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描艺术缓慢发展的今天,随着素描展览举办频率逐年下降,素描艺术市场也尚为发展成熟以及人们受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浮躁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下,专心关注素描这一艺术门类的人更是越来越少,很多艺术从事者已经没有耐心仔细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
关键词:素描艺术;教育;传统;继承
在素描艺术缓慢发展的今天,随着素描展览举办频率逐年下降,素描艺术市场也尚为发展成熟,人们受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浮躁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专心关注素描这一艺术门类的人更是越来越少,很多艺术从事者已经没有耐心仔细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我们对传统的继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艺术家会有一种害怕固有的作画规则妨碍艺术创作发展的认识,我们必须承认规则是注定要被打破的,但前提是你至少要知道:你正在打破什么规则?为什么要打破它?你不是因为知识的欠缺而犯错。
1素描艺术教育应加强对传统的继承
西方素描艺术本身就承载着其深厚的文化沉淀。古典作品之所以跨越千年而依旧经典鲜活,正因为它凝聚着一辈又一辈前人的创造力,凝聚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放弃了对传统的学习就等于放弃了文化底蕴与内涵。
德国的素描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丢勒与荷尔拜因等艺术大师,成为德国绘画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日耳曼是理性化重视分析与研究的民族,因此重于分析理解是德国素描的基本特征。就是现在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们,在无羁的主观发挥时,也不放过对传统素描中的严格与理性的把握。他们继承着前辈大师的素描传统,既遵循规律,又尊重自然,以精微的观察,理智的分析为基础,严格一丝不苟的研究着。
如门采尔所言:素描是作为画家职业所需的首要工具,不学传统是无本之木,失掉素描技能会一事无成,不求进取将无所成就。他提醒世人:伟大杰出的画家都是由于不停地钻研素描,苦练素描,否则无法真正通晓素描的精神。现今不少年轻人急于求成,学习了多年素描却没有“画明白”,只图表面形式,过早追求形式的风格化,忽视传统,结果是本末倒置,欲速则不达,门采尔传世素描作品八千余件。又有哪位大师不是一步一步扎实的走过来的呢?艺术天才拉菲尔,在老师佩鲁吉诺的教导下沿袭传统,文艺复兴的伟大成果使拉斐尔的艺术视野大为开阔,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广泛吸收前辈大师和同时代艺术家的绘画理念,开拓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人类发展是在前人的实践中吸收精髓,才得以稳步发展的,素描学习也应如此,不断吸收传统精神,结合当代创新理念,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成果。拉斐尔去世时年仅37岁,却留下了三百余件作品,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印象派大师德加,在成为印象派画家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学院派”画家,因为他曾师承于安格尔的学生拉莫特,后来又成为安格尔的短期学生,并在当时最有名望的美术学院获得过奖学金。不管德加怎样运用丰富多变的艺术才能,他却总是对传统保持着敬畏和尊崇,这可以从他大量的临摹作品中看出。他并不像其它印象派画家那样随便匆忙去勾勒人物的身影,他把传统作为一种必须的修炼过程。因此他的艺术不是对传统的古典主义的拒绝,而是一种新的诠释。毫无疑问,对历史的传承和对创造思维的推崇是前辈艺术大师成功的前期基础。
2纯粹直观的艺术表现宗旨
“素描提供了将自己投射到自己想象世界的手段。——伦勃朗”。“回到事物本源”的纯粹直观,其实是返回到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最初形式。波特莱尔说:“天才只不過是童心复旧”,“艺术家的宗旨就是寻找出一种最接近自然视觉的形象来,这过程就是回归儿童期的过程,回归到世界还处于混沈状态的过程。这种‘退回’并非‘退化’,恰恰相反,它是对那些由某种既定表现方式所制定的条条框框的超越”。这是对既定规范的解咒方式。在德加的作品中,没有固定的章法,没有多余的修饰,在运动中准确抓住主要韵律,使生命跃然纸上,线条明暗都已变成形体的附庸,使平庸无奇的姿态迸发出炙热的光彩,那更接近生活中的婀娜多姿,那青春活力,是画家真实情感的流露。在《舞者素描》中,画家精准的抓住了舞者日常生活中瞬间慵懒的情绪和神态,抓住了让他感动的瞬间,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瞬间通过不经意的构图,升华为一种新的经典,画面灵动鲜活与观者产生共鸣。其中轻松随意的纵深线条,无形中形成了一股由下至上的气流,没有机械的分面,更没有细腻的刻画,画中形象犹如清泉般流淌于纸上,让人怦然心动。丢勒曾说:素描将优秀艺术家头脑中的形象释放出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一生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素描练习,把素描看作是绘画的生命、艺术的灵魂。纯粹直观的艺术表现宗旨,使得他们的作品更接近自然,更接近观者,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无形中拓宽了他们的艺术之路。
