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适应现代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学作为所有学科的通用工具,同样也是中职专业教学服务的工具。而中职类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如何把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实现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为专业提供数理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专业服务 有效教学模式
为适应经济和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可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响应胡总书记“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的讲话精神。由此,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根据我国在高等教育学校的不断地扩招形式下,走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就受到了很的大影响,同时依据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极低,甚至还有厌学情绪,而且在新知识教学中理解低,接受速度特别慢。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围绕专业,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模式。
一、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
为了让中职学生学适合于他们的知识层次、有利于专业能力提高的数学,我们需要对中职数学教材进行改革,编写一套适合专业需要的数学教材。数学教材,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本,突出“实用、够用”原则,为专业学习服务,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体现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
新教材要轻理论,重应用,各部分内容要有相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例题、习题应以生活、专业应用为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悉悉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掌握谋生的本领。认识改变了,目标明确了,学习动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根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课程与学生要具备的专业技能等两方面的需要,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重新整编数学教材。本专业涉及到的测量平差课程就有行列式、矩阵,又如水利工程制图又涉及到空间图形,其中就有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问题,另外在测量技能中的计算,主要是运用三角函数及解方程组等等。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实情,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
二、课堂教学情景应注重专业应用
数学教学的抽象性是它的一个特殊性,在教学中要竭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的联系,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景,而且课堂教学不一定只局限在教室进行,可以在室外,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认知元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意识。例如在解斜三角形运用教学中,先以任务驱动法,布置要完成的任务。如某工程队在实施建设前进行实地测量,在A、B两点间有小山和小河,为了求A、B两点间的距离,选择一点D,使AD可以直接测量且B、D两点可以通视,再AD上选一点C,使B、C两点也可以通视,测量下列数据:
AC=m,CD=n,∠ADB=α,∠ACB=β,求AB。
再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用测量仪器完成的实习报告表(左表)
通过选择紧贴生产实际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把知识融入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同时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无时无刻不受专业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催生学生专业思想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把数学作为工具来应用的意识,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用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作为数学教学背景,更能使学生接受,效果会更好。又如在教学三垂线定理和二面角知识点时,就特别设计——运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学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模型演示法、对比法和设计“不平衡”问题情景法等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在运算中进行智力加工的自觉性;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选择信息、独立获取信息和勇于创造信息的精神。
有效练习是学法指导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不但对课堂教学起有效的补充作用,而且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知识系统化。要想做到练习的有效性,必须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练习。
(一)课前准备型练习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开头是否顺利,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知识掌握、训练的角度来说,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规律,适当创设迁移情境,精心设计准备练习,让学生精巧地练,为后面的新课作铺垫。这样的准备练习安排的训练时间大约五分钟左右,为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构筑起支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堂检测型练习
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是学生在完成一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不小于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目标达成练习。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是促进学生内化知识,使知识尽快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的设计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练习应低起点,多层次。通过教学目标当堂检测练习情况的反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掌握状况。同时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课后的补进和实践性练习
一是要针对学生在当堂检测中暴露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选择性强化练习。给部分练习犯错的学生一个重新理解、掌握知识的途径,并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二是加强学实践性练习,因为练习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使之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针对一部分有专业应用背景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布置调查与实习作业:(1)找出应用知识的专业点;(2)列举具体应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过程的实例;(3)布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操作;(4)实训情况许可条件下,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制作活动,自己设计体现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新见解的课件。
职业学校从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改革文化课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职教人研讨的一个教改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张国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3)
[2] 宋前秋.美国开放课堂理论和实践概述[J].江西教育科研,1998[3]刘萍.建构观下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J].数学通讯,1999(4)■
[关键词] 数学教学 专业服务 有效教学模式
为适应经济和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可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响应胡总书记“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的讲话精神。由此,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核心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根据我国在高等教育学校的不断地扩招形式下,走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就受到了很的大影响,同时依据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极低,甚至还有厌学情绪,而且在新知识教学中理解低,接受速度特别慢。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围绕专业,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模式。
一、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
为了让中职学生学适合于他们的知识层次、有利于专业能力提高的数学,我们需要对中职数学教材进行改革,编写一套适合专业需要的数学教材。数学教材,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本,突出“实用、够用”原则,为专业学习服务,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体现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
新教材要轻理论,重应用,各部分内容要有相对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例题、习题应以生活、专业应用为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悉悉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掌握谋生的本领。认识改变了,目标明确了,学习动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根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专业课程与学生要具备的专业技能等两方面的需要,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水平,重新整编数学教材。本专业涉及到的测量平差课程就有行列式、矩阵,又如水利工程制图又涉及到空间图形,其中就有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问题,另外在测量技能中的计算,主要是运用三角函数及解方程组等等。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实情,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
二、课堂教学情景应注重专业应用
数学教学的抽象性是它的一个特殊性,在教学中要竭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的联系,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景,而且课堂教学不一定只局限在教室进行,可以在室外,尽可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认知元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意识。例如在解斜三角形运用教学中,先以任务驱动法,布置要完成的任务。如某工程队在实施建设前进行实地测量,在A、B两点间有小山和小河,为了求A、B两点间的距离,选择一点D,使AD可以直接测量且B、D两点可以通视,再AD上选一点C,使B、C两点也可以通视,测量下列数据:
AC=m,CD=n,∠ADB=α,∠ACB=β,求AB。
再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用测量仪器完成的实习报告表(左表)
通过选择紧贴生产实际的典型问题,让学生把知识融入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同时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无时无刻不受专业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催生学生专业思想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把数学作为工具来应用的意识,同时加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为了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用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作为数学教学背景,更能使学生接受,效果会更好。又如在教学三垂线定理和二面角知识点时,就特别设计——运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学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模型演示法、对比法和设计“不平衡”问题情景法等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在运算中进行智力加工的自觉性;另外还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选择信息、独立获取信息和勇于创造信息的精神。
有效练习是学法指导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不但对课堂教学起有效的补充作用,而且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知识系统化。要想做到练习的有效性,必须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练习。
(一)课前准备型练习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节课开头是否顺利,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知识掌握、训练的角度来说,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规律,适当创设迁移情境,精心设计准备练习,让学生精巧地练,为后面的新课作铺垫。这样的准备练习安排的训练时间大约五分钟左右,为新课的引入、新知识的构筑起支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堂检测型练习
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是学生在完成一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不小于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目标达成练习。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是促进学生内化知识,使知识尽快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教学目标当堂评价练习的设计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练习应低起点,多层次。通过教学目标当堂检测练习情况的反馈,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到全班学生的学习掌握状况。同时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课后的补进和实践性练习
一是要针对学生在当堂检测中暴露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选择性强化练习。给部分练习犯错的学生一个重新理解、掌握知识的途径,并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二是加强学实践性练习,因为练习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巩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使之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针对一部分有专业应用背景的数学知识,给学生布置调查与实习作业:(1)找出应用知识的专业点;(2)列举具体应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过程的实例;(3)布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操作;(4)实训情况许可条件下,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制作活动,自己设计体现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新见解的课件。
职业学校从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改革文化课教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职教人研讨的一个教改问题。
参 考 文 献
[1] 张国定.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6(3)
[2] 宋前秋.美国开放课堂理论和实践概述[J].江西教育科研,1998[3]刘萍.建构观下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J].数学通讯,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