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十三剑图解(十七式)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预备式
  两脚并步,双膝微屈站立,左手握剑手心朝后握住剑柄,拇指扣住内侧剑格,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扣住外侧剑格,食指伸直压住剑柄,使剑身竖直贴靠左臂后面,右臂伸直靠右腿外侧(图1)。


  ①左脚提起向左侧开步,两脚分开平行站立,右手背与左握剑手背同时向前起(图2)。
  ②左握剑手心与右手心同时下按;上体右转;左握剑手背和右手背从体右侧再次起;双手手心向外,经体前绕一大平圆圈回至体前(图3)。
  二、仙人指路
  ①左手握剑在体左侧平伸;右小臂内旋一周至体前,目视指尖(图4)。
  ②左手握剑屈肘收回体左侧;右手腕内旋一周绕平圈伸展至前方;右脚向前上步;错步站立,右虚步(右脚尖点地),重心移至左腿(图5)。
  ③左脚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后移至右腿,右掌变剑指内旋贴身向下划大圈;左手握剑贴身向下划大圈;同时上体右转体90°,双臂相合屈肘,立剑、剑身横平,贴于左小臂外,右剑指指心向里附住剑柄,目视剑尖(图6)。


  ④身体左转180°;双脚同时向体左侧辗转,上左步,震右步;双膝并拢稍屈,左手握剑屈肘内旋收至体左侧;左剑指内旋,前伸平指(图7)。
  要点:陈式太极十三剑要体现螺旋缠绕、蓄发互变、松活弹抖、刚柔相济的风格,动作中凡是剑指和握剑手的内、外旋,都是以腰为轴,在腰部的下塌、松沉、缠丝圈中引领着肩、臂、肘、腕来进行缠丝运动。“仙人指路”中,右手腕内旋一周,与右脚向前上步,错步站立要做到上下相随(图5)。上左步、震右步,右剑指内旋,前伸手指(图7),要做到内外相合,心理节奏和谐统一,内旋舒展开阔。右脚的震步要心劲、臂劲、腕劲、指劲、腰劲、腿劲、脚劲周身为一的整劲,通过右剑指前指动作表现出来,该动作既体现了刚柔相济,又有蓄发互变。
  三、叶底盘根
  ①右脚向体右侧开步,重心移至右腿;左虚步(左脚尖点地),右剑指内旋,绕至体右侧下方,同胯平,同时左手握剑贴身内旋,绕至左肩内侧(图8)。
  ②左脚向前上步,左虚步,重心在右腿;右剑指内旋,引领右臂外绕至胸前,目视右剑指(图9)。
  ③右剑指撑圆架于头右上方;左手握剑内旋一周,剑柄按于左膝上方,左脚为虚步,身体半蹲,目视前方(图10)。
  ④上右步,屈膝全蹲,双腿交叉成歇步,右剑指内旋,引领右臂外旋,划大圆经体前收至胸前,附在剑柄上,抱剑,左手握剑内旋,引领左臂外旋,划弧收至左肩内侧,两肘平端,目视前方(图11)。
  ⑤右手接剑,直臂向前平刺,左剑指附于右肘窝内侧,目视剑尖(图12)。
  要点:从“仙人指路”过渡到“叶底盘根”中间的转关处,是通过刚中寓柔,一刚一柔,刚柔互变来完成。“仙人指路”的一指和震步要松沉、力整,而在瞬间的爆发之后,整体立刻松下来,以刚才的爆发力作为下一个动作的缠丝圈起头,这个动作鲜明地表现了陈式太极十三剑蓄发互变的风格。“叶底盘根”两手腕左右内旋,引领大臂的缠丝圈,和谐、相随、连绵不断,体现了盘根错节、左缠右绕的内涵。图12的平刺是这个套路的第一个刺剑,刺剑要有力度,剑身平直。
  四、丹凤朝阳
  ①右手握剑外翻,从体内提剑同时含胸起身(图13)。
  ②右手向上提剑,左剑指顺剑脊下,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剑指(图14)。
  五、劈剑探海
