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一主业难以实现增长目标,格力正在努力把自己变得更“重”、更“小”和更“多”。
“数字虽然不漂亮,但身体更健康。”5月19日召开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如是介绍。
数字不漂亮,是指去年格力营收大幅度下滑;而“身体”更健康,则是指“格力电器正在努力转型,而且很成功”。
去年以来,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出智能手机、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高调亮相大松IH电饭煲、收购新能源汽车项目等,无不传递着格力在多元化转型道路上的快马加鞭。
空调业的大哥标签仍在,但大哥显然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哥。如今的格力正在努力将20多年做空调累积下来的优势扩散、延伸:模具、机器人等,将它变得更“重”,而电饭煲、手机等,则把它变得更“小”。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多”。似乎在不经意间,格力已悄然开启了它的多品类、多品牌的“多时代”,涵盖着格力(空调、智能装备、模具)、大松(生活电器)、晶弘(冰箱)、凌达(压缩机)、新元(电子)、凯邦(电机)等6个品牌的跨界族群正成长壮大。
“这是市场需要的结果。”格力电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多条腿走路
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对于格力去年营收大幅减少,董明珠解释说,主要因素是格力自行下调空调价格,让利幅度在160亿元-180亿元之间,“这是人为进行调整。”
“因为我们单一的品类已经做到了市场占有率接近50%,再往上提升就很难了,如果这个蛋糕没有增长,那确实面临着风险。”格力电器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空调市场整体规模毕竟有限,按照目前的空调市场结构,格力要借助单一主业难以实现长远的增长目标。
空调主业大而强,一直是格力的优势,但近年来这个优势的短板却愈加明显。2015年格力电器的收入结构中,空调业务的贡献占比达85.65%,小家电(生活电器)的占比只有1.56%。而空调收入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2015年的整体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6.6%和18.1%。这就意味着,当空调产业遭遇天花板时,格力受到的影响自然更大。
多条腿走路由此纳入到格力的发展战略中,事实上,格力已经埋头干了好几年。
从几年前进入模具、机器人领域,到去年爆出的手机,再到今年年初上市的电饭煲等,均显示出格力在装备制造业、移动通讯、生活电器等领域已小有成就。格力已形成了包括空调、生活电器、冰箱、压缩机、电子、电机等产品在内的多品类、多品牌的产品阵营。
“这是市场需要的结果。”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在5月19日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表示,格力将继续以空调产业为支柱,大力开发新能源、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模具、手机、自动化装备等新兴产业,将格力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装备制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转型,实现多元化稳健发展。
下一条跑道
近日,格力二代手机亮相,有消息称,该手机将于6月1日起正式对外发售,售价每台3300元左右。
“树立品牌不能光靠广告,必须要让用户先体验。”股东大会的现场,董明珠让股东们轮流感受了一下她正在使用的格力二代手机,并表示有意向购买的股东,可当场预订。“如果格力手机能出货5000万到1亿台,格力成为万亿级企业也不在话下。”董明珠还透露,目前格力手机的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行。
此前一天,董明珠亮相2016京东618品质狂欢节启动发布会,表示要将大松IH电饭煲放在京东上低价销售。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董明珠在北京为大松IH电饭煲举办了一个实测活动,这款售价高达上千元的电饭煲靠着完胜日本电饭煲的品质,成为今年生活电器中的“网红”。
除了大松IH电饭煲外,格力的生活电器产品还覆盖了抽油烟机、嵌入式消毒柜、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压力煲、燃气灶等。
格力主业突围的方向,还远不止这些。
除了变“小”变“轻”外,格力也在通过进入装备制造业将自己变“重”。
早在2012年,格力就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并着手自主研发机器人。格力电器总裁助理赵志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截至目前,格力已投入使用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500多台,今年正在按照年产两万台的目标进行布局和规划。”
模具板块也在发力。2015年,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总产值已突破9亿元,以珠海为核心,格力还在武汉、成都、杭州等地布局模具智能制造基地。
今年3月,投资50亿元的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在湖北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正式动工,依托工业机器人、机床、模具等产品优势,格力宣布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全面进军。
轻重兼顾,格力的未来跑道,肯定不止一条,至于哪一条能成为空调之外的又一成熟主业,且拭目以待。
格力“并购论”
“我们也在寻找,在培养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比如我们以电饭煲作为一个突破口,带动生活电器这个业务板块的突起,通过高端电饭煲这个亮点来撬动这个市场。”望靖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然而,一个广受质疑的问题是:格力花了20年的时间专业做空调,现在做手机、做工业机器人、做模具、做新能源汽车,格力做得了吗?在并购遍地开花的当下,为何还总想着自我奋斗?
家电企业不乏甩手掌柜和并购高手。比如,收购GE家电的海尔、收购日本夏普的海信、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的美的等。时至今日,那种依靠传统方式一步步积累,以此慢慢做大做强,再确立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发展方式,还能适应当今的市场形势吗?
