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研究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且在PCI之前予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同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两组的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RA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0.5h、1h、2h的心率及血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33%,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88-02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女44例、男76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1±0.5)岁。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研究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且在PCI前予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最终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而注射液由赛诺菲安万特有限公司生产,其负荷量首先为150mg的静注治疗,之后予以1mg/min的维持治疗;而对照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其中常规治疗包括他汀类的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方面,且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做了心肌酶、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在术中与术后5天亦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将心率失常发生情况记录下来。
1.2.2研究组的护理方法
1.2.2.1将用药的方法与速度严格掌握由于胺碘酮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要将静脉注射的速度严格掌握,首先把1mg/min的速度换算为微泵需要的ml/h参数,再用微泵将速度控制,确保用药时间以及速度的准确。又因为静脉用的胺碘酮具有较快的起效,其作用可达到最大的时间为注射的15min,之后4h之内逐渐降低,急需予以静脉的维持用药治疗,当达到血药的浓度之后可将口服药加上。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微泵报警要予以足够重视,要及时的发现且排除故障。
1.2.2.2将静脉合理的使用以及保护由于胺碘酮的静脉给药具有较长的给药时间,其对血管具有较大的刺激性,较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所以要选取粗大静脉使用的静脉的留置针亦或是中心静脉的导管。进行输液的整个过程中对于穿刺部位是否具有肿胀、渗漏等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渗出要将注射部位更换。
1.3观察指标从IRA的开通开始到持续的2h对再灌注的心律失常进行观察,其中心率在45次/min且持续的时间大于1min的SB、持续时间大于1min的SA、持续时间大于1min的AVB、包括多源性的VP以及大于5次/min的频发VP的室性期前的收缩,还有包括PVT以及AIR的VT、心室的颤动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0.5h、1h、2h的心率以及血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AMI的PCI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为再灌注的心律失常,部分的RA可能对血脉的动力学的改变造成直接的影响[1]。而心率失常较为常见的临床治疗药物为胺碘酮,其在心率失常的治疗中安全性较好[2]。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33%,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同时采取护理措施可取得更佳临床疗效,还应注意如下两点。
3.1对于血压的变化要注意观察由于应缓慢施行胺碘酮的静脉推注,以便因為其负性的肌力与血管的扩张作用导致过低性的血压发生。因此对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要随时关注,通过控制推注浓度或者监测血压的变化将速度减慢。在本组当中予以胺碘酮的静注之后1例血压从121/65mmHg下降到85/56mmHg,将注射速度减慢,再予以多巴胺静脉推注,患者的血压最终为108/62mmHg。
3.2心电监护应持续且严密因为前壁的心肌梗死中患者左冠状的动脉出现闭塞现象,导致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室性的心率现象发生,所以心电监护应持续且严密[3]。
综上所述,胺碘酮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俞永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42-843.
[2]茹祥伟.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5(12):2590-2592.
[3]李巧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23(8):39-41.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6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88-02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女44例、男76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1±0.5)岁。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研究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且在PCI前予以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最终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而注射液由赛诺菲安万特有限公司生产,其负荷量首先为150mg的静注治疗,之后予以1mg/min的维持治疗;而对照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其中常规治疗包括他汀类的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方面,且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做了心肌酶、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在术中与术后5天亦予以持续心电监护,将心率失常发生情况记录下来。
1.2.2研究组的护理方法
1.2.2.1将用药的方法与速度严格掌握由于胺碘酮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要将静脉注射的速度严格掌握,首先把1mg/min的速度换算为微泵需要的ml/h参数,再用微泵将速度控制,确保用药时间以及速度的准确。又因为静脉用的胺碘酮具有较快的起效,其作用可达到最大的时间为注射的15min,之后4h之内逐渐降低,急需予以静脉的维持用药治疗,当达到血药的浓度之后可将口服药加上。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微泵报警要予以足够重视,要及时的发现且排除故障。
1.2.2.2将静脉合理的使用以及保护由于胺碘酮的静脉给药具有较长的给药时间,其对血管具有较大的刺激性,较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所以要选取粗大静脉使用的静脉的留置针亦或是中心静脉的导管。进行输液的整个过程中对于穿刺部位是否具有肿胀、渗漏等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渗出要将注射部位更换。
1.3观察指标从IRA的开通开始到持续的2h对再灌注的心律失常进行观察,其中心率在45次/min且持续的时间大于1min的SB、持续时间大于1min的SA、持续时间大于1min的AVB、包括多源性的VP以及大于5次/min的频发VP的室性期前的收缩,还有包括PVT以及AIR的VT、心室的颤动是观察的主要内容。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0.5h、1h、2h的心率以及血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AMI的PCI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为再灌注的心律失常,部分的RA可能对血脉的动力学的改变造成直接的影响[1]。而心率失常较为常见的临床治疗药物为胺碘酮,其在心率失常的治疗中安全性较好[2]。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33%,低于对照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同时采取护理措施可取得更佳临床疗效,还应注意如下两点。
3.1对于血压的变化要注意观察由于应缓慢施行胺碘酮的静脉推注,以便因為其负性的肌力与血管的扩张作用导致过低性的血压发生。因此对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要随时关注,通过控制推注浓度或者监测血压的变化将速度减慢。在本组当中予以胺碘酮的静注之后1例血压从121/65mmHg下降到85/56mmHg,将注射速度减慢,再予以多巴胺静脉推注,患者的血压最终为108/62mmHg。
3.2心电监护应持续且严密因为前壁的心肌梗死中患者左冠状的动脉出现闭塞现象,导致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室性的心率现象发生,所以心电监护应持续且严密[3]。
综上所述,胺碘酮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俞永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42-843.
[2]茹祥伟.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5(12):2590-2592.
[3]李巧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23(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