  ①身体右转180°,左步向撤,成右弓步,右手握剑小臂外旋,转身向右下方劈剑;左剑指附于右肘窝前;目视剑尖(图15)。
  ②收右步,重心后移;双手抱剑撤回胸前,目视剑尖(图16)。


  ③随重心后移,右腿支撑站立,含胸,左腿屈膝提起,右手握剑向下刺剑,左剑指外旋,撑圆架于头左上方,目视剑尖(图17)。
  要点:从“丹凤朝阳”到“劈剑探海”,体现了蓄发互变,由松至紧,从慢到快的内在韵律。“丹凤朝阳”要求含胸,这个动作要体现的是平刺后,松沉含蓄,与后一个动作“劈剑”的爆发形成鲜明对照,它是以慢、稳、松、柔的风格,转到回身劈剑的勇猛及爆发。图16为一撤(蓄),图17为一刺(发),是蓄发互变的具体运用,撤要松中寓沉稳,刺要紧中加速度。
  六、青龙出水
  ①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屈膝提起,右手握剑外旋云剑,目视剑身,左剑指下落(图18)。
  ②上体左转90°,左脚向左向方落步,成左弓步;左剑指附于右腕上,双手持剑,剑外旋,直臂伸出;捧剑,目视剑尖(图19)。
  ③上体右转90°,双手持剑外旋,带剑至右体内侧,重心右移,屈膝成右弓步;目视剑尖(图20)。
  ④左剑指划弧至身体左侧,右手握剑内旋,手心向上端剑,目视前方(图21)。
  ⑤上体继续左转90°,右脚向左上方上步,成右弓步;右手握剑直臂经胸前穿出平行刺剑,目视剑尖(图22)。


  要点:“青龙出水”的云剑与腰部的缠绕要做到“剑人合一”,当云剑至胸前时,仰头、闪身,显出剑行身随的美感。在这个式子中,右手握剑旋转剑身三次。第一次双手捧剑为平剑,剑脊向上,双手持剑外旋将剑平行抽回;第二次双手持剑内旋,准备作刺剑之前的蓄劲;第三次在向前平刺的过程中,右手握剑外旋向前直臂平刺,这个连贯动作要求剑身内外旋转成直线且平行,舒展圆活,以腰带剑,以剑引腰,步随剑行,力灌剑尖。
  七、左右护膝
  ①上左步,上右步,上体随上步左转90°,右手带剑至体左侧;左剑指内旋下落,附于右腕上收剑,目视剑指(图23)。
  ②上右步,身体右转180°,屈膝,双腿交叉半蹲;右手握剑外旋,经身前撩剑至头右上方;左剑指下落;目视剑身(图24)。
  ③上左步;右手握剑内旋,撩剑至左膝前,左剑指附于右肘内侧(图25)。
  八、转身闭门
  ①右脚向左前方上步,双脚辗转转体180°;右手握剑下撩上挑,剑尖向上;重心移至右腿,左腿为虚步,左剑指附于右腕上,目视前方(图26)。
  ②双手持剑,剑尖垂直下格180°,右膝稍屈,支撑重心,左脚尖点地(图27)。
  要点:“左右护膝”一式,左转体180°,右转体180°,左、右撩剑走立圆,剑如车轮翻滚,动作开阔、舒展,左剑指或附于右手腕内侧,或者随撩剑、劈剑、挑剑动作开合。该式子体现行云流水,起伏跌宕。“转身闭门”一式的回身回格,双手持剑,右腕用力,与前边的动作连绵流畅。嘎然而止,形成反差。
  九、青龙出水


  ①上右步,身体左转90°,成左弓步;右手握剑内旋,直臂平刺;左剑指从面前划弧下落绕至头左上方撑圆,目视剑尖(图28)。
  ②上体右转90°,右手握剑内旋至腹前,与下落的左剑指相合,同时,左肘、右肘向身体左右两侧平行崩出(图29)。
  十、翻身劈剑
  ①左腿支撑站立,右膝提起,右手握剑外旋,剑经身前身向右方劈下;左剑指同时外旋,直劈落于体左侧,指心向下(图30)。
  ②落右步,成骑马步,右手握剑劈于体右侧下方(图31)。
  要点:从“青龙出水”到“翻身劈剑”,剑有三次连续发力动作,称为:一刺、二崩、三劈,剑的三个发力都是以腰为动力的整劲来完成。
  十一、跟步刺剑
  ①左步回撤半步,身体左转90°,右手握剑云剑外旋,左前下方,左剑指附于右劈;重心后移右腿,左脚虚步,脚尖点地,目视剑尖(图32)。
  ②右腿支撑站立,左膝提起,右手握剑屈肘带剑至腹前;左剑指顺剑身平行下指(图33)。