3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
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看到同龄人作品可以拍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盲目跟风的现象是很难避免的,大多数人开始抄袭表面,寻找捷径。逐渐形成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表现主义的倾向。对待艺术那灼热的功利眼光,消解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虔诚和“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毅力,艺术成就的标尺被金钱取代,特别是当国内的艺术市场尚未开发出来的时候,西方的展览和经纪人的口味成为最有力的指挥棒,直接影响了我国青年一辈艺术家的价值取向。
而绘画大师的成功之路大都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他们的成功来自长期不断的实践和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在德国,人们提及门采尔,无不惊叹和钦佩于他“苦行僧”般的艺术赤诚和忘我的精神。无数灵感,艺术冲动的产生,始终饱满的激情和旺盛生命力的获得都来自对艺术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一生为后人留下的七千余件素描作品,每本一百页的十八余本素描、速写集,这还不包括他的油画作品,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又如艺术大师达芬奇,为完成对人体内部结构研究甘愿解剖尸体,并专心于各种艺术探索。艺术奇才梵高,在住进医院后仍旧坚持作画,即便他的作品无人购买。印象派大师莫奈,老年在双眼视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完成了他最后一张巨幅创作睡莲……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素描的研究学习一定要保持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继承传统,从借鉴吸收文艺复兴以来历代大师的各种绘画语言、造型观念及方法入手,融会近现代积累的素描造型语言精华和中国传统水墨的黑白构成、意境表现及丰富的线造型,发展形成适应当今时代审美需求的造型语言。
参考文献:
[1] 全山石.素描[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2] 伯纳德?切特(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素描教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 范迪安.国际当代素描艺术[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4] 于艾君.国外现当代素描研究[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5] 周至禹.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关键词:素描艺术;教育;传统;继承
在素描艺术缓慢发展的今天,随着素描展览举办频率逐年下降,素描艺术市场也尚为发展成熟,人们受到现代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浮躁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专心关注素描这一艺术门类的人更是越来越少,很多艺术从事者已经没有耐心仔细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我们对传统的继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艺术家会有一种害怕固有的作画规则妨碍艺术创作发展的认识,我们必须承认规则是注定要被打破的,但前提是你至少要知道:你正在打破什么规则?为什么要打破它?你不是因为知识的欠缺而犯错。
1素描艺术教育应加强对传统的继承
西方素描艺术本身就承载着其深厚的文化沉淀。古典作品之所以跨越千年而依旧经典鲜活,正因为它凝聚着一辈又一辈前人的创造力,凝聚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放弃了对传统的学习就等于放弃了文化底蕴与内涵。
德国的素描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丢勒与荷尔拜因等艺术大师,成为德国绘画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日耳曼是理性化重视分析与研究的民族,因此重于分析理解是德国素描的基本特征。就是现在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们,在无羁的主观发挥时,也不放过对传统素描中的严格与理性的把握。他们继承着前辈大师的素描传统,既遵循规律,又尊重自然,以精微的观察,理智的分析为基础,严格一丝不苟的研究着。
