准备活动。本来应该课后对知识反思和总结,我却把这个过程留在课上,所以,当新课的学习开始时,自己的思绪却还在上一个环节中,结果新环节的学习准备没有做好,只能让老师等一等。”小周说。
我对小周说:“你的学法方面存在错误,不注重学习效率,本应该边听边思考边归纳,你就是把思考独立出来,占用了下面新知识的学习时间,结果旧知识归纳不完整,新知识的学习又受到了影响。”
我告诉小周,学习要遵循就近原则,上一环节的任务要按时完成,全身心完成当前的任务,随时为下一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要与课堂教学步调一致,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在不影响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个人的学习,避免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冲突。
一段时间后,小周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来不良的学习习惯,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课间很少手忙脚乱地“瞎忙”了,已經有很长时间没人叫他“周等等”了。
造成学生拖拉的原因有很多,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就要通过实践让他们认识到拖拉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提高效率、改变拖拉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从思想到实际行为上,战胜拖拉,成为一个有条理、高效率的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二中)
一次地理课,我刚要开始讲授新知识,就听到小周在下面叫“等一等”。此时,同学们早已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只有小周还在翻找地理书。我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刚要把幻灯片转换到下一个内容时,小周还在手忙脚乱地在笔记本上整理知识点,急得满脸通红。好在每次等的时间不长,没人太计较。
交作业也是,班里各科的科代表都知道每次最后一个交作业的都是小周。有时候,科代表不愿因为小周一个人的作业而花费太多时间等待,便把作业先交给了老师,让小周自己把作业交给老师。
其实像小周这样学习拖沓,上课“等一等”的学生不少。教师之所以容忍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进度影响不大,加上其他学生意见不大,所以“等一等”的要求基本都会得到满足。可是,这些学生学习效率很低,之所以还能跟上学习的队伍,主要是因为学习刻苦和教师在课上成全的结果,所以他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比别人慢半拍,也没有想过要怎样去改掉这个毛病。
据我观察,如果小周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找到原因并改正,凭小周刻苦学习的劲头,他的成绩肯定会名列前茅。于是,我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以后上课都不要再等了,让小周产生压力,逼着他主动改掉拖沓的毛病。
过了一周,又到了我的地理课。铃响后,我开始讲课,发现班级学生基本都已经端坐在座位上,小周也没喊“等一等”,桌上的学习用具一应俱全。
课下,我问小周的同桌,这才知道,原来那天第一节课英语课前,因为小周还在背昨天语文老师要求背诵的古诗,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以至于有一个语法解释没有记清楚,而英语老师对小周“等一等”的要求没有理会,小周很是懊恼。下课后,小周又开始补英语笔记,没有做好课前准备,耽误了第二节数学课。因为小周和老师没有在同一频道上,所以,这两节课小周都在疲于追赶进度,学习效果很差,没弄明白的地方太多了。
下午放学,科任老师在班级群里交流了一下小周的“改造”情况,大致得出这样几点结论:一是开始意识到上课之前要做好新课的准备工作。二是叫“等一等”的频率低了,小周在“被逼无奈”下开始已经有意识地提高学习速度,拖拉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三是小周的情绪有点小崩溃。为了不影响小周的学习,老师一致决定,加强班级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同一学习小组的学优生注意帮扶,查漏补缺,避免他的学习成绩下降。
又过了一周,小周的学习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上课也都能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但是与其他同学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在规定的学习流程和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还是不够好,要么慢条斯理,要么手忙脚乱,学习目标混乱,找不到合理的学习方法。
也就是说,小周还是没有认识到拖拉问题的深层原因,还没有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的分析。所以,他的拖拉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学习安排不合理,不能合理统筹分配时间。
经过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班级开展“改变拖沓毛病,形成良好习惯”班会课,由科任教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学习要求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有针对性地讲解拖拉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改变措施,让学生找到自身的原因,并且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流程是高效的。班会课后,我专门和小周聊了聊。
“我之所以学习比别人慢半拍,是因为对学习内容没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安排,放学后的家庭作业,偏偏要在课间做,影响了上课前的准备活动。本来应该课后对知识反思和总结,我却把这个过程留在课上,所以,当新课的学习开始时,自己的思绪却还在上一个环节中,结果新环节的学习准备没有做好,只能让老师等一等。”小周说。
我对小周说:“你的学法方面存在错误,不注重学习效率,本应该边听边思考边归纳,你就是把思考独立出来,占用了下面新知识的学习时间,结果旧知识归纳不完整,新知识的学习又受到了影响。”
我告诉小周,学习要遵循就近原则,上一环节的任务要按时完成,全身心完成当前的任务,随时为下一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要与课堂教学步调一致,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在不影响教师教学和自己学习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个人的学习,避免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冲突。
一段时间后,小周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来不良的学习习惯,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课间很少手忙脚乱地“瞎忙”了,已經有很长时间没人叫他“周等等”了。
造成学生拖拉的原因有很多,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就要通过实践让他们认识到拖拉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提高效率、改变拖拉的方法和措施,让学生从思想到实际行为上,战胜拖拉,成为一个有条理、高效率的学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