  ③左脚向左方落步,跟右步,双膝并拢,半蹲,右手握剑直臂向前下方刺剑,左剑指附于右腕上,目视剑尖(图34)。
  十二、斜飞式
  ①左脚向左开步,上体左转90°,右脚跟步,双腿稍屈;右手握剑内旋;云剑一大平圆圈,至头上左侧,左剑指同时下落划弧外旋,附于右腕上(图35)。
  ②开右步,成右弓步,身体右转180°,右手带剑至体右侧上方,左剑指下落,指心向下,目视剑尖(图36)。
  ③身体左转90°,腰部螺旋下降(图37)。
  要点:“跟步刺剑”与上式“翻身劈剑”迥然不同,云剑表现了松、柔、连绵,带剑开合,如浪起伏。
  十三、凤凰展翅
  ①上右步,上体右转90°,屈膝双腿交叉半蹲,右手握剑内旋,在右膝前,左剑指附于右腕上(图38)。
  ②上体继续右转90°,身体向右膝倾斜;右手握剑下撩;左剑指从体前划弧内旋,上绕至头左前上,目视剑尖(图39)。
  ③右手握剑,沉剑,挑崩剑(图40)。
  十四、凤凰点头
  ①上左步,成左弓步,上体左转90°,右手握剑内旋,剑尖从体内下挑,至体左侧双手抱剑(图41)。
  ②撤右步,上体右转90°,左腿支撑站立,右脚虚步脚尖点地;双手持剑下压,剑身平行,左掌根顶住剑首,目视前方(图42)。
  ③上右步,跟左步,向前方撞击冲剑(图43)。
  要点:撞击冲剑表现的是灵活应变。“凤凰展翅”向体内侧抽剑和回挑,要以腰为轴;下塌外辗,弹抖劲发出。
  十五、哪吒探海
  ①上左步,上体左转90°,右手握剑,回带下撩;上体继续右转180°,右手握剑随转体,后劈,下撩,收至胸前;双膝并拢、稍屈,含胸(图44和图47)。
  ②上右步下落时震步,右腿支撑站立,左腿屈膝提起;左剑指内旋划弧,撑圆架于头左上侧,右手握剑,直臂下刺,目视剑尖(图45)。
  十六、白猿献果
  ①上左步,上体左转90°,右手握剑向体内左侧回带,下撩双手抱剑,左剑指下落,附于右腕上(图46)。
  ②跟右步,上体右转90°,右手握剑内旋,剑划平圆经体前穿出,左剑指同时外旋,双手在胸前捧剑;上左步,跟右步,双膝并拢、稍屈(图47)。
  十七、倒卷肱
  ①上体右转45°,右脚贴地面划弧步后撤,成左弓步;右手握剑,向后抽剑,左剑指顺剑的立刃指出(图48)。
  ②左步后撤半步,左脚尖点地,右脚支撑身体重心,右手握剑使剑尖外旋(图49)。□
其他文献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 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校
期刊
头  头要正,不低不仰,不左歪右斜,不摇头晃脑。在做各种动作时,头部动作要灵活不滞,并随动作虚领顶起。  面  面部要自然,不要因用力而锁眉呶嘴。眼神要随着手足主要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兼顾上下左右,目光要敏锐灵活、奕奕有神,不可呆视。  口  口的上下唇要微闭,上下齿要轻合。要用鼻呼吸,但因为螳螂拳的动作迅猛激烈,故呼吸急促时也可微张嘴唇用口呼吸,但嘴不要张得过大。  顶  顶指头顶,螳螂拳特别强调
期刊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而,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似巨炮直轰
期刊
太极拳是门深奥功夫,由于修习方法不当,好多练习多年的人,仍不能达到一定水平。他们理论背的一套又一套,作用、招法讲的头头是道;有些人的推手在人为规定的圈圈里推的还不错,一遇到真正实战,往往束手无策。碰到快拳硬脚,一击即溃。遇到快摔硬拿,一试既败。究其原因就是对太极拳没能全面认识,为某此理论缚住了手脚,仅限于对某些理论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在实践中的体验,更何况有些理论是溢美之词,神神忽忽,搞得人不知东西