如门采尔所言:素描是作为画家职业所需的首要工具,不学传统是无本之木,失掉素描技能会一事无成,不求进取将无所成就。他提醒世人:伟大杰出的画家都是由于不停地钻研素描,苦练素描,否则无法真正通晓素描的精神。现今不少年轻人急于求成,学习了多年素描却没有“画明白”,只图表面形式,过早追求形式的风格化,忽视传统,结果是本末倒置,欲速则不达,门采尔传世素描作品八千余件。又有哪位大师不是一步一步扎实的走过来的呢?艺术天才拉菲尔,在老师佩鲁吉诺的教导下沿袭传统,文艺复兴的伟大成果使拉斐尔的艺术视野大为开阔,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广泛吸收前辈大师和同时代艺术家的绘画理念,开拓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人类发展是在前人的实践中吸收精髓,才得以稳步发展的,素描学习也应如此,不断吸收传统精神,结合当代创新理念,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成果。拉斐尔去世时年仅37岁,却留下了三百余件作品,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印象派大师德加,在成为印象派画家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学院派”画家,因为他曾师承于安格尔的学生拉莫特,后来又成为安格尔的短期学生,并在当时最有名望的美术学院获得过奖学金。不管德加怎样运用丰富多变的艺术才能,他却总是对传统保持着敬畏和尊崇,这可以从他大量的临摹作品中看出。他并不像其它印象派画家那样随便匆忙去勾勒人物的身影,他把传统作为一种必须的修炼过程。因此他的艺术不是对传统的古典主义的拒绝,而是一种新的诠释。毫无疑问,对历史的传承和对创造思维的推崇是前辈艺术大师成功的前期基础。
2纯粹直观的艺术表现宗旨
“素描提供了将自己投射到自己想象世界的手段。——伦勃朗”。“回到事物本源”的纯粹直观,其实是返回到人与世界相互关系的最初形式。波特莱尔说:“天才只不過是童心复旧”,“艺术家的宗旨就是寻找出一种最接近自然视觉的形象来,这过程就是回归儿童期的过程,回归到世界还处于混沈状态的过程。这种‘退回’并非‘退化’,恰恰相反,它是对那些由某种既定表现方式所制定的条条框框的超越”。这是对既定规范的解咒方式。在德加的作品中,没有固定的章法,没有多余的修饰,在运动中准确抓住主要韵律,使生命跃然纸上,线条明暗都已变成形体的附庸,使平庸无奇的姿态迸发出炙热的光彩,那更接近生活中的婀娜多姿,那青春活力,是画家真实情感的流露。在《舞者素描》中,画家精准的抓住了舞者日常生活中瞬间慵懒的情绪和神态,抓住了让他感动的瞬间,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瞬间通过不经意的构图,升华为一种新的经典,画面灵动鲜活与观者产生共鸣。其中轻松随意的纵深线条,无形中形成了一股由下至上的气流,没有机械的分面,更没有细腻的刻画,画中形象犹如清泉般流淌于纸上,让人怦然心动。丢勒曾说:素描将优秀艺术家头脑中的形象释放出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一生的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素描练习,把素描看作是绘画的生命、艺术的灵魂。纯粹直观的艺术表现宗旨,使得他们的作品更接近自然,更接近观者,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无形中拓宽了他们的艺术之路。
3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
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看到同龄人作品可以拍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盲目跟风的现象是很难避免的,大多数人开始抄袭表面,寻找捷径。逐渐形成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表现主义的倾向。对待艺术那灼热的功利眼光,消解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虔诚和“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毅力,艺术成就的标尺被金钱取代,特别是当国内的艺术市场尚未开发出来的时候,西方的展览和经纪人的口味成为最有力的指挥棒,直接影响了我国青年一辈艺术家的价值取向。
而绘画大师的成功之路大都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他们的成功来自长期不断的实践和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在德国,人们提及门采尔,无不惊叹和钦佩于他“苦行僧”般的艺术赤诚和忘我的精神。无数灵感,艺术冲动的产生,始终饱满的激情和旺盛生命力的获得都来自对艺术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一生为后人留下的七千余件素描作品,每本一百页的十八余本素描、速写集,这还不包括他的油画作品,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又如艺术大师达芬奇,为完成对人体内部结构研究甘愿解剖尸体,并专心于各种艺术探索。艺术奇才梵高,在住进医院后仍旧坚持作画,即便他的作品无人购买。印象派大师莫奈,老年在双眼视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完成了他最后一张巨幅创作睡莲……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对素描的研究学习一定要保持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继承传统,从借鉴吸收文艺复兴以来历代大师的各种绘画语言、造型观念及方法入手,融会近现代积累的素描造型语言精华和中国传统水墨的黑白构成、意境表现及丰富的线造型,发展形成适应当今时代审美需求的造型语言。
参考文献:
[1] 全山石.素描[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2] 伯纳德?切特(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院素描教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3] 范迪安.国际当代素描艺术[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4] 于艾君.国外现当代素描研究[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5] 周至禹.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