“我们的优势是能够实现互补,协同效应非常好。”望靖东说,比如汽车,传统的汽车行业可能格力是没有优势的,但做新能源汽车格力却优势突出,电池、电机、电控俗称的“大三电”正是格力的优势。
望靖东说,格力这么多年在空调领域积累了很多优势,比如说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等,这些优势可以帮助格力培养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我们需要积累,也需要耐心。”
“我们搞并购,要去想并购能给我带来什么,是带来一个短期的增长,还是带来我自身的一个跨越?我们更倾向于后者。”望靖东说,“并购后能掌握这个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关心的。简单的一加一,则很难形成一个大的协同,这种并购其实没有什么价值”。
对此,董明珠的解释是,格力转型的核心内容,一是效率,二是质量,效率、质量转型成功,效益就有了。
“数字虽然不漂亮,但身体更健康。”5月19日召开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如是介绍。
数字不漂亮,是指去年格力营收大幅度下滑;而“身体”更健康,则是指“格力电器正在努力转型,而且很成功”。
去年以来,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推出智能手机、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高调亮相大松IH电饭煲、收购新能源汽车项目等,无不传递着格力在多元化转型道路上的快马加鞭。
空调业的大哥标签仍在,但大哥显然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哥。如今的格力正在努力将20多年做空调累积下来的优势扩散、延伸:模具、机器人等,将它变得更“重”,而电饭煲、手机等,则把它变得更“小”。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多”。似乎在不经意间,格力已悄然开启了它的多品类、多品牌的“多时代”,涵盖着格力(空调、智能装备、模具)、大松(生活电器)、晶弘(冰箱)、凌达(压缩机)、新元(电子)、凯邦(电机)等6个品牌的跨界族群正成长壮大。
“这是市场需要的结果。”格力电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多条腿走路
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对于格力去年营收大幅减少,董明珠解释说,主要因素是格力自行下调空调价格,让利幅度在160亿元-180亿元之间,“这是人为进行调整。”
“因为我们单一的品类已经做到了市场占有率接近50%,再往上提升就很难了,如果这个蛋糕没有增长,那确实面临着风险。”格力电器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望靖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空调市场整体规模毕竟有限,按照目前的空调市场结构,格力要借助单一主业难以实现长远的增长目标。
空调主业大而强,一直是格力的优势,但近年来这个优势的短板却愈加明显。2015年格力电器的收入结构中,空调业务的贡献占比达85.65%,小家电(生活电器)的占比只有1.56%。而空调收入在美的集团、青岛海尔2015年的整体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6.6%和18.1%。这就意味着,当空调产业遭遇天花板时,格力受到的影响自然更大。
多条腿走路由此纳入到格力的发展战略中,事实上,格力已经埋头干了好几年。
从几年前进入模具、机器人领域,到去年爆出的手机,再到今年年初上市的电饭煲等,均显示出格力在装备制造业、移动通讯、生活电器等领域已小有成就。格力已形成了包括空调、生活电器、冰箱、压缩机、电子、电机等产品在内的多品类、多品牌的产品阵营。
“这是市场需要的结果。”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立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在5月19日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表示,格力将继续以空调产业为支柱,大力开发新能源、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模具、手机、自动化装备等新兴产业,将格力从单纯的家电制造企业向装备制造企业和新能源企业转型,实现多元化稳健发展。
下一条跑道
近日,格力二代手机亮相,有消息称,该手机将于6月1日起正式对外发售,售价每台3300元左右。
“树立品牌不能光靠广告,必须要让用户先体验。”股东大会的现场,董明珠让股东们轮流感受了一下她正在使用的格力二代手机,并表示有意向购买的股东,可当场预订。“如果格力手机能出货5000万到1亿台,格力成为万亿级企业也不在话下。”董明珠还透露,目前格力手机的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行。
此前一天,董明珠亮相2016京东618品质狂欢节启动发布会,表示要将大松IH电饭煲放在京东上低价销售。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董明珠在北京为大松IH电饭煲举办了一个实测活动,这款售价高达上千元的电饭煲靠着完胜日本电饭煲的品质,成为今年生活电器中的“网红”。
除了大松IH电饭煲外,格力的生活电器产品还覆盖了抽油烟机、嵌入式消毒柜、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压力煲、燃气灶等。
格力主业突围的方向,还远不止这些。
除了变“小”变“轻”外,格力也在通过进入装备制造业将自己变“重”。
早在2012年,格力就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并着手自主研发机器人。格力电器总裁助理赵志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截至目前,格力已投入使用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人500多台,今年正在按照年产两万台的目标进行布局和规划。”
模具板块也在发力。2015年,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总产值已突破9亿元,以珠海为核心,格力还在武汉、成都、杭州等地布局模具智能制造基地。
今年3月,投资50亿元的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在湖北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正式动工,依托工业机器人、机床、模具等产品优势,格力宣布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全面进军。
轻重兼顾,格力的未来跑道,肯定不止一条,至于哪一条能成为空调之外的又一成熟主业,且拭目以待。
格力“并购论”
“我们也在寻找,在培养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比如我们以电饭煲作为一个突破口,带动生活电器这个业务板块的突起,通过高端电饭煲这个亮点来撬动这个市场。”望靖东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然而,一个广受质疑的问题是:格力花了20年的时间专业做空调,现在做手机、做工业机器人、做模具、做新能源汽车,格力做得了吗?在并购遍地开花的当下,为何还总想着自我奋斗?
家电企业不乏甩手掌柜和并购高手。比如,收购GE家电的海尔、收购日本夏普的海信、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的美的等。时至今日,那种依靠传统方式一步步积累,以此慢慢做大做强,再确立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发展方式,还能适应当今的市场形势吗?
“我们的优势是能够实现互补,协同效应非常好。”望靖东说,比如汽车,传统的汽车行业可能格力是没有优势的,但做新能源汽车格力却优势突出,电池、电机、电控俗称的“大三电”正是格力的优势。
望靖东说,格力这么多年在空调领域积累了很多优势,比如说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等,这些优势可以帮助格力培养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我们需要积累,也需要耐心。”
“我们搞并购,要去想并购能给我带来什么,是带来一个短期的增长,还是带来我自身的一个跨越?我们更倾向于后者。”望靖东说,“并购后能掌握这个领域的一些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关心的。简单的一加一,则很难形成一个大的协同,这种并购其实没有什么价值”。
对此,董明珠的解释是,格力转型的核心内容,一是效率,二是质量,效率、质量转型成功,效益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