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的积极举措,对于当前中国令人堪忧的诚信
环境而言,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诚信工程的启动,各地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也纷纷加快。《财经界》记者了解到,包括浙江、海南在内的许多省市目前都已启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同时抓紧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失信惩戒联动实施办法。
地方的积极举措,对于当前中国令人堪忧的诚信环境而言,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业界人士也同时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金融、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配合联动,如果各地都热衷于“单打独斗”, 只是将自己区域内的信用数据进行整合,不仅容易形成地区信息共享壁垒,也会造成许多技术、资源的浪费。
热潮涌动
市场经济以来,GDP、CPI、基尼系数等能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热门指标受到高度关注,而诚信建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
然而,近来这一现象却有所突破。市场敏感人士注意到,许多省市目前都将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启动了征信平台建设。
比如温州,这个民营中小企业集聚地,近几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频发老板跑路事件,给当地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尽快重铸信用,目前,温州正全力推进“12348”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温州分中心,同时启用的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将与之实现对接共享。
据相关人士介绍,温州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是建立在政府部门内部的一个信息信用共享平台,它将工商、税务、质监等35家部门采集到的企业信息进行归集、整合,能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的综合监管应用。
海南省也在抓紧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失信惩戒联动实施办法,建设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台争取年内启动,力争3年左右初步完成。
江苏省一些市县的信用行动启动得更早。宿迁市去年9月初就启动实施了《宿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建立符合宿迁市情、体现宿迁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构架。据悉,今年4月,宿迁计划开通严重失信“黑名单”曝光平台。
无锡则在去年年底就在其核心商业圈的一处LED大屏幕上,展示了首批88名失信者的名单和照片。
法律界专家认为,公布失信者的名单和信息,能对其形成有力的威慑,从而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
关键点
不过,各地建设信用体系应避免陷入“地区壁垒”。一位长期关注信用建设的金融界人士指出,地区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可避免地都是围绕本区域内的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应用,而且受机制体制的限制,各地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很难“坦诚互通”。
梳理分析国际发达国家诚信建设的经验,往往都是由政府、行业协会或商业征信机构驱动,建设的信用系统全国、全行业都可以共享。
比如德国、法国,多借助于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强制金融机构定期将信用信息数据提供给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日本是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非营利的银行会员制机构(日本个人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对消费者个人或企业进行征信,会员银行可以共享信息。
英美等国的诚信体系则完全是市场行为,由以营利为目的征信机构来收集、加工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为信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服务。
反观我国,目前尚没有一个主要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能承担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工作。而相比于政府驱动模式,如果要打通金融、法律、税收、工商、海关等众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通道,建设完善的社会征信平台,依赖市场自身的力量显然更不现实。
此外,在确立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主体之后,如何开放应用征信平台上的信用数据也是亟需面对的问题。比如,是无偿地对社会开放还是部分有偿地开放,是全部对社会开放还是只对中介机构开放?同时对这些开放的信息又该如何进行保护?
环境而言,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诚信工程的启动,各地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也纷纷加快。《财经界》记者了解到,包括浙江、海南在内的许多省市目前都已启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同时抓紧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失信惩戒联动实施办法。
地方的积极举措,对于当前中国令人堪忧的诚信环境而言,无疑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业界人士也同时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金融、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配合联动,如果各地都热衷于“单打独斗”, 只是将自己区域内的信用数据进行整合,不仅容易形成地区信息共享壁垒,也会造成许多技术、资源的浪费。
热潮涌动
市场经济以来,GDP、CPI、基尼系数等能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热门指标受到高度关注,而诚信建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
然而,近来这一现象却有所突破。市场敏感人士注意到,许多省市目前都将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启动了征信平台建设。
比如温州,这个民营中小企业集聚地,近几年因金融危机的影响频发老板跑路事件,给当地的信誉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尽快重铸信用,目前,温州正全力推进“12348”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温州分中心,同时启用的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将与之实现对接共享。
据相关人士介绍,温州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是建立在政府部门内部的一个信息信用共享平台,它将工商、税务、质监等35家部门采集到的企业信息进行归集、整合,能实现对企业信用信息的综合监管应用。
海南省也在抓紧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失信惩戒联动实施办法,建设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平台争取年内启动,力争3年左右初步完成。
江苏省一些市县的信用行动启动得更早。宿迁市去年9月初就启动实施了《宿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3—2015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建立符合宿迁市情、体现宿迁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构架。据悉,今年4月,宿迁计划开通严重失信“黑名单”曝光平台。
无锡则在去年年底就在其核心商业圈的一处LED大屏幕上,展示了首批88名失信者的名单和照片。
法律界专家认为,公布失信者的名单和信息,能对其形成有力的威慑,从而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
关键点
不过,各地建设信用体系应避免陷入“地区壁垒”。一位长期关注信用建设的金融界人士指出,地区性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可避免地都是围绕本区域内的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应用,而且受机制体制的限制,各地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很难“坦诚互通”。
梳理分析国际发达国家诚信建设的经验,往往都是由政府、行业协会或商业征信机构驱动,建设的信用系统全国、全行业都可以共享。
比如德国、法国,多借助于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强制金融机构定期将信用信息数据提供给公共信用登记系统;日本是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非营利的银行会员制机构(日本个人信用信息中心),负责对消费者个人或企业进行征信,会员银行可以共享信息。
英美等国的诚信体系则完全是市场行为,由以营利为目的征信机构来收集、加工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为信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服务。
反观我国,目前尚没有一个主要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能承担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工作。而相比于政府驱动模式,如果要打通金融、法律、税收、工商、海关等众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通道,建设完善的社会征信平台,依赖市场自身的力量显然更不现实。
此外,在确立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主体之后,如何开放应用征信平台上的信用数据也是亟需面对的问题。比如,是无偿地对社会开放还是部分有偿地开放,是全部对社会开放还是只对中介机构开放?同时对这些开放的信息又该如何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