期刊
你可曾见过哪位武艺大师仅凭一只龙掌即制服一对恶棍,只用两根意大利香肠就打倒一个彪形大汉,花园里的水管甚至垃圾都能打死一帮无赖,或是用一只黑板擦就令一个坏警察乖乖就范?  每个星期都有一千一百万美国人收看洪金宝的新片《军事管制法》,这一功夫警察连续剧很快就在节目排行榜上占了一席之地。如果你也是一名忠实观众,你就有机会在每周六的晚间一睹香港电影传奇大师洪金宝的风采,看他表演惊人的绝技以及残暴的打斗场面
期刊
雕翎迸寒星  李广(?-前119年),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战国末期秦国名将李信后裔。少年时世袭家传武功,尤善骑射。  “射”列为六艺之一。在射中育德、观法,在赛筵中为礼为娱。战时,将士以此技能保家卫国。“射”之术在古时备受推崇,以至弓箭被视为权力的象征,皇帝常将弓箭赐给诸侯,以事专征。  李广幼时就很聪明,学习武艺很卖力气。李广的父亲射一手好箭,他便教李广练箭。李广练了三年,就
期刊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无技击功能的拳种不能称之为武术。  技击作为武术运动的高级表现形式,一直为拳家所珍秘,不轻易外传。特别是武术在宗教的影响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不乏迷信与玄学掺入其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振兴,武术开始走出国门。同时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泰拳等以搏击为主的武技开始冲击着传统武术,中国功夫能否自立于世界武林,中国武术权威部门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  实践证明,武术对抗有其自身
期刊
第一:一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  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
期刊
身心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有关太极拳的书可谓汗牛充栋,其中谈论放松的比比皆是,从头发到脚趾都有许许多多的规矩,使初学者茫然,也使练拳多年者无所适从。如何放松呢?多年的练习使我体会到:  一、要松胯。松胯则裆圆,下肢运转灵活,进退不僵滞,腰转自如。松胯不是架势低,架高一样松,一样运转灵活,架低胯不松,则运转不灵。有些练习者动作来回荡动,就是胯没松好,变化不能直接从转动中形
期刊
1.无极桩(图1)  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肩自然垂下。两手叠于肚脐之上,左上右下。口微合,舌轻抵上齿龈。吸呼自然,可按需要发声。  一字桩(图2)  两脚自然站立或两脚分开,脚距略宽于肩,全身放松。两臂一字展开,吸气时,两臂上升至于略低于头。然后徐徐呼气,同时两臂缓缓下降,至胯侧一许,脊骨下沉。气呼完,再吸气,重复动作。  晃桩(图3、4)  两脚前后站立,距一脚远。两手心相对,肩下垂。坠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