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二十一世纪的集邮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8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人类即将跨入2000年,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已近在眼前,充满希望的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在世纪之交,当我们展望未来之际,集邮文化活动与集邮经营活动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及有众多集邮企业参与的行业,她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已经引进人们的广泛关注。
  
  邮票的未来---面临成长的烦恼
  
  2000年是世界第一枚"黑便士"邮票发行160周年,邮票伴随着邮政的发展已进入成年期,做为邮资凭证的邮票及其未来的使命正引起各国邮政的思考。在今年3月份的澳大利亚国际邮展上,澳邮政组织了由50多个国家和地区邮政代表参加的为期三天的国际集邮研讨会,研讨的题目是:邮票的未来。与会代表对邮票的未来的使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理由有三,一是因特网的普及、电子通讯行业的高速发展对邮政信函业务的强烈冲击,尽管最近万国邮联一项名为"邮政20005年"的研究表明,从现在至2005年,邮政信件有望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国际邮政信件以3%-5%的速度递增,但这并不意味着信函业务使用邮票数量的增加;二是邮资机的普遍使用大大方便了用邮者及用邮单位,各国邮政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方便用邮者,邮政业务的机械化、自动化的进程将大大减少邮票在邮政上的使用数量;三是各国邮政普遍实行的改革,邮政过去的垄断地位大大削弱,邮政业务的竞争已经成为必然。在瑞典有77多家投递公司,其中有7家公司允许发行"邮资凭证",而新西兰邮政改革以后,新西兰第二家投递公司也发行了邮票。
  尽管很多邮政代表对邮票的前途表示担忧,但是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数量并没有减少,这是因为目前世界上进行邮政改革的只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邮政仍是处于垄断地位,邮票仍在做为邮资凭证在广泛使用;以收集邮票为主的集邮活动仍然是世人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之一,而做为集邮收藏的主体---邮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现在就不要为邮票的未来而庸人自扰,也不必刻舟求剑般地探讨邮票何时完成其历史使命,因为各国邮政主管部门和广大集邮者对邮票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
  
  泡沫炒作---无疑是昨日的黄花
  
  近几年,我国集邮市场流行一种怪现象,一些邮票、邮品明显地被人为炒作,一些邮票、邮品刚刚发行就以数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对于这种市场炒作,有的人赞成、支持,有的人反对、抨击,更多的人是感到不解。赞成人认为市场炒作是邮市发展的直接动力,对邮市有推动作用;反对者则认为市场炒作对市场有巨大的破坏作用,是泡沫市场的始俑者;而更多的集邮者对市场十分盲从,对市场炒作的本质还没有看透。可以肯定地讲,集邮市场的炒作行为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是投机者出于高功利预期并形成社会群众热潮所产生的其价格超常规上涨的经济现象。因此,整个社会要抓紧制定对于脆弱的集邮市场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研究市场的新特点,确定市场的发展方向,有效地营造保护和规范市场的行为。
  实现集邮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各国邮政集邮部门发展集邮业务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全集邮行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最高准则。也就是说,人们购买集邮产品的欲望越高,集邮企业才能更充分发挥邮票资源的作用。而市场炒作是建立在短缺经济的基础之上,别人没有,我有,才能炒作,这与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当市场炒作从集邮市场吸取大量的资金,超常规地掠夺榨干集邮者手中的金钱,误导集邮者盲目投资,最后导致集邮市场缺乏资金支撑,整个集邮市场的运行就向畸形的方向发展了,当人们认识到市场炒作的危害,集邮市场炒作的恐慌和集邮市场体系的崩溃就有可能随时发生。因此集邮业务的发展绝对不能建立在这种"竭泽而鱼"的基础上。同邮政其它业务相同,集邮产品也需要市场,这一市场必须是有约束的市场,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中不按市场规则行事,最终使得集邮产品的提供者无法得到利益回报,集邮业务也就无从发展了。
  集邮产品在市场上正常流通,公平交易是唯一的途径,市场的交易选择机制就可以自然形成,价格也会在讨价还价中趋于合理,这是工业社会教给我们的市场原理。集邮市场的炒作的另一个弊端就是造成了集邮市场的一次又一次的大起大落,集邮市场一直在失衡---调整---再失衡---再调整的"怪圈"中徘徊。集邮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严重影响了集邮者的信心。因此,我们现在可以推论,炒作在二十一世纪将没有市场,因为面对集邮人口越来越多、市场规范程度越来越高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集邮活动的发展、邮市的繁荣,还能够利用市场炒作来创造辉煌吗?
  
