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无定法,但最忌讳的是死读书,读死书,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应该灵活变通,把书读活,也就是要把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实践。要做到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高中 语文活学
学无定法,但最忌讳的是死读书,读死书,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习应该灵活变通,把书读活,也就是要把所学得的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实践。要做到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博学深思。
渊博的学问是触类旁通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原材料,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聪明的人也无法融会贯通。因而我们应该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然后才有可能融会贯通。朱熹说:“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合作日趋紧密的今天,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尤其需要更多的具有触类旁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眼界决定境界,我们青年一代必须培养自觉的开放意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绝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青年人具有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优势,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自觉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要思维活跃,富于联想,善于分析,引伸推导,勇于创新。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曾说过:“触类旁通,启发实多。”在博学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把自己储备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归纳综合、分析类比,使自己掌握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本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中央电视台一个访谈栏目以城市发展为题采访杭州市长,主持人王小丫问杭州市长:“杭州的景色很美,不知在市长先生心中,最佩服的前任市长是哪位?”市长稍作思考后,不慌不忙地作了回应。“我最佩服的前任市长有两位:一是唐代的白居易,一是宋代的苏东坡。两位市长一前一后,不仅为我们的后人建设了美丽的杭州,留下了白堤与苏堤,还吟作了200多首脍炙人口、宣传杭州的广告词。”最佩服哪位前任?这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但是这位市长面对这个刁钻的问题没有局限于时空的限制,他跳出了传统思维的圈子, 巧妙地将历史文学知识与城市发展主题联系起来,选出了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和曾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这种巧妙的回答既给出了答案,又回避了问题的难点和敏感点,可谓高明。可见,融会贯通不仅能让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能收到美不胜收的效果。因而,我们不仅要广博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应该经常将自己储备的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归纳分类,,使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触类旁通的能力。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同一学科内部,而且还可以再相近和不同学科专业间运用。
三、要有战略眼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要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还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所谓“大处着眼”,就是要求在看待问题时要有要照顾全局,有战略高度,也就是要“取法乎上”,有战略眼光和长远思维,不能太过于近视,为了眼前的小目标而牺牲自己的长远规划,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埋下沿路的地雷,制造重重危机。著名学者缪钺先生在《治学琐言》中指出:“治学者如果只知道深入探索,还是不够的,同时,又要求能站得高,看得远,从大处着眼。黄庭坚说,陈师道“读书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脉络”。(《后山诗注》卷首王云题记)所谓“知天下之脉络”,就是要求有远见通识。司马迁说自己写《史记》要“通古今之变”,也就是这个意思。我常对所培养的魏晋南北朝史专业研究生说:“你们研究的专业虽然是魏晋南北朝史,但是你们如果局限于这个范围之内,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的许多问题,你们还是难以探索深透,必须上溯先秦、两汉,下贯唐宋,才能看得更深、更远、更透彻。”
触类旁通的能力,是新世纪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毫无疑问,只有从大处着眼,才能有高起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但是,许多人虽然做到了前面的“大处着眼”,却忘了后面的“小处着手”。他们眼高手低,往往瞧不起“细枝末节”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凡事应该有高远的目标,但高远的目标必须落实到细节小事中去。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尚且要从细微处着手,那么我们求学不也应如此吗?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考试,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参加考试的有几百人,考生们挖空心思构思画面。有的在画面上画着崇山峻岭,其间耸立着一座寺;有的在山岭间“扬”起一面寺幡;有的在两峰之间“闪”出一角寺庙的飞檐……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这时,有一位考生交上卷来,宋徽宗展开一看,不禁拍案称绝!只见画面:崇山峻岭之间,一股清泉飞泻而下,泉边一位老和尚正弯着腰,用瓢往桶中倒水。可见,小处亦精彩。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眼光决定他所取得的成就,他着眼的高度决定他所事业的成就,战略的起点决定践行的效果。但大处着眼不能代替小处着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不屑于从小事做起,不想做一块块“垒土”,那么,要想登上触类旁通的“九层之台”就只能成为一种空中楼阁。
胡适先生曾说:“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我们要培养触类旁通的能力也应该如此,既要有开阔的事业,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还必须从小处着手,小心做好每一个细节。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