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20例进行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非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介入治疗并发症较常规护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熟练的导管技术、严密的术中监护和术后管理能有效地预防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干预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胸闷、胸憋、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部分人无症状,体检时才发现患有冠心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各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经皮穿刺送入气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血运重建方法。
介入疗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快、易被接受、疗效确切等优点。但介入治疗必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由于年龄、心理状态、冠脉病变特征、疾病状态、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1],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寻找较好治疗和护理措施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对心内科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例,对照组70例。干预组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5±9.4,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2±10.4,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可以看出,两组间比较,性别、年龄、病程、冠脉病变,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病例术前2d均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传染四项、出凝血时间,均采用经皮穿刺经股动脉PCI。
1.2.1 对照组护理措施 对照组病例按冠心病现代护理常规和PCI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2 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组病人强化医疗护理措施,完善术前准备,重视术前教育。了解病人有无思想顾虑,对手术是否有紧张恐惧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对不同个体给予针对性的全过程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效果、操作方法,介绍同类病人康复的效果,消除患者疑虑和恐慌心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合作。②术前3d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制动而发生尿潴留。③备好术中用药:消心痛、卡托普利、利多卡因、安定注射液、肝素钠、硝酸甘油,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用药。④备齐手术器械及抢救器材,如各种导管、除颤器,氧气等,并由专人负责。⑤术中配合:器械护士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并保证其性能良好;巡回护士密切监视心电监护、有创动脉压力,随时将情况报告给术者,及时准确提供术中用药,密切观察病人变化,随时询问有无不适。⑥术后护理。24h以内在CCU监护系统下进行连续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并保持其清洁无菌;穿刺点置沙袋6个小时,床上平卧24小时,密切观察术侧肢体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弱;鼓励患者多饮水,一方面利于排出造影剂,另一方面预防因术前禁食而诱发血容量不足,必要时静脉补液;拔除鞘管时给予心电监护,向患者解释清楚,备好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及除颤器,护士多和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拔管后压迫部位准确、力度适宜。⑦给予心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控制危险因素。
1.3 疗效分析评价:指护理干预前后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及预后的影响,包括心理的(紧张、忧虑情绪)生理的(心绞痛或胸闷症状)影响。常见术后并发症有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室颤(VF)、尿潴留、心绞痛(SAP),冠脉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α=0.05;p<0.05,有显著差异。
2 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对照组在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室颤、尿潴留、心绞痛等方面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范围也在扩大,接受PCI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黄震华.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世纪末的回顾和展望[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3):107.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干预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胸闷、胸憋、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部分人无症状,体检时才发现患有冠心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各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经皮穿刺送入气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血运重建方法。
介入疗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操作简便、恢复期快、易被接受、疗效确切等优点。但介入治疗必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由于年龄、心理状态、冠脉病变特征、疾病状态、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1],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寻找较好治疗和护理措施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对心内科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0例,对照组70例。干预组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5±9.4,对照组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2±10.4,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冠脉病变特征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可以看出,两组间比较,性别、年龄、病程、冠脉病变,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病例术前2d均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传染四项、出凝血时间,均采用经皮穿刺经股动脉PCI。
1.2.1 对照组护理措施 对照组病例按冠心病现代护理常规和PCI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2.2 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组病人强化医疗护理措施,完善术前准备,重视术前教育。了解病人有无思想顾虑,对手术是否有紧张恐惧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对不同个体给予针对性的全过程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效果、操作方法,介绍同类病人康复的效果,消除患者疑虑和恐慌心理,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主动合作。②术前3d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制动而发生尿潴留。③备好术中用药:消心痛、卡托普利、利多卡因、安定注射液、肝素钠、硝酸甘油,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用药。④备齐手术器械及抢救器材,如各种导管、除颤器,氧气等,并由专人负责。⑤术中配合:器械护士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并保证其性能良好;巡回护士密切监视心电监护、有创动脉压力,随时将情况报告给术者,及时准确提供术中用药,密切观察病人变化,随时询问有无不适。⑥术后护理。24h以内在CCU监护系统下进行连续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并保持其清洁无菌;穿刺点置沙袋6个小时,床上平卧24小时,密切观察术侧肢体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弱;鼓励患者多饮水,一方面利于排出造影剂,另一方面预防因术前禁食而诱发血容量不足,必要时静脉补液;拔除鞘管时给予心电监护,向患者解释清楚,备好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及除颤器,护士多和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拔管后压迫部位准确、力度适宜。⑦给予心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控制危险因素。
1.3 疗效分析评价:指护理干预前后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及预后的影响,包括心理的(紧张、忧虑情绪)生理的(心绞痛或胸闷症状)影响。常见术后并发症有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室颤(VF)、尿潴留、心绞痛(SAP),冠脉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α=0.05;p<0.05,有显著差异。
2 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对照组在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室颤、尿潴留、心绞痛等方面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范围也在扩大,接受PCI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手术成功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黄震华.冠状动脉内安放支架:世纪末的回顾和展望[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27(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