  邮政收入与集邮收入的比例---阳盛阴衰
  
  阴盛阳衰这一词曾在我国体育界广泛使用过,说明的是女运动员的成绩优于男运动员这一事实,从中证明中国还不能骄傲地向世人宣布:中国是世界级的体育强国。阳刚崇尚力量,阴柔工于技巧。两者各有长短,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平衡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国邮政都要面对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无情的法则。近二十年来中国的集邮业务发展很快,引起了各国邮政集邮部门的羡慕。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集邮业务同邮政其它业务相比,力量明显处于劣势,但中国邮政集邮企业充分利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千方百计地扩大市场需求,生产出许多适应市场的集邮产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出口抢占国外市场。这些作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使世人刮目相看,也使分营后的中国邮政对集邮业务更加重视了。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集邮业务在邮政诸业务之中属于附属业务,集邮业务的发展应服务于、服从于邮政业务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集邮业务收入占邮政业务收入的比例居高不下,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集邮业务发展速度,同时也显示出邮政业务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将邮政传统业务比喻为"阳"的话,集邮业务只能是"阴"。阴盛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若只能依靠阴盛来取胜,这是一个企业的悲哀了。
  随着世界各国邮政向企业化、商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各国邮政都要讲究效益与利润,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邮政业务肯定将处于大发展阶段,而做为邮政附属业务的集邮业务的发展也只能服务于、服从于邮政业务的发展。
  
  邮政集邮企业---居安须思危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之中,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特别是在集邮领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将在二十一世纪加入世贸组织,庞大的中国集邮市场,引起了国际集邮市场的广泛关注。国内个体邮商的崛起,外国集邮经营者对国内的渗透已给国内邮市带来一定的震荡,其它行业非邮政集邮部门也瞄准了集邮市场,纷纷斥巨资投入集邮市场或巧立名目发行各种题材的邮品,竞争再所难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邮政集邮企业首先要坚定信心,这是因为我们有着明显的竞争优热:一是我们有着几万人的集邮经营队伍;二是我们的集邮服务网点覆盖着我国;三是邮政集邮企业的品牌效益;四是国内外集邮者对集邮产品有着广泛的需求。只要邮政集邮企业抓住机遇,树立了良好的集邮形象,在经营思路的确定上,一定要比对手高明,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世界各国邮政邮票发行部门而言,邮票发行肯定面对市场,积极寻找和配合社会热点,注意迎合特殊群体的需求,具备本国的地方特色;集邮经营部门在经营中注意体现邮票的"传统"形象,注意改变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同时,还要注意扩大销售网络,将邮票销售引入书店、便民店、旅游场所。有人预测五年之内国际互联网将改变商业运作方式,网上购物将成为主要经营手段,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将是对集邮销售方式的巨大冲击,引发新的经营模式。因此,对于市场竞争,邮政集邮企业一定要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集邮活动的发展---敢问路在何方
  
