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如果说有哪一项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大,那么无疑便是信息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了。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类社会才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呈现了“大数据”时代特征,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通过具体的网络搜索引擎与现代通信软件实现学习与沟通,所以现代社会对人们的信息素养要求很高。针对这个问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主动利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课程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本文将从设计层次化的学习任务、组织以生为本的任务探究、补充完整的任务赏识评价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实施任务驱动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教学技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演示每一个信息技术的操作方式与技巧要点,然后要求学生们自觉模仿练习。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看似保障了初中生的操作权,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学生被动接受学科知识的思维状态,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任务驱动法下,初中生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上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需要自主整理学科资料、展开实践分析与任务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所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使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一、设计层次化的学习任务
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前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也要积极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潜能与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来组织任务教学活动。但是,初中生的显性智能结构优势使得他们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会呈现不同的学习成长,所以教师要客观认清学生差异,由此设计层次化学习任务,保证每一个初中生都能接受任务驱动。
就如在“文本框的插入”一课教学中,我就系统汇总了本课基础知识,并由此设计了学习任务:学习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学习在文本框中输入与复制文字的方法、学习调整文本框大小与位置的方法、学习改变文本框线条与填充颜色的方法。这几个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呈现着梯级式递进状态,初中生可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经验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几个学习任务基本上明确汇总了本课学科知识,明确了各层学生的发展潜能,所以很好地调动了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初中生主动参与了课堂探究。
二、组织以生为本的任务探究
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活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加看重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该以“幕后导演”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合作突破学科任务。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积极保障学生的探究自主权,鼓励学生以个人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丰富学生有意义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实现智力成长与能力发展。
就如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一课教学中,学生们就需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以及设置声音自定义动画的操作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率,我将4个学生分成一组,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文件中的声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会不断调整声音的自定义动画呈现效果,还会反复观察不同动画效果所带来的视觉刺激,及时总结出插入声音的基本操作要求,由此突破学习任务。在整个任务探究活动中,初中生会明确感知个人学习进步,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对下一轮信息技术学习更感兴趣。
三、补充完整的任务赏识评价
教学评价本身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是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够对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作出价值判断,也能为下一轮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反馈,促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學进入有效循环状态。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查初中生在任务探究中的整体表现,包括学识、操作能力与科学品质等多项内容。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以完整且客观的赏识评价保护初中生的良性竞争与合作状态。
在上述“幻灯片中插入声音”一课任务探究结束之后,我鼓励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评论小组探究成果与个人学习优势、不足,由此训练初中生的评价能力。比如,有一个探究小组客观肯定了本组集体讨论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资源的学习效果,但是同时也指出本轮探究活动没有明确分工,导致组员合作程度不深,还需进一步改善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还有一个探究小组则客观呈现了本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对本轮任务探究过程与结果都比较满意。待学生完成小组自评之后,我会客观呈现自己的观察与巡视结论,评价各个任务探究小组的优缺点,提出可行的学习建议。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借助任务驱动法来突出学生的学习本位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路朋.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2] 周梦雨.试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04):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教学技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演示每一个信息技术的操作方式与技巧要点,然后要求学生们自觉模仿练习。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看似保障了初中生的操作权,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学生被动接受学科知识的思维状态,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任务驱动法下,初中生在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堂上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需要自主整理学科资料、展开实践分析与任务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所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使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一、设计层次化的学习任务
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基本前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也要积极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潜能与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来组织任务教学活动。但是,初中生的显性智能结构优势使得他们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会呈现不同的学习成长,所以教师要客观认清学生差异,由此设计层次化学习任务,保证每一个初中生都能接受任务驱动。
就如在“文本框的插入”一课教学中,我就系统汇总了本课基础知识,并由此设计了学习任务:学习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学习在文本框中输入与复制文字的方法、学习调整文本框大小与位置的方法、学习改变文本框线条与填充颜色的方法。这几个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呈现着梯级式递进状态,初中生可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经验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几个学习任务基本上明确汇总了本课学科知识,明确了各层学生的发展潜能,所以很好地调动了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初中生主动参与了课堂探究。
二、组织以生为本的任务探究
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活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加看重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教师应该以“幕后导演”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合作突破学科任务。因此,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积极保障学生的探究自主权,鼓励学生以个人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丰富学生有意义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实现智力成长与能力发展。
就如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一课教学中,学生们就需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以及设置声音自定义动画的操作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率,我将4个学生分成一组,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文件中的声音。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会不断调整声音的自定义动画呈现效果,还会反复观察不同动画效果所带来的视觉刺激,及时总结出插入声音的基本操作要求,由此突破学习任务。在整个任务探究活动中,初中生会明确感知个人学习进步,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对下一轮信息技术学习更感兴趣。
三、补充完整的任务赏识评价
教学评价本身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是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既能够对现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作出价值判断,也能为下一轮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反馈,促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學进入有效循环状态。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查初中生在任务探究中的整体表现,包括学识、操作能力与科学品质等多项内容。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主动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以完整且客观的赏识评价保护初中生的良性竞争与合作状态。
在上述“幻灯片中插入声音”一课任务探究结束之后,我鼓励本班学生以小组形式评论小组探究成果与个人学习优势、不足,由此训练初中生的评价能力。比如,有一个探究小组客观肯定了本组集体讨论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资源的学习效果,但是同时也指出本轮探究活动没有明确分工,导致组员合作程度不深,还需进一步改善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还有一个探究小组则客观呈现了本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对本轮任务探究过程与结果都比较满意。待学生完成小组自评之后,我会客观呈现自己的观察与巡视结论,评价各个任务探究小组的优缺点,提出可行的学习建议。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借助任务驱动法来突出学生的学习本位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路朋.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2] 周梦雨.试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