  《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主题歌。人们知道,佛教从晋代就传入我国,但是,几百年前的唐代出了一个高僧---玄奘立志要到佛教的发源地---西天印度去取经。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当时我国还缺少佛教的真经。
  集邮活动的发展也需要真经。那么真经在哪里?近几年来,我国集邮企业、集邮协会共同合作,总结出来的发展集邮活动的办法就是真经。这就是随着集邮活动的发展,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大众参与越来越广,广大的集邮者不仅仅充当收藏者的角色,他们还乐于充当集邮活动中的主角。大众参与集邮活动,主要是需要娱乐、需要参与。与集邮活动刚刚普及的年代相比,人类已进入物质产品极为丰富的年代,在人们的生活观念上,表现在文化生活上就是休闲文化、消费文化的普及。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放松,集邮的收藏范围有所扩大,收藏内容也更丰富多彩。过去常听人们说"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总之是让人们以"游戏"之心去从事于某项活动,或将某项活动融于游戏之中。用时下一句大俗话:"一不留神"倒真也可能"玩"出点儿名堂来。今年八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世界邮展显然注意到了"寓教于乐",邮展组委会特别允许开放类邮集参展,这一举措朝着大众化集邮发展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支撑世界集邮大厦的基石,并非为数不多的集邮家,而是广大的集邮爱好者,没有广大集邮者的热心参与,世界集邮大厦就没有了支撑点。因此,世界集邮活动的发展方向要朝着普及大众集邮方向上发展,调动广大的集邮爱好者积极参与集邮活动。大众集邮与专业集邮之间不应再有一条经纬分明的界线,而是共同作为集邮活动的生力军,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要想使集邮活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根本的途径在于把大众集邮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的集邮活动肯定将更加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极具吸引力的2000年即将来临,遍布全球的盛大热烈的庆典活动即将拉开序幕。迎着时代的脚步,我国邮政主管部门将以精彩纷呈的邮票,向新世纪献上一份精美的礼物。  我们即将迎来的世纪交替,将是公元纪年第三个千年的开端,是人类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但是,这一新开端究竟始于2000年还是2001年,近年来国内外颇多争论,现在比较权威的意见认为应从2001年开始。无论作为新世纪的第一年,还是作为20世纪的最后一
期刊
〔本刊讯〕据悉,国家邮政局决定,从2000年开始对邮资票品中的面值单位的标注方式进行调整,即面值"100分"以下标准单位仍为"分",而"100分"以上(含100分)面值的标注单位将改为"元"。  1995年以前,我国邮票的面值单位的标注就是"元"和"分"并存的。从《太湖》邮票发行开始,原邮电部采纳有关方面意见,为使邮票面值单位统一标注,将邮票面值单位更改为"分",取消以"元"作为面值单位。但是近几
期刊
澳门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由珠江及西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西岸。澳门总面积为20.96平方公里,包括澳门半岛及鱶仔和路环两个离岛。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原属于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澳门官吏,取得停靠码头、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员于1557年正式在澳门定居,同年开始使用"澳门"名称。  197
期刊
澳门回归祖国在即,全国人民都在盼望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集邮爱好者还多了一份牵挂,惦记着届时发行的澳门回归邮票、小型张和金箔小型张。  这套邮票及小型张的主要设计者杨文清,以山水画见长。此次上级领导对澳门回归票的设计规定较多,在形式上要求与"香港回归"小型张相似,比如规格、齿孔、小平同志肖像等;同时又要体现出区别,不能雷同,如香港回归小型张中的背景是城市夜景中绽放礼花,今年就不宜再用。杨文清在到澳
期刊
为祝贺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在我国举办,展现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蓬勃发展的集邮事业,加强集邮宣传力度,突出集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集邮总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邮电报社、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新华社国内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会生活部联合主办,由集邮联宣传部、《集邮》杂志、中国集邮报等承办的"迈宁杯"中国99全国集邮宣传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圆
期刊
邮票主题是邮票设计的灵魂。围绕世纪之交的邮票、邮品的选题,世界各国邮政部门都非常关注,并积极筹划和发行。我国发行的《世纪交替千年更始---20世纪回顾》邮票,强调的主线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反映20世纪中国百年来的巨大变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之成为世界集邮文化长廊中的一道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风景线。  20世纪是大变革的年代,是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年代。邮
期刊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长期、过度地矿产资源开发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大搞清洁生产,实现经济振兴的战略转移已成为全省人民关注的头等大事。  山西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景点涉及面之广超过了矿产资源,对这一丰富资源的综合开发,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无疑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向新世纪,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关键在于寻找新的、创造性的、综合性较强的文化结合点。实践证明,邮资票品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可以
期刊
聂荣臻(1899~199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江津人。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次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1925年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成员、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与向北伐军派
期刊
8月22日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开幕的第二天晚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王新中、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来到上海市职工邮协观摩团在京住地越秀大饭店看望上海市职工邮协的领导和会员骨干。  王新中副会长应邀以"职工集邮活动的实践和方向"为题发表讲话。他介绍了甘肃省职工集邮活动的发展情况,把甘肃省开展职工集邮活动的经验概括为六个"要有":要有组织形式,要有多种活动,要有活动阵地,要有专门著作,要有工作场所,
期刊
童年时听妈妈讲过,我是双胞胎,是位俄罗斯产婆接生的,是吃俄罗斯人奶长大的。八岁了,我成天唱着反映中苏友谊的歌曲:"嘿啦啦啦,嘿啦啦啦,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苏联老大哥帮咱建设新国家呀......"在小学读书时,我集的第一套邮票就是"北京苏联经济及文化成就展览会开幕纪念",上面印有展览馆外景和毛主席语录:"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那时我国陆续发行了"